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开展感恩教育 打造特色校园

2009-01-29陆常波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材活动学校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主题,是一个人正常的、被世俗社会所认可的一种思想感情状态。“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我们认为感恩教育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就是知恩、报恩、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我校自2007年初步尝试开展感恩教育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一些工作开展情况做个总结。

立足感恩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1.严峻的现实警示我们要进行感恩教育。当今社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人们的思想不断发生剧烈变化。从大的社会背景来看,有很多不和谐的现象: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少数人崇洋媚外,很多人不遵守社会公德,还有前段时间出现的“范跑跑”“杨不管”等。究其原因在于人们不懂得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祖国。而作为学生来说也面临着这些思潮和行为的冲击,小学阶段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目前我们在校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在享受着家庭里长辈们的宠爱和呵护,享受着比较丰裕的物质生活,也滋生了一些不好的行为:在学校内的行为习惯好了,可到社会上就不行了,随处乱扔垃圾;文明礼貌在学校行,到家里就不行了,对家长吆五喝六;嘴巴上说尊老爱幼,做起来又是一个样。父母的养育不知道回报、升国旗时不能严肃、春游时随手乱扔垃圾等,这些不和谐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细分析了一下,其原因在于学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懂得感谢老师、同学、家长;不懂得感恩社会、感恩自然……而这一切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少一种感恩的意识,没有形成自觉的感恩行为。

2.学生的现状需要我们要进行感恩教育。我校历来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先后取得了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铜官山区行规示范学校、铜陵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功经验。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行为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教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校开展的“拒绝零食拥抱文明”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段时期内学生的行为习惯明显好转。可是一旦放松,想让学生自觉管理时,此项工作就又有反弹和回潮。这样反复进行管理和教育既劳神又费时。我们在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之后认为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还停留在仅仅解决了表面问题而没有在学生思想深处转变这一层次。此次我市教育局提出的“文化育人特色立校”课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指引方向,我们着手研究如何将学生的行为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需要,进而形成学校的一种特色育人文化。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依托学生感恩教育,推进学校特色文化研究》的课题,着力让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感恩教育形式多样,特色文化魅力初显

1.开展感恩教育特色活动,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学者刘金铎在他的《道德体验论》中提出:如今的学校德育未能达到引导者预期的效果,理论界称之为“德育失效”。我校该课题研究的最主要内容就是结合目前各类节庆日,开展感恩活动,每学期少先队负责拟定具体的活动安排和计划,并组织对班主任和相关的活动指导老师进行培训。我校课题组已经进行了一学期的研究,初步成熟地制订了本校感恩教育活动安排表,各班已按照安排开展了研究活动。比如九月份的主题是感恩老师、十月份的主题是感恩祖国等等。各班级根据学校的活动安排表做到早安排、早谋划、早布置,每周的主题班队会、晨会班主任都有主题,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效果显著。

为了让活动能深入人心,让更多的同学能体验到感恩教育,学校精心组织了各种类型的特色活动,如:“幸福在身边”“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征文、感恩自然征文、摄影展、感恩格言书写、感恩主题课本剧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这样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加到活动中来,受到教育。下一步,我们课题组将进一步优化活动,争取以活动创设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创新结合形式,从而从行动上发生转变。比如今年6月份,我校2009届毕业生将举办一场以“带着感恩出发”为主题的毕业生典礼。今年是建国60周年,学校也举办了十月份的感恩祖国的征文活动。

2.建立学校与家庭教育纽带,构建家校合作模式。在学校感恩教育活动中,我们觉得感恩的对象除了校园里的教师、伙伴,更多的是在家长、社区。因此我们将感恩教育活动延伸到家庭、社区,在节庆日开展社会实践、慰问帮困活动,为队员搭建实践感恩的社会舞台,拓宽感恩渠道。使感恩教育效果也不仅局限在校园,更辐射到了整个社会。

首先,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仅仅在学校进行,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因此与家庭的联系是非常关键的。我校课题组已经做了先期的研究,学校设计了感恩表现手册。如家长“同填活动”,家长给孩子写一份评价表,对孩子在家的表现进行评价等。下一步,课题组将针对实际不断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的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不断完善评价的形式和内容,最终制定较为成熟的“感恩表现练习册”。

其次,走进社区,积极开展丰富的活动。每逢妇女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我们经常性开展活动,有帮困义卖、有学包粽子,还有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赠送自制春联、向爸妈写感谢信……建立了活动站、红领巾社区服务小队,形成一个个践行感恩的“无墙”课堂。在平时,我们的“啄木鸟”小队、“护河”“护绿”小队都积极行动起来,在商南、人东社区内开展保洁行动。其中我校的403中队还被评为铜陵市雏鹰假日小队特色小队,有的老师还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少先队员要为建设美好家园尽一份力,做一个新时代的感恩好少年。

