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2009-01-28

企业导报 2009年12期
关键词:金融创新中小企业融资

董 莹

【摘要】 中小企业在其本身的发展中面对着一些致命的瓶颈效用,难以健康快速的发展,其中融资难的现象尤为严重。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大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选择适用于我国的创新金融工具,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同时提高自身身价,增强信用能力,规范财务制度。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金融创新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到我国工商系统注册企业数量的99%;每年中小企业所创造的工业产值大约占全国总产值的70%,实现的利税占全部利税的45%左右,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这一系列数据说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前进的资助推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80%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30%的中小企业资金十分紧张。这种资金的“贫血症”不仅在国内非常普遍,在国外也尤其严重。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资金缺乏使优秀人才流失

在针对国内中小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多数中小企业表示希望得到更多的新型人才,由于企业资金有限却不得不减少人员编制,高官层也不断“减肥”、“以瘦为美”,致使许多优秀人才流失。

(二)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手段缺乏

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90%以上的中小企业在投资新项目时主要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由于资金来源受限中小企业难以承担比较大型的项目工程,即使是较小的项目也难免出现资金周转问题,这使得企业损失了许多优秀项目的投资机会,让企业的发展成为纸上谈兵。银行贷款是最受中小企业青睐的融资方式,由于中小企业抵押品少,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使得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少之又少。我国中小企业缺少在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途径,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一般中小企业难以达到所需要求。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微观因素

1.企业自身的局限。在资产运营方面,由于规模小,产业水平较低,技术设备往往会超负荷使用,严重影响了产品及服务。在经营管理方面,很多中小企业带有明显的家族特色,用人任人唯亲,管理涣散。这些因素使财务报表真实性降低,随意性大,资产难以核实清楚。由于信用水平低,很少有人愿意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再加上企业本身底子薄,缺乏抵押品银行贷款就成了不可能完成任务。据中国农行调查,80%的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报表不真实或者没有财务报表,中小民营企业利息回收率为43%。

2.银行制度局限。我国商业银行还未实现市场化与商业化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银行保证自身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这就难免出现放贷时嫌贫爱富的现象出现。中小企业贷款小、频、急的特点与银行放贷级级审查的程序难以匹配。国有商业银行近年的机构改革在客观上导致了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大量收缩。

3.中介机构的局限。在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借贷市场的逆向选择与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介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然而抵押贷款涉及的中介收费有评估费、登记费、公证费、保险费、注销抵押费等多种形式,而且企业贷款金额小,中介费占贷款利息支出的比重很大,让不少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同时担保中介费很高,一些担保公司要求企业将20%的保证金存入该公司账户,手续费按月收取担保金额的0.2%,严重挫伤了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积极性。

(二)宏观因素

1.政府政策。我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保障,造成中小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政府一直给与大型企业特殊的扶持,使得中小企业竞争环境不确定和竞争条件不平等,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国家政策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地位,其融资困难不足为奇。

2.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由于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限制,我国中小企业基本无法进行直接融资。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使处于成长期的效益好但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进入证券市场。同时债券市场上,受到“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约束,中小企业也很难以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因此直接融资渠道基本没有。

3.风险投资市场不成熟。风险投资对缓解高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资本缺口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二板市场”,风险投资将不可能通过新股发行收回投资,显然不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国际上尚无美国模式的成功追随者,美国的成功与其独一无二的基本情况密切相关,在中国建立创业板不仅条件不成熟而且风险太大。而且风险投资的定位一般都是高科技企业,不能适用于众多普通中小企业。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一)企业内部

1.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中小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做好筹资、投资等理财决策,确定合理的筹资渠道和方式,分析每种融资类型所带来的成本和风险,树立全面理财观念。做到财务管理规范透明,财务数据真实可靠,要形成将财务报表定期提交外部审计机构审计的意识,提高财务数据的可信度,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以自身的实力取信于银行,增强融资能力。企业必须积极建立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互换机制,如企业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之间的信息互换,充分客观地公布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以便银行进行科学、准确的资信调查,提高其资信等级。

