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校本教研融入教育生活

2009-01-29李志欣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12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学校

李志欣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们会发现有一种声音不绝于耳,那就是“要进行校本教研”。很多学校被校本教研的热情所感染,被校本教研的浪潮所激荡。一时间,许多学校都开始了校本教研。

我们都知道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一种研究,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但是,目前一些学校正在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出现了认识混乱、校本无序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有必要对校本教研的功能有个理性的思考。

教育本身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是教师生命赖以生存的特殊世界。校本教研是教师的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它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生活,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系起来。只有让校本教研融入教师的教育生活,才能让“校本教研”与“有效”同行,才能使教师感受到从事研究活动的幸福,把研究当作休闲时的习惯和爱好,教师才会把教育工作当作自由创造的生活。

校本研究是对朴素的学校生活的真切关怀。当教师自觉地持续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就转化为研究“课题”。我们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引领教师走上这条路。

思想引领,校本教研融入教育生活的前提

一个教师的教育生活,是不能离开思想指引的。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更新和吸纳先进的思想,教师必须首先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有文化的人。只有教师有了成长的体验,有了先进科学思想的滋润,他才会自觉地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之中。

为此,我们根据教师不同时期的生活和生命成长需求,把视野投向全省乃至全国,不定期特意邀请一些有先进思想和品位高雅的,在某一领域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和名师来我们校讲学。请专家到学校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是对教师的成长是必须的,它可以激发教师的热情,剥去教师对专家和研究的神秘面纱。我们往往请求专家设计与教师互动的活动,鼓励老师大胆展示自己的思想。老师与专家零距离的对话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把老师沉睡多年的成长欲望点燃起来,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是在过一种高贵流动的生活。

比如临邑王立华老师的报告“习惯、自然、自由,教师自主发展的三境界”,让老师们明白了作为一位教师应该怎样实现成长的愿望。教师的自主发展应该确定为三层境界:最初境界:习惯的养成——应该做什么;中观境界:生命的自然——想做什么;最高境界:生命的自由——在做什么。教师要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教师的发展应定下以下目标:做教育文化的发展者;做教育理想的守望者;做人性完善的培育者;做先进理论的学习者;做打破僵局的研究者;做体验幸福的生活者。

通过组织这种形式的研训,我们还摸索出了自己的校本研训方式。

1.同课异案展示+答辩式点评

在案例展示与研讨时,可让经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的至少三位教师以同一个课例为内容,进行教育教学方案设计,这样利于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受训者能获取更多的教育教学设计信息,开拓思路,并能让不同生源的教师均能收获到自己有用的信息。

步骤一:每人讲授10~20分钟,在1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三位教师的研究方案展示;

步骤二:听众用1小时的时间进行点评和研讨;

步骤三:三位教师根据听众提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反思和调整,进行二次设计;

步骤四:教师展示后写教育教学反思;其他听课教师写“研究心得”。

在点评时可采用“答辩式点评”的方式,由点评的教师向展示教师提问,还可追问,引发其他教师的思考。为提高参与点评的教师面,可采用“1+1”的点评方式,每个人说出“我们认为其最成功之处”及“需要改进的一个地方”,同时还要说出“如果我们来设计,我们会……”的改进建议。

2.教师自助培训计划

(1)个人读书计划

“读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这决定了教师首先应该是读书人。读书可以让人明智,可以帮助教师逐步拥有思想,不仅可以让教师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一点时间充实自己,从书中汲取更多的教育思想,还可以从书中找到自己教育管理方式的反思依据。几年来,我校积极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创建读书校园,鼓励教师读书。为了让读书成为每位教师教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学校的一种时尚和风景,同时避免教师在读书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我们积极鼓励每位教师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任教的学科特点,制定出阶段性个人读书计划。为了便于教师间的交流,学校教导处“读书协会”定时发布读书推荐目录和指导纲要,有序地指导教师读书。和谐融洽的读书氛围使读书和交流融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生活;读书和交流也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以升华,教学理念得到提升,改变着自己的课堂。