3.日常教育与学科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整合。首先,我校课题组已将感恩教育与学科渗透校本教材纳入课程,教导处已经将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审校。制定了感恩教育学科渗透安排表,各学科任课老师能根据安排进行课堂教学。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效果很好。如:省教坛新星陆常波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一课,在学校内收到很好效果后,还应邀送教到郊区金华小学,让那里的学生也感受到了感恩教育的魅力。今年的铜官山区小学语文教学大奖赛中我校肖萍老师执教的《生命》以独到的解读、准确的语言很好地将文道进行了结合,教育学生敬畏生命,感恩生活、热爱生活,一举夺得全区一等奖。其他的学科如音乐、体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感恩教育渗透已经在稳步进行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将感恩教育校本教材纳入课程。学校课题组已经组织教师编写了“与感恩一路同行”校本教材,该教材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学校每周安排一节晨会课作为感恩教育课,教材试用一个学期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一个学期的使用后,我们将此套教材送给安徽黄山书社审阅,黄山书社的领导对此书非常感兴趣,左社长在评价中这样写道:感恩教育成为一股新时期的教育浪潮在中国大地上席卷而来。而长江路小学的感恩教材则在感恩教育中起到了示范和启迪的作用,而一本好的感恩教材,会给青少年带来无穷的心灵力量。此套教材将在今年的8月份全国出版发行。铜陵市的主要媒体《铜陵日报》也对我校的感恩教材做了整版的报道和宣传,此套教材在我市已经受到大家的关注和欢迎。下一步将探索研究如何更加有效使用教材,推进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建立有效、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模式。

4.探索学生感恩教育评价方式,树立学生感恩典范。感恩教育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不可能急于求成。我校在前期进行的研究中已经做了探索,如:“家庭里的好孩子”“社区里的好公民”等新的表彰评价模式已初具规模,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但在任何新生事物的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困惑和不解。因此,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也是我们课题组着力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感恩意识的真正确立和培养在于学生从内而外自觉养成习惯,如何树立学生中的榜样,发挥身边模范的示范作用就值得我们思考。于是,我们在学生评价方面又作尝试,几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开展了“校园感恩之星”的评比,在经过了学生推荐、教师考核、社区意见等严格的评选程序之后,评选出了100名首届校园感恩之星,此项活动还被《铜陵日报》《安徽市场报》和新浪网刊登。可以说,这些校园感恩之星在各个班级成为大家争先学习的榜样,在各个班级中形成了良好的感恩教育的氛围。

5.加强教师感恩教育,让师表成为感恩的榜样。对小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必须从成人社会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情感和言行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利的。我们通过教师政治学习,开展班主任论坛、听师德报告、组织师德大讨论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而强化教职工的教书育人意识,做到以学生为本,既教育引导学生,又帮助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严格的教诲、科学的管理、周到的服务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用教师的感恩行为,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教师成为感恩的榜样。

让教师成为学生情感的共鸣者。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并不是单向的,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赢得了学生的爱,而且这种爱,让教师成为学生情感的共鸣者,使学生学有榜样。如学校要求学生生病住院或者请假了,老师要去看望,或打一个问候的电话,这个行为虽微不足道,但在学生心中却有了深刻的烙印。今年我校的一位老师住院了,班里的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去看望老师,有的学生亲手做了小卡片、折了千纸鹤等礼物,从这些点滴的小事中可以看到学生的品行,可以看到感恩在学生身上的影子,学生懂得了施恩。

让教师成为学生人格的尊重者。我区教育局实施“精细化管理办校内涵发展育人”活动以来,我校又认真地在规范课堂教学上做了大量工作。结合感恩教育,我们要求教师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和学生一同喜怒哀乐,一道共同成长,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以心换心地述诸心灵,畅谈理想,体味人生,憧憬未来,达到心灵相通。如:我校积极开展了“小评委评老师”的活动,就是让教师上课,学生做评委。学生们在听完了老师们的课后,认真地评课,并撰写了评课记录表,他们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理解很客观地对老师的课进行了评价,当上课的老师看到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时,一个个恍然大悟,明白了学生们的需求,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好课堂是什么样子的。随后,老师也积极撰写课后教学反思,客观、认真地分析自己课堂上的成功与不足。不仅是课堂需要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娱乐,各个方面都需要去深入了解。学校组织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认真观察平时学生们喜欢的游戏活动,通过了解掌握了学生们的心理趋向之后,在校运动会上就新增设了射击、玩悠悠球等项目。运动会既别开生面又充满了儿童的趣味性。老师们在运动会之后纷纷认识到自己小时候与学生一样也有自己独特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转变了一种教育观念就是:学生只要玩就不好。

久而久之,学生从教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中,体验到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从而更好地展现自我的独特才能与价值,提高自我教育和学习的能力,朝向自我人生的完美目标发展,同时他们就会从心里敬重和爱戴教师。感恩教育也就更富有实效性。

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让我们的学生有情感,有爱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图报,这是我们的教育之本,也是我们教育的大目标,我们为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们也将继续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市长江路小学)

猜你喜欢

教材活动学校
“活动随手拍”
教材精读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学校推介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