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读学校学生的学科渗透教育法
2009-01-29吴爽
吴 爽
工读学校的学生多数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家庭情况普遍不好,素养不高,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如何让工读学生学好语文,这当中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应让语文课堂充满兴趣与活力,尝试建构充满兴趣与活力的工读特色语文课堂。结合本校工读学生的特点,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心底都渴望自己在学校所度过的时光是充实的、有兴趣的、有收获、有意义的。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的。要想使整节课洋溢着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应该把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去,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趣味,学生也感兴趣。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每周给学生布置周记,内容根据不同的情境设置。
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召开,我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学生对这方面话题的关注程度,在他们的周记中开展“观看奥运会比赛现场直播,发布奥运新闻”等各项写作活动。刚一开始,部分学生有些抵触情绪,认为奥运报道在各种报纸上都有,根本不用再写。但在周记讲评课上,他们听到有些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观点对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进行报道时,同学们特别兴奋,自己俨然成为一名新闻讲解员。大家跃跃欲试,都写着自己的新闻报道。当然,有时他们写出来的并不是正确的观点,也可能离题万里,前言不搭后语,这种情况下,我通常会先鼓励肯定他们,之后指出问题的所在。这样的综合性写作活动一旦出现,会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写作兴趣,他们有的亲自把周记本交到我的手上,并再三叮嘱这是他和我之间的秘密,一定不要给任何同学看;有些同学还要求多给他们写一些评语,可以拿回家给家长看;仍然会有部分学生懒得动笔去写,但他们不愿意没有周记成绩,主动找到我商量能不能摘抄点好文章,少给点分数也行。这时我特别高兴他们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肯定他们积极的态度,之后指出天下文章虽然可以摘抄,但要有你摘抄的理由,时间久了也会变成自己的文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力量是无形的,时间久了,同学们会慢慢地养成书写的习惯。面对各式各样的题材,学生们的写作热情会逐渐高涨,并且有话可说。我们过后看到的是一篇篇生动、活泼、富有创意的文章。从而更加强了学生对写作技能的掌握,类似这样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必将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变得更加浓厚。
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才会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灵气与活力。
上课时,我们应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中,并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职高生都特别好动,他们的创造力、模仿力特别强。有些课我们可以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模仿表演,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对“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实践。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果要想让语文教学过程始终充满生气,那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和积极性是必要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动脑、动口,这样学生就会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
以激发学习兴趣
我尝试举行朗诵会,让学生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举办演讲比赛,让学生就人生、理想、时事热点议事说理。当然,他们的知识层面和表达方式有限,有时站在台上会漫无目的地发挥;有时面红耳赤;有时逗得全场捧腹大笑。但这些都表明他们在进步,他们有所改变。我还充分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表演情境。例如,辩论会、故事会、知识抢答赛等活动。故事会这个环节深受同学欢迎,他们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故事,这其中有好多有趣的故事,由于主角是他们自己,同学们的关注度异常高涨,参与度也逐步提高。在他们讲述时,我全身心地投入听讲,和他们共同欢笑、恐惧、感动。学生的语言技巧、应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也都有所提高。我组织学生参观故宫、春游和秋游等系列活动,让学生真正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和走进社会的大课堂,锤炼意志,陶冶情操。活动过程中,我只是一个陪伴者,也会和他们共同探讨问题,有时也虚心请教他们各种问题。通过收集素材,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观察后写随笔,想像随笔,发散随笔,写周记,办手抄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和评价鉴赏的能力。总之,让学生走进文学的源头——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灵感,丰富想像,激发幻想,在文学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品味人生。
多元化的课堂导入
比如在《荷塘月色》这一课中,可以请学生回忆自己是否有夜晚在某一场景的特别感受,然后再请他们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感受,与己相比较而形成情感呼应。之后学习课文,大家便能更加准确地理解作者当时的感受。
在教学《我的母亲》时,一开始上课就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的伟大的人格和魅力所深深的吸引,有些同学眼睛里已经含着泪花,这就很自然地引入本课的主题。这样的导入,不仅创设情镜,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氛围中,而且使他们的音乐智能得到锻炼和培养。
增强学习的自信
班级有部分学生语文知识薄弱,他们认为学语文是件很难甚至可怕的事情。对于这些学生我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创造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课堂上启发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补充。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在周记本上尝试写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有华丽的辞藻,生动的语汇,只要做到写自己的所思所想。久而久之,他们觉得语文并不可怕。
语文是生活实践、思维与语言的统一。为提高这些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安排在每周二、周四进行课外读书活动,活动中我尤其倾向于这些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让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能力。如读完一篇文章之后,让他们谈谈对文章的理解,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还不定期地展出他们的读书笔记,笔记可以是摘抄的,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读后感。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正是通过这些努力使作文能力欠缺的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找回了学习语文的信心,他们不再遮遮掩掩,开始畅所欲言,并积极参与到班级其他各项活动中。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生活经验丰富了,表达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再也不把作文当成是负担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通过写作来自我表达,通过写作来与人交流。
心与心的沟通
很多教育研究方法都离不开情感上的认可,当一个学生从心底接受这个老师时,一切的教育自然会很顺利地展开。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有这样一个学生。
小宇,男,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在原校,他经常打架、吸烟、欺负人、劫同学财物、逃学、跟老师做对、结伙滋事、扰乱治安。其父初中文化程度,无业,长期酗酒;母亲初中文化程度,下岗职工,现在做临时钟点工,无力实施教育。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父亲因长期酗酒,并在酒后经常不分缘由地殴打孩子,母亲劝说无效,家庭关系较为紧张。久而久之,小宇便喜欢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在学校里,他“目中无人”、我行我素、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与同学关系不好、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遇到挫折就大发雷霆,经常赌气,回到家里变得沉默寡言。
遇到这样一个特别的学生,我首先在情感上与他进行沟通,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循序渐进的教育,会让他在日后的生活中,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慢慢点亮孩子的心灵之灯。
当小宇转到工读学校的第一天,他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些不屑一顾,对老师也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几次下来,我和他谈话的切入点都是他感兴趣的话题,逐渐减轻了他对老师的戒备心理。之后当小宇对我说他的心里话时,我并没有以训诫的口吻说他,还真心地听他讲每一件事,让他感觉你是能完全理解他的。随着对小宇的了解多起来之后,我深深地感到,学习是他的最大的弱项。如果一直放弃学习,他仍会没有自信。从我的语文课开始,我要求他写钢楷,每天的作业一定完成,每周写一篇周记。起初小宇嘴咧得很大,一直摇头说自己完不成这么多作业,但每次的督促,慢慢养成习惯,他从不习惯到习惯,最后到喜欢。在最后一节语文课上,下课的铃响起时,小宇含着眼泪喊着老师再见,我心里觉得很欣慰,因为这次是真正获得孩子的认可。
在朝阳工读学校里,还有许许多多像小宇这样的学生,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怀有一颗宽容的心,对未成年孩子无比关爱的心,我们的孩子能更好地过上阳光的生活。
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是关键。让学生真正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扭转学生对学习的厌倦与反感的情绪,是解开问题的关键。进而我们的学生便会逐渐积累起丰富的知识,不断迸发出学习的热情。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工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