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雄浑 意境独特
2009-01-28水平
水 平
自古以来,画水为难。据说,最早的画水名家是唐代的孙位、孙知微和北宋的蒲永升,可惜都没有作品流传下来,有作品流传至今的要数南宋马远的《水图》了。马远的《水图》12幅,包括“长江万顷”、“黄河逆流”和“洞庭风细”等,取材于江河湖海小溪寒塘,把不同环境中水的平远浩淼、盘迥澄深,平静清浅、迂徐从容、奔泻跳跃、汹涌撞击,描画得惟妙惟肖,论者谓不仅“曲尽水态”,而且“得水之性”。不过,马远作为活动于杭州的宫廷画家,视野毕竟有限,趣味也偏于细腻,在他的12幅水图中,不仅没有深山大壑中万溪奔流,更没有似乎从天而降的瀑布,在格局和立意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创造的空间。在当代画家中,以画水闻名的侗人杨长槐,可以说是马远之后画水独领风骚的人物a
水之所以难画,在于它既无定形,又随物赋形,一如苏东坡所说的“无常形而有常理”。尽管古代山水画家总结出画江河、湖海、清泉、瀑布等多种技法,进行艺术提炼的技巧,但要想穷尽水的万千变态,表现不同环境中水的性格和生命力,必须弄清水流变化与山形地貌的关系,进一步谙熟水流运动的规律。杨长槐自幼生长在贵州的山乡,那里地形地貌险峻奇绝,山溪泉瀑千变万化,给了她无限的乐趣和无穷的遐想,使他对于前人并未穷尽的水有了深入的了解,打下了日后在激流飞瀑中创造独特意境的基础。
他在青年时代进入贵州大学艺术系学习,通过师承孟光涛、王渔父、方小石、宋吟可诸先生,接受了两种传统:一种是讲求提炼,讲求书写内心情怀的古代写意传统。一种是借鉴西方空间关系与素描技巧的近代写实传统;掌握了两种基本功,临摹和写生;还明确了两种追求:真实的造境和情感充沛的写意。其后曾到故宫临摹研习古代名画,反复深入贵州各地写生,并先后到三峡、黄山、桂林、泰山、华山、峨眉广师造化。他多年画的家乡山水,清新明快,情景交融。近十余年来更在画水上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杨长槐画水,多为激湍飞流、奔流巨浪、万壑争流、惊涛卷雪,表现了恢宏之美,创造了古人所无的大气雄浑的意境。马远画水,《寒塘清浅》露小石,《晓日烘山》画远山,但基本省略了溪岸岩谷滩石和水口,在山与睡的关系中强有力地描绘了水的生动多变。在山水画中,山与水密切相关,互为影响。山可以改变水流的速度与走向,水也可以改变山石的形状。特别是水的势态,受地貌山形、水口作用而随物成形,表现出引人入胜的千姿百态。可以说是水的骨体,水是山的血脉。杨长槐善于在山水的联系中画水,画其然亦画其所以然,在对水的原生态表现上远远超过了古人。
杨长槐善于运用近代的水墨写实画法化,以写生为基础,不拘一格地借鉴古人画法,而且“依形立法,以情运法,以志造法”,从而突破了前人的程式,丰富了画水的技巧。他不仅以点线图写水的流失,而且时而中锋,时而侧锋,时而皴擦,时而点线面并用,时而色染并施,时而干湿水墨相济。明代的李日华在论及回水时指出:“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杨长槐画水便是尽得水的形、势、韵、性,表现了水的万千形态,转折运动的趋势,凸显了水绵长悠远的韵味而又活力无穷的性格。
他在画水上取得突出成就,更在于追求妙理与新意的结合,即以中国文化积淀的哲思和传统的写意精神画水。他那来自山乡的自然天性,使他从来不满足于像自然科学家一样地对待水,反而像哲人一样地参悟水给人的启示,从中体察人生的妙理,如他所说:“峭壁挂小溪,九曲迂回,见石即让,见高则避,自取卑下,终赴大海;坚忍不拔,百折不回,川流其势洒脱,波澜不惊;深幽之谷,藏龙养蛟,深不可测。”“静而无闻,却喧响奔放,声如巨雷;既柔且弱,却可穿石月岭,力能溃堤。”“大的瀑布,摇山填海,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在扩张力中包含自然凝聚力,代表着智慧,可以洗涤污浊。”
同时,他又总是以人观水,水中见人,融意于物,追求写意。在他看来,“意是一种情,情是画之动,画是情之往。意是精的高度升华。这种情不是虚假的,而是真实的,是有源之情,而不是面壁虚构。心与物之间的相容,……是孕育情而升华意的必由途径”他说:“山水画历来是寄托思想感情的平台,不仅要合法度,而且要出新意。”“大水气势恢宏,如交响乐,水下坡如醉汉摇摆;幽然而下的清泉,如老挝能够学孩童走步;水在乱石中穿梭,如儿童捉迷藏之趣:大水;中击峭壁而下,由野马奔腾之势:水入峡叠卷而下,深沉感引人静思,水流经无数险滩进入平缓河面,清波粼粼,悠然自得。”他如此感悟水,也如此描绘水,在画水中注入精神的隐喻,故此观者看他的作品,总会引发精神遐想,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可以看出,杨长槐画水是一种以情为主导的情与理的结合,是来自对象的感受与在联想与想象中的象外意的结合。我观赏杨长槐画水的作品,拜读杨长槐论水的妙文,忽然想到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以写意精神论述画梅的一段话:“予性爱梅,既无梅之可见尔所见无非梅。日月星辰梅也,山河川岳亦梅也硕德宏才梅也,歌童舞女亦梅也。触于目而运于心,借笔借墨,借天时晴和,借地利幽僻,无心挥之,而适合乎目之所触,又不失梅之面目,苦心于斯三十年矣。”近人谈写意,或者只注意书写性,或者只强调表现性,然而在古代可资借鉴的宝贵传统中,写意还包括象外之意。李方膺上述的一段论述不仅把写意理解为对象于个人思想感情的融合,而且把对宇宙社会万物的感受都升华到所创造的梅花意象中,这样画出的梅花自然有着丰厚的底蕴和高尚而美丽的风采。杨长槐在画水中继承发扬了这一传统,他的象内与象外写实与写意的结合,是以发扬写意精神和人文关怀为前提的,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个人简介
杨长槐,侗族,贵州天柱人,1938年12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系,中国美协第四、第五、第六届理事,贵州美协第三、第四届主席、第八届全国美展评委之一。1983年~2003年,曾任贵州省文联秘书长、副主席、主席,贵州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书记,中共贵州省委候补委员,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委委员:现为中国文联委员、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美协名誉主席,一级美术师。代表作数十件,分别被人民大会堂、国务院、毛主席纪念堂、中国美术馆、中央党校、北京图书馆等收藏;其中,以贵州山水为内容精心创作的《高山流水》巨幅画作(460x253cm),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中央领导接见贵宾的国家接待厅;《洪波拓石》入选《百年中国画展》并录入山水篇;作品《山水图》荣获新炎黄杯全国书画创作比赛特等奖:作品《古木苍藤》荣获中国选区一首届文化艺术国际全球美术类成果金奖。由于杨长槐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向他颁发了荣誉金奖,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向他颁发了精诚奖,其后还获得由以“科学与艺术”为主题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的“杨长槐一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王朝闻先生评说:“在贵阳花溪观长槐山水画新作,深感九年来他飞跃般超越自我,纸上之激流或飞瀑无声胜有声,丰富了马远所探索之画水法,这一可喜成就基于长槐熟谙黔山黔水之独特个性。”
(图\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