(2)教育管理咨询顾问

教育管理咨询顾问也是我校进行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即由教师自己寻找一位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理论和管理水平的教育专家或县区级以上优秀教师作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咨询顾问,在遇到困惑时可以及时得到帮助。教师管理咨询顾问由于是本地域教育方面的专家或优秀教师,在理论管理和理念运用上都高于一般教师。同时,教育管理咨询顾问对于当地的教育现状与实际教育资源比较了解,能结合自己所掌握的教育理念和理论水准将其灵活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因此,对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教育管理咨询顾问都能深入浅出地予以解答疑难。

(3)异校伙伴互助计划

教师可以在同类别的其他学校中,寻找一位或几位教龄、生源等相近的教师组成研究互助伙伴,可以经常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交流教育管理经验资源,在合作中促进自我发展。异校伙伴互助更加亲切、直接,便于异校教师间的互动交流,能让处在同一层面上的老师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更能自然客观地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挥自己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异校伙伴互助避免了直面大家“仰之弥高”的尴尬,更有利于提升自己,改进课堂。

搭建平台,校本教研融入教育生活的保障

没有一个人天生就内行,要想具备创新的见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引领教师重视继续学习,这样可以让老师从原有知识体系的束缚中走出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新的疆界。要让“学习”成为教师终身的“事业”,成为教师享受的生活。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辟了“名师讲坛”,给走在队伍前面的名师一个展示的平台,也给其他教师一种身边榜样的引领。这种引领比任何行政上的推动都更具力量。

学校为老师们建立的博客群便是引领教师走上成功之路的又一重要平台。期望教师能够通过“成长博客”这个平台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从“薄”到“博”。期望“博客”这个平台能够吸引更多的思想客人,同时也期待越来越多的老师带着自己独到的思想见解来到这个平台,进行思想与智慧的交流。这样的成长方式,不仅让每位教师都能拾级而上,而且让一批有思想、有才华的教师脱颖而出。

例如,我校老师利用博客进行评课,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校本教研新形式。下面是我校老师就一节课的听课随笔与外地网友进行的网上互动点评:

1.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好方式!这种评课方式好,公开化,透明度高,大家都能参与讨论。

2.博客教研,创建教师和谐文化。

3.我们认为,学生之所以在课上不活跃,不敢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维,主要原因可能是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

4.这样的课堂,是不是需要对学生的诸如表达、勇气、合作、自主等进行培训,是不是需要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意识?

5.细节决定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还真得注意这些无效性的问题,对学生要放心,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正在天空中飞翔的风筝。

这种评课方式打破了以前讲课者与评课者对立的尴尬格局。在教师群体中创设一个相互信任、互助学习的环境,使大家对教学有一定的共识。利用博客评课让教师之间的距离感消失了,互相感觉到的是收获和感激,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同事关系,是以文会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交往。

同时,评课博文放在网上,也便于其他老师和全国各地的网友参与讨论,互相学习,并且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这样,便于资源共享,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指点,拓展了教研的空间和时间,使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

随着教师自主发展文化的形成和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间互助与合作的需要显得越来越迫切。建立一种更能促进教师快速成长与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就成为了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成长共同体志愿者协会就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催生的。“志愿”的含义,一是没有一丝一毫的行政强迫;二是没有固定的限制。如果不想参加,可以随时退出,如果想参与进来,协会随时欢迎。

协会每一次开展活动,从活动内容到活动形式,都是秘书处在充分征询会员们的意见和建议的情况下开展的。会员们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自己喜欢的话题,活动开展得既热烈,又深入,充分展示了自主的力量。他们在群体的互动中汲取同伴的智慧,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释放自己的激情。在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下,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学校的发展都被注入了鲜活的力量。

教师工作多年,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教育观念,很多实践经验由于不会去总结推广,很可惜地流失为过去的回忆。本来有很多机会成就自己的事业,但是,由于不去对自己宝贵的工作实践、思想经历和同伴交流的知识进行管理,使自己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从而长远地影响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以上引领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教师学会进行知识管理。我们归结、尝试了两种校本化知识管理形式:生活史叙述(教师知识管理的个体层面)和建立学习型组织(教师知识管理的共同体层面)。

