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箭齐发振“尧都” 一心打造新临汾
2009-01-29
11月中旬,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横扫了中国的北方。20厘米,50厘米,70厘米。深可没膝的雪,让人裹足不前;50年一遇,100年一遇,有记载以来最高极值,暴雪不断刷新着历史的记录,银装素裹的大地给人们来了个冬天的惊喜,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山西临汾也迎来了近年来罕见的一场暴雪,记者冒雪来到了平阳大地。在临汾汾河城区段记者看到,雪色茫茫,天寒地冻中,汾河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施工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名工人告诉记者:“这里要建成临汾自己的客厅,要保质保量地按时完工。” 为何临汾的多项重点工程还在冒雪奋战,紧急施工,有序地进行着?记者采访了临汾市市长罗清宇。
审时度势保增长
临汾市地处山西省西南部,全市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总人口240万。地处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同蒲铁路贯穿南北,侯西线、侯月线横穿东西,大运、晋韩等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全市通车里程达1.3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64%。长临高速、临吉高速、大西高速客运专线,临汾民航机场将乘国内拉动内需的东风,年内开工建设。
在临汾一家焦化企业,炼焦炉火光熊熊,生产工人忙忙碌碌,展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与天寒地冻的大雪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工人们说,只要工厂能开工,再冷再累也值,虽然挣不大钱,但保住饭碗就知足了。 同工人们的轻松相对照的是企业老板的一脸无奈。他告诉记者:“我们不但是在夹缝里生存,简直是在夹缝里攀援,今非昔比。过去开足马力还供不应求,厂门口拉炭的车队排成长龙。今年大环境不景气好多订单都取消了,煤炭价格高,焦化产品售价低,在两头挤压的情况下,越生产越亏损,炉子开工后就不能停,否则就会造成设备报废,真是燥得很。”
当记者问到今后的发展时,这位负责人略显轻松:“过去我们找市场,现在有了困难找市长,政府是我们强大的后台,又是煤焦冶座谈,又是银企洽谈,在企业间架起桥梁,解决生产销售过程中的一切难题,帮助企业减少亏损,扭亏为盈。保住了企业就保住了饭碗,保住了饭碗就保住了老婆孩子。”
当记者问到:“保增长有没有信心?”
“有!”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安全生产事故等因素影响,临汾市多数煤矿关停整顿,导致焦化、冶金、电力等下游产业原材料供应紧张,整个工业产业链遭到破坏,工业经济运行不景气,面对经济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临汾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和部署,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增长,想方设法争取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把省委提出的“走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战略思想贯彻到每个工作环节,把省政府“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重要部署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市长罗清宇提出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三二”战略,即紧紧把握“经济运行调节,产业转型升级,三农工作引深”三大关键保增长;努力实现“宜居城市建设,环境质量改善、社会事业进步”三大突破保民生;切实强化“安全水平提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两大基础保稳定。这一种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思想,结合了临汾实际,为临汾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勾画了蓝图。
市长罗清宇告诉记者,加强汾河流域生态建设是临汾市治理、修复和保护汾河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县市按照汾河流域综合治理的要求,不同程度投入了一批汾河流域生态治理建设项目,其中,临汾市启动的汾河城区段生态环境治理建设项目,建成后效果最好。构建“一川清水,两岸锦绣”宜居生态已不再是梦想。
罗清宇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必须坚定不移关小上大、扶优汰劣,做大企业规模;必须毫不动摇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焦炭行业要使所有焦炉全部安装化产回收设施,发展粗苯、甲醇、二甲醚、工业萘等后续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焦炉煤气,扶持集中供气气源焦化企业。冶金行业要淘汰取缔300立方米以下炼铁炉,置换的产能,重点用于扩大特种钢、优质钢的产量,促进冶金行业升级换代。电力行业要走热电联产的路子,加快实施变输煤为输电战略,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发展大型坑口电厂和煤矸石发电。
全力以赴促转型
经过多年的发展,临汾市已形成以煤炭、焦化、冶金、电力、装备制造、煤化工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农业、林业、畜牧业、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业等较为协调的多元产业体系。临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的美誉。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7亿公斤,占全省26.6%,小麦总产量达到9.4亿公斤,占全省37%以上。侯马市是华北铁路交通大枢纽,全国5大物流重镇之一,拥有国际“物流一体化”标准的方略保税物流中心,是中国北方的无水港,山西商品物流的旱码头。
侯马市北方轻工城商贸区的宽阔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货物琳琅满目,顾客盈门的景象随处可见。操着各种各样的口音的大小老板在这里开始了创业。南方的、北方的各种人流、物流在这里交汇,各种思维在这里碰撞,昔日的“丑小鸭”变成了“金凤凰”,过去的内陆集市发展成物流重镇。
煤焦铁是临汾市传统的支柱产业,一直以来跳不出过分依赖传统产业的束缚,一煤独大的格局始终没有改变。构建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破除传统思维模式,树立新的转型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罗清宇说,应当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新兴产业,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业。筹划发展新型接续产业,充分发挥临汾市石膏、石灰岩、大理石、花岗石等资源的比较优势,提高资源深加工能力,加快发展装饰材料、陶瓷材料等新型资源接续产业。支持民营企业进行科技研发,打造知名品牌,拓宽销售市场,增加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社会效益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份额,占领更为广阔的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牵动效应。
杨树的笔挺枝干与柳树的蓬勃树冠交错着在车窗外映入眼帘,蓝天绿树掩映交辉,在大巴上来临汾旅游的人们感到真是变了,大变样了。 曾被外国媒体称为“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区域之一”、一度“蝉联”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十大污染城市”之首的临汾市,给很多外地人留下天灰、地黑的印象也越来越模糊了。 以人为本保民生的临汾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黄河文明的摇篮。文物旅游资源众多,有代表人类文明发展的丁村文化遗址、陶寺文化遗址;有代表华夏文明之源的尧庙、尧陵;有代表三晋文明之源的晋侯墓车马坑、古新田遗址。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晋南威风锣鼓等8项民间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面塑、剪纸、草编、木偶、皮影等多种民间艺术世代流传,被誉为“剪纸之乡”“梅花之乡”“锣鼓之乡”。
在临汾市区一所中学门口,连日来的大雪给这里的出行造成不便,接送孩子的家长日渐增多。一些家长告诉记者,教育问题成了全家的头等大事,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可优质的中学有限,教育资源紧缺使得好学校炙手可热,择校费、班容量大是家长最头痛的事儿。一位同学说:“班里有近百人,人太多,老师顾不过来,听讲的效果也不好,成绩上不去,心理压力也很大。”
市长罗清宇调研的第一个单位是学校,批拨的第一笔经费是教育。在他的关心下,临汾市铁路中学的危房改造得以实施,确保了师生的安全。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振兴教育事业的决定”,明确了全市教育事业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全市教育工作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党政重教力度加大,投入经费大幅度增长,基础建设有序推进,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教育质量明显增强。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临汾打造成全省教育强市。
9月9日,临汾新高中正式奠基,是临汾振兴教育事业的标志性工程和民生工程。新高中的建成,将极大缓解市区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
临汾市区某医院门口的停车场经常挂着“车位已满”的牌子,这里人多车多,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老百姓的心病。一位前来就诊的大爷告诉记者:“真希望政府多建几所大医院,现在小病不敢看,大病看不起,有些病不得不到太原、北京的大地方去看。”
临汾新医院即将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市区的医疗条件。加快推进县乡区村卫生机构建设,两年内实现村覆盖、乡达标、县提高的目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方便群众就近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