2.加强自身信用建设。企业恪守信用关系,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让银行充分了解自身的经营信息,在为银行降低信息成本的同时,为企业自身开辟获得贷款的融资渠道,提高诚信意识,加强对自身债务的管理,防止资金链的断裂,确保自身在金融机构没有不良贷款的记录,从而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为企业顺利融资创造积极的条件。

3.拓展融资渠道。企业自身融资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即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源于企业内部的融资,包括所有者投入、企业留存收益和职工集资,对中小企业资本的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成本低、风险小的特点,是中小企业融资的立足之本;外源融资是源于企业外部的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和民间借贷,具有规模大、速度快、比较灵活等特点,是中小企业不可或缺的融资源泉。

增加融资渠道是中小企业增资的必由之路。中小企业要不断拓展自身融资渠道,利用融资租赁、票现、买方信贷、出口创汇贷款、联合协作贷款等多种形式进行融资。融资渠道的拓展既可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又可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中小企业要重视自身资本积累,减小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将企业赢利的相当部分用于增加资本金,逐步提高企业资本中自有资金的比例。

(二)构建良好融资环境、拓展融资渠道

1.环境构建

(1)完善相关法规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2002年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是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的标志,这一法律还存在指导性强、强制性不足的缺陷,我国今后要尽快健全中小企业法律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提高中小企业的地位。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的首要工作就是明确在对中小企业扶持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当务之急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要认清各自的扶持法相:中央政府应该注重对中小企业统一的政策扶持,而地方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多样化实施扶持政策。

(2)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第一,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中的作用。政府应该在财政中增加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投入,逐步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预算制度。第二,应确定适当的担保比例,在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之间合理分担风险,担保机构应避免全额担保。第三,建立担保资金补偿机制。第四,健全再担保基金制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该依靠再担保体系来分散和规避企业风险,降低单笔担保损失的实际代偿率。

(3)建立中小企业行业协会、联盟。这种协会或联盟应是互助型的,不仅可以为协会或联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经营所需的信息,还可以为中小企业相互间交流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提供场所和条件。协会或联盟内的中小企业应加强互助合作,资金充裕的企业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先进的企业则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还可以相互间提供贷款担保。

2.渠道拓展

(1)建立地方性中小型金融机构。为了克服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上的局限性,可以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集中处理中小企业的存贷款事宜,提高中小企业资金运用的效率和专业性。条件成熟时,还可组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专门落实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

(2)建立政府基金。目前政府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许多基金。这些基金的特点是利息低,甚至免利息,偿还的期限长,甚至不用偿还。但是要获得这些基金必须符合一定的政策条件。

(3)大力发展证券市场中小企业板。资本市场体系的设立和金融改革的深入,需要依靠政府扶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减少中小企业的资本缺口,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建立中小企业板块则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首要环节和切入点,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可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4)开发“新三板”市场。新三板已经开始吸引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关注,三板试点的门槛不高,只要具备特定条件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就可以申请,再由券商负责推荐。截至2006年底,已有10家中关村企业在此挂牌。正在逐渐成形的新三板市场将是众多难以达到主板高门槛的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3.金融工具

鼓励商业银行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向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承兑、贴现、转账、财务管理、信息服务等新型金融服务。合理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引用先进的金融衍生工具,鼓励开发适合本国国情的新型金融工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以下几种金融支持政策、工具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一传统问题,不应当拘泥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应紧跟时代变化,以新的观点去分析它,不仅要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加大倾斜力度,也要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去寻找对策。借鉴国内外的良好经验,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拿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并加以实施,这一传统问题必将会得到良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王世豪.中小企业融资之道.学林出版社,2005

[2]啸波.三板能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国财经报.2007-05-28

猜你喜欢

金融创新中小企业融资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