生活史叙述是个人回溯记录的一种重要的形式,生活史主要叙述的是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理念如何形成的历史,类似自传、日记、日志、个人故事小说。撰写生活史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成长历程进行逐步的梳理,这有助于教师反思其教育行为形成的历史原因,从而促进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成长的来龙去脉。通过生活史叙述,教师将过去所发生的生活历史知识,慢慢发展成为足以支配教师日后思考与行为的“影响”知识,对其后续的经验选择与重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学习型组织则立足于教师群体,通过教师之间生活史、专业经验等的分享与对话,从而提升对教师群体的知识进行管理。教师将自己的生活史叙述完毕,不是摆在那儿就好了,还要进一步与共同体分享,即同事进行对话、探讨生活史中所隐含的议题,并且学习共同体把这些对话内容加以摘录与归纳,这种档案就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历程的记录以及教师个人知识的建构与管理。在教师共同体分享个人生活史的过程中,会生成出许多观点、想法与理解,某教师所描述的每一个经验或是事件,都可能激发起学习组织中另一些经验与故事的回应,而逐渐形成共同体的知识,这就是团体知识管理的重要目标,它能有效激发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

聚焦课堂,校本教研融入教育生活的根本

有专家提出了“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观点。从这个角度出发,“聚焦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研究课堂生活无疑是重中之重。

校本教研中“聚焦课堂”可以有多种方式,融课堂改进与教师学习为一体的“行动学习”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它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通过共同经历原行为阶段、新设计阶段和新行为阶段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这同时也是教师更新理念、调整行为的过程,教师正是在这样的行动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

为了促使教师进行课改,每学期我们都进行三个层次的“同课异构+多元反思”活动。首先在本校每个学科中选出三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其次聘请名师与本校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再次选派本校教师到兄弟学校与该校教师“同课异构”。并且要求教师要真实地再现自己的课堂情景,写出课堂实录,总结出课后教学反思,教研组长整理出学科组的共同评课材料,收集学生对课堂的评价,请求专家和名师对教师的课堂进行现场评价。这样,就能窥视出当下我们的课堂困惑到底在哪里,捕捉到当下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心路,从而寻找下一步课堂建构的方向和策略。

我们在这种行动研究方式中,探索出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五大教学环节:目标定向——学生先学——合作探究——点拨拓展——反馈评价。三项核心要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善学促教。具体实施的三大教学载体:学习型组织、自主学习模板和周目标导航。在此,我们特别介绍一下三大教学载体。

1.学习型组织。将个性不同、情感各异、知识水平和文化积淀各不相同的4~6个学生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明确分工又团结合作的集体。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小组合作。我校的学习型组织,则是有目的、有预设、有精心准备的一种组织,目标性强,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就是完成周目标的学习要求,并要将前置性学习的成果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同时,学习型组织的成员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激励,有自己的组织名称,有自己的组约、组训、主旨,有共同的追求目标,另外,他们还有自己的组织文化、思想文化、行为文化、学习文化等。

2.自主学习模板。指导学生实现课堂自主学习的提纲式文本,“学习模板”展现“自主预习,互动研习,拓展运用”的方法和任务。遵循“导学性、操作性、探究性、深刻性”设计原则,“学习模板”设计的“学习过程”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拓展延伸·巩固,兼顾了学生的预习、研习和复习三个环节。

3.周目标导航。把学期的总目标分解到周,改变了近年来目标教学所强调的“当堂达标”的教学思路。由于把目标上移为“周目标”,学生需要提前主动预习下一章节的内容。“周目标导航”中,目标的设定必须遵循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同时,学校在建设好这些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还要做好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使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相得益彰,互相联系。例如,结合黄河三角洲的地方特点,我们校教师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让民间游戏走进校园》发表在《人民教育》2009年第11期上,《我们与游艺同行,经典伴我们成长》发表在《教育文学》2009年第6期上。这样,学生从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习得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必然会迁移到基础型课程的学习中来,从而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这样,学校的课堂、课程和学习就有了“沙场秋点兵”的热烈场面,校本教研就有了创造的激情。

可见,校本教研是在教育教学生活中生成的教学研究。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自我们生活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一旦校本教研融入了教师的生活,就显示出了它生命的活力,校本教研就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机制,形成跨学校、跨地区的研修网络。

应该说,让校本教研融入教育生活,既是一场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深刻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教师学习方式、历练方式的深刻变革,是一种幸福生活的尽情演绎与温情体验。

(作者单位:山东利津县北宋一中)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学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