吟唱边塞的心曲
2009-01-29张榕
张 榕
摘 要:在盛唐诗坛中,岑参以其边塞诗著称,其边塞诗的创作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联。在其绝大部分的边塞诗中,都体现出了“好奇”的思想个性,除此之外,其边塞诗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本文选取了岑参的一首七言歌行和一首七言绝句(两首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进行赏析,主要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关键词:岑参 边塞诗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在空前繁荣的盛唐诗坛中,岑参以其卓越的边塞诗著称。岑参,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人,其曾祖父、伯祖父及堂伯父都官至宰相,在当时可谓家族显赫。但在岑参出生的前四年,堂伯父得罪伏诛,牵连其他亲族,从此家道中落。他幼年丧父,但却酷爱学习,遍览群书,这就为其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岑参的一生都随着自己的官位变化而起起落落,其诗歌创作也是如此。
在岑参的众多不同题材的诗歌中,以其边塞诗最为著名。岑参曾经两度出塞:第一次出塞是在天宝八载,他弃官从戎,赴龟兹,入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两年后返回长安;第二次是在天宝十三载,赴庭州,入北庭都护府封常清幕中任职约三年。他两度出塞的这些经历,为其边塞诗的写作提供了亲身的创作体验。岑参的这两次出塞,是其一生中最具有意义的伟大创举。但其边塞诗创作的高峰时期并不是其第一次出塞时期,而是其第二次出塞时期。据学者陈铁民的观点,其创作高峰期出现在第二次出塞时期的原因主要为:岑参第一次出塞时,由于不习惯边塞荒凉的景象和艰苦的生活,加上首次出塞想念家乡的母亲和妻儿,离愁别绪始终荡漾在心头,使得他在第一次出塞时期的情绪并不十分高昂,因此他在这一时期多创作的是一些表现自己的苦闷和乡愁情怀的诗歌作品;而在第二次出塞时期,诗人已经有了前次出塞的经历,经历过边塞生活的磨炼,对边塞生活自然就较为适应。此外,这次邀请他出塞的主帅是封常清,他是岑参在安西节度使幕府里任职时的同僚,当年的同僚已经成为了主帅,这也给了岑参很大的激励,而且他们的关系也很融洽,这就使诗人的情绪在这一时期较为开朗和昂扬。那么,他在这一时期创作出许多热情奔放、豪情横溢的七言歌行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就推动了其边塞诗创作高峰的出现。至于其两次出塞的原因,笔者在这里就不进行详细说明了。
在这篇文章里,笔者主要是对岑参的两首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进行赏析。我们知道,岑参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本文选取的两首代表作分别属于这两种体裁。下面要进行赏析的两首代表作分别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逢入京使》。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七言歌行作于诗人第二次出塞,入北庭都护府封常清幕中任职时期,是诗人为前任武判官归京送行而写的。
岑参的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就是诗中对塞外奇景的描写。元代陈绎曾说“岑参诗尚巧主景”(《唐音癸签》引),明代胡应麟认为他的诗“清新奇逸”(《诗薮》),都指出了岑参诗善于写奇景的特点。另外,这首诗以雪天送别为题材,以“雪”为中心线索。章變云:“此诗连用四雪字,第一雪字见送别之前,第二雪字见饯别之时,第三雪字见临别之际,第四雪字见送别之后。字同而用意不同耳。”(《唐诗三百首注疏》)此外,这首诗亦有“悲壮”的色彩,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就写得极为悲壮。在其“悲壮”方面,亦有古之学者对此进行评论。学者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沧浪诗话·诗评》)辛元房说:“(岑参)诗调尤高,……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使人慷慨怀感。”(《唐才子传》卷三)
在当代,这首诗也是学者们评论的热点,是岑参边塞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学者洪新认为,岑参的边塞诗尤以七言歌诗见长,而在其众多的七言歌诗中,又以此诗最为出色,此诗是诗人为送友人所作的,“处处紧扣一个‘雪字,以‘雪为诗中的线索”[1]。另外,换一个角度而言,学者周啸天认为,这首诗处处体现着诗人“好奇”的个性,如此诗的开头“北风卷地、八月飞雪”,就是语奇景亦奇。当然,也有学者另辟蹊径的,如学者萧甫春就认为,此诗并不是咏雪的,尤其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句是咏雾的,对此他还提出了自己的论据,可是这种观点在当今的学术界似乎并不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所以在这里就不具体说明了。
接下来,就谈谈笔者对这首诗的理解。
首先,这首诗在内容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从开头到“都护铁衣冷难着”。这一部分诗人所描写的事物也无一不突出一个字“奇”。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出了塞外异常的天气,与中原地区截然不同。接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奇特绚丽的雪景图,这里并没有提到一个“雪”字,然而我们透过诗所看到的却是满眼的雪,就像千万棵树上开满了梨花那样,十分壮观。这里诗人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雄奇、俏丽的审美追求和浪漫主义气质。以上的诗句都是写塞外的“奇景”。接下来,诗人写的就是塞外的“奇寒”了。诗人写到“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写到塞外的严寒。雪飘进了帐内,狐裘穿在身上都不保暖,锦衾盖在身上都觉得寒冷,将军的角弓冻得不受控制,都护身上的铁衣显得格外的寒冷,诗人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既具体又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塞外的“奇寒”。
