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探讨
2009-01-28陈旺军宋一弘
陈旺军 宋一弘
【摘要】 根据云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
一、云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现状
从产业结构格局来看,2007年,云南省129个县域单位(县市区以下统称为县)中有38个县产业结构呈二、三、一格局,占县域单位总数的29.5%;32个县呈一、三、二格局,占总数的24.8%;26个县呈三、一、二格局,占总数的20.2%;16个县呈三、二、一格局,占总数的12.4%;仅有2个县呈一、二、三格局。从各县的产业比重与云南省全省的对比来看,云南省有101个县一产比重高于全省水平,31个县二产比重高于全省水平,39个县三产比重高于全省。
二、云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低
云南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农业生产基本属于粗放型,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主要以粮烟为主,其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过高。另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产、供、销或农村贸、工、农之间还缺乏紧密、有机的联系,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的龙头企业不多,农业产业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
(二)工业生产发展滞后,初级化特征明显
从工业结构上看,云南县域经济中工业的资源型、原料型特征十分明显,基础工业所占比重偏大,加工工业所占比重过小,基础工业的比重高出全国水平近10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看,云南省大多数县的工业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有活力的企业较少。
(三)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偏低,结构还不够合理
2007年云南省三次产业比例为18.5:43.6:37.9,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的比例比全国低1.2个百分点,而相对于发达县(市)和发达国家(目前发达国家一般为10:20:70)的比例而言差距更大。云南省129个县有39个县的三产比例高于全省水平,仅占30.2%。三次产业结构比反映出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发展过程中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跟不上全国的步伐。云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以旅游、运输、商贸等相关产业为主,而综合技术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其他行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是以信息、科技﹑咨询等行业为主的,这说明该县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还不够合理,还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科技含量低﹑投资结构不科学阶段。
三、云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一)正确选择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作为县域产业结构的主体和核心,具有火车驱动轮的作用,它本身增长较快的同时,也能够带动县域内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一般而言,各县域的主导产业主要是根据县域资源的综合优势度,经济发展的总水平,已有产业结构的层次,各候选产业的类型等来确定的。主导产业代表着县域的比较优势,主导产业的选择强调各县域经济的综合比较优势。也就是说某县域相对其它县域而言,其竞争力就落脚于本县域的比较优势,利用主导产业的比较优势,取长补短,可以更好的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二)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
云南省各县的资源环境各不相同,各有各的区位资源优势。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必须立足各自的县情,从客观上认识和把握自身的比较优势,正确确立选择本土特色产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抓住重点、搞出规模、推出特色、创出品牌。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是检验县域特色产业推进成效的关键因素。各县应该从宏观角度研究市场需求,找出市场发展态势和规律,预测市场发展前景,正确认识县域特色产业在当今和未来市场上能否战胜同类产品而成为同类产品的替代品,能否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
(三)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重点理顺县域经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理顺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发展的顺序和关系,按照“二三一”顺序发展县域经济三次产业。把第一产业放在后面,不是弱化,而是说目前一产已有相当基础,二三产业却还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必须大力强化,并以此来提升一产的现代化水平,夯实其基础地位。
其次,要正确处理云南县域经济发展中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关系。既要着眼于走规模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路子,重视发展现代化、水平高的工业企业,又要对那些经营项目雷同的若干的小企业,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引导他们结盟,一致对外参与竞争。最后要处理好不同地域协调发展的关系。要打破城乡和地域界限,实现资源跨地区的合理配置,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春花,明庆忠等.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初探[J].经济问题探索.2006(2)
[2]刘云.产业结构优化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用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
[3]姜旭.辽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研究[J].理论界.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