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2009-01-28

企业导报 2009年12期
关键词:企业融资金融危机中小企业

黄 慧

【摘要】 中小企业是大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带动经济摆脱金融危机的“活跃细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中国经济未来保持活力和持续高增长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 金融危机;中小企业;企业融资

一、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一)银行贷款条件相对更加苛刻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加大风险控制,贷款条件要求更加苛刻。目前虽然国家施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小企业融资依然面临“宽货币、紧信贷”的问题。银行又是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主要渠道,银行的“断供”往往会成为压死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抵押物价值被低估,中小企业贷款能力下降

一些中小企业反映,目前评估机构对抵押物价值评估普遍存在低估现象,一般只评到70%,这样一来,银行的风险系数微乎其微,与此相对应的却是企业贷款能力大幅下降,资金需求愈趋紧张。

(三)担保公司受到很大冲击

担保机构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贡献不小,在危机中一些担保公司自身难保,受到很大冲击,担保机构和银行合作几率不高,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的原因

1.中小企业规模限制和信用意识薄弱。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金少,负债能力有限,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市场风险较大,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甚至部分中小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惜做假帐,以达到逃税、漏税的目的,这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制约和影响了银行向其贷款。

2.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有规模经济上的弱势,抗风险能力弱,这就决定了其经营风险较大,破产率高。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使得银行贷款面临的风险较大,贷款的高违约率也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个重要原因,银行放贷时慎之又慎,一般的贷款金额小,期限短。

3.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的不利选择。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不透明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得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在中小企业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金时无法向金融机构提供出令人信服的信息,以证明其偿还贷款的能力。银行为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只有选择不向中小企业贷款。

(二)融资环境的影响

1.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也缺乏向中小企业融资倾斜的金融政策。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主体,长期以来一直以服务国有大企业,追求规模效益为经营宗旨,双方形成了兴衰与共的牢固关系,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2.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一是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规模有限,适合于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创业板迟迟未能推出;二是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用基础不稳定,风险集中。三是全球性股灾杜绝了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念头。

3.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现阶段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仍然享受的优惠政策依然不够。

(三)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

1.金融机构受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次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国有商业银行相应提高了贷款条件,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2.金融企业贷款手续繁琐、耗时耗力,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积极性。中小企业融资量少、频率高,需要简单快捷的服务。金融部门为安全起见,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融资手续,贷款的审批时间也随之增长。

3.中介服务机构担保机制不完善,收费高。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中大部分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较少,授信额度不高。担保公司提供的贷款担保耗时长、佣金高,担保方式过于单一,大部分就是抵押、质押,缺乏一种信用的担保,其作用有限,对中小企业难有吸引力。

三、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出发

1.强化信用意识,提升信用等级。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融资支持,必须增强信用意识,重塑还贷形象。通过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依靠自身的综合水平、经济实力和良好信用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公众,取信于银行。

2.中小企业应当注重“修炼内功”,加快企业产业转型与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与企业内部结构优化重组使企业产品细分化、专业化、高附加值化。以金融危机作为企业调整的契机,重新思考和定位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整个产品市场划分成不同的消费者群。开拓新的市场机会、巩固现有市场、制定最优的营销策略和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从政府角度出发

1.应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据报道,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新增安排10亿元,专项用于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支持。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通知明确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补助资金的补助方式和额度,也明确申请补助资金项目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必须具备的各项资格条件,旨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2.推进民间金融的市场化。这不仅意味着现有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要被放开,更意味着政府应将民间金融合法化,并加以合理引导,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3.建立健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建议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有关实施细则及配套法规,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中小金融机构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等法规体系,形成完善的中小企业管理和服务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有关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融资主体的责任范围、融资办法和保障措施,使中小企业融资走上法制化轨道。

(三)完善和发展金融机构

1.建立一套与中小企业的特点相匹配的信贷组织体制和信贷管理机制。银行应科学制定信贷管理制度,避免盲目放贷造成损失,也要相应建立信贷激励机制,改变不敢贷、不愿贷的现状。扩宽金融服务领域,完善信用评级标准,适当增加资本利润率、资本负债率、人均利润率、资金周转率等对中小企业相对有利的评级指标。

2.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尽快设立创业板市场,推进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建设,规范直接的企业产权市场,允许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完善债券发行审核体制,逐步放松规模的限制,扩大发行额度、完善债券担保的信用评级制度,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

3.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中小金融机构一般了解地方基层,能够利用当地的信息了解本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这样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时,具有信息和交易成本低的优势,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两者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4.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规模小,缺乏足够的抵押能力,有些中小企业在特殊的成长背景下,土地、厂房、设备等产权不全。即使有一定的资产规模,也因产权残缺而很难抵押,不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贷款,估价担保抵押物价值的成本高,估价抵押资产时,高昂的费用也增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发展和壮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小荣,张晶.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8(4)

[2]高明华.再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0)

[3]何宜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研究[J].财会通讯.2008(9)

猜你喜欢

企业融资金融危机中小企业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及策略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及对策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