第二部分从“瀚海阑干百丈冰”到“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一部分从室外写到室内,从室外的环境写到了室内对饮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句写得极为夸张,室外冰雪覆盖、浓云万里,一“愁”一“惨”,把原本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了活力,渗透出了诗人的心境。“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转而写到室内饮酒的盛况,渐渐过渡到了“送别”的主题上。
第三部分从“纷纷暮雪下辕门”到结尾。这一部分主要是写送别的情景。“风掣红旗冻不翻”出自隋朝虞世基《出塞》中的诗句“雾暗峰无色,霜旗冻不翻”。最后一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尾所表达的送别之情格外真挚,可以看出他们依依不舍的无限眷恋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处处紧扣一个“雪”字,有着丰富而又奇异的想象,“意境奇特,气势宏阔,笔力雄健”[2],再现了唐朝西域边塞奇特而雄壮的境界。此外,诗人在豪爽地歌颂祖国山河瑰丽之际,又深切表达了异域雪中相别的真挚情感。
其次,这首诗表现了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奇情异彩的艺术特色。它主要以灰白为主色调,其中还穿插了红色,这样的搭配十分巧妙,对比鲜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瑰丽的画面。另外,这首诗把塞外的异景、异色、胡音与诗人自己的主观情感(主要为送别之情)相结合,表现出了诗人的热情奔放,整首诗充满了奇情异彩。此外,这首诗在用韵方面也十分特别,或二句,或三、四句一换韵,并且在换韵的同时又随之转换画面,层次、节奏十分的分明,同时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美的享受。
二、《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七言绝句作于诗人第一次出塞的途中。
与上面的七言歌行不同的是,这首七绝所抒发的是对故园、家人的思念,抒发的是诗人的私人情感。这种不同是与他两次出塞的不同经历与体验有关的,这在上面也提到过。诗人第一次出塞,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生活上都不是很适应,碰巧在出塞的途中遇到了要回京城长安的使者,不禁热泪盈眶,心中升起了一股深挚的乡愁,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出塞立功的信念。这首诗写得很平淡、简单,但却抒发了极其深沉的思念之情,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艺概·诗概》)
当今学者对这首绝句的评价较少,较有代表性的是学者崔益林的观点。他认为,这首诗是唐思乡诗的代表作,整首诗纯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感人至深。这首诗的语言清新淡雅,简易平淡,但却耐人寻味,深沉真挚。此观点在当今的学术界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有着普遍的意义。
下面,笔者就从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两个方面谈谈笔者对此诗的理解。
在思想内容上,这首诗深切表达了诗人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之情。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中,“故园”指的是故乡,即长安;“东望”指出了自己所处的方位,在长安的西边,点明了自己正在出塞的途中;“路漫漫”简单明了地说明了自己与长安已经很遥远了。第二句“双袖龙钟泪不干”,“龙钟”是泪水淋漓的样子,这句主要说的是用自己的双袖拭去脸上的眼泪。后两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显得更有韵味。在途中遇到入京的使者,两个人都是行路匆匆,所以自然是“马上相逢无纸笔”,那就只能托这位进京的使者为自己捎个口信,报个平安。在这里,诗人提炼出了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写得十分自然、合理,而又别出心裁。这两句摄取了一个生活镜头,带着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其中也暗暗渗透出了军旅生活的特色。
在艺术表现方面,这首诗的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饰,既没有巧妙的修辞,也没有运用典故,整首诗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感情真挚。这首诗是以情制胜的,在平淡之中见真情,感情流露得十分的自然、真切。
岑参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边塞诗或激情昂扬、热情奔放,或平淡真挚、清新隽永。在他的绝大部分边塞诗中,都能够表现出“好奇”的思想品格。“好奇”的个性是岑参的一大特点。清人姚莹在其《论诗绝句六十首》中说到:“王李高岑竞一时,盛唐兴趣是吾师。何人解道襄阳俗,始信嘉州已好奇。”说的就是岑参的“好奇”。《唐才子传》云:“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风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正因为他熟悉边塞生活,才能以浓重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幅奇伟壮丽的边塞图景,才能抒发高昂乐观、炽热真挚之情,以高昂或平淡真挚之情吟唱出一首又一首动人的心曲,给世人以独特之美的享受,并萦绕在文学史的上空,永久回荡!
注释:
[1]洪新:《奇异的想象 独特的意境——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2]门立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由兴波.思乡情在不言中——从岑参《逢入京使》和张籍《秋思》看唐代思乡诗[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1).
[2]岑参.岑参集校注[M].陈铁民与侯忠义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张榕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