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中 情感因素的投入与产出
2009-01-26黄坚定
黄坚定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运用情感来调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是值得深入探究的一门学问。
一、挖掘教材,以情唤情
翻看品德与社会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中处处饱含着真善美,充盈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从文字上来说,品德教材中的语言简洁明白而又不失形象生动,更不乏优美与感染力。如《从种植到收获》(北师大版,下同)一课这样写道:“在金黄的稻浪里,人们收获着喜悦,笑意写在脸上,幸福荡漾在心头。”而《黄河东流水》一课里是这样介绍黄河的:“在河南和山东大平原上,这条巨龙浩浩荡荡,在经历了漫长的5464千米行程之后,回到了渤海母亲的怀抱……黄河是流淌在中华民族子孙身体里的一条共同血脉,灿烂的华夏文明一直与水相伴相生。”这种将内容美和语言美相结合的文字随处可见,无论是教师来朗读描述或让学生放声自读自悟,都能唤起学生心中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等丰富的情感,从而更深入地走进教材、理解教材、领悟教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还配有大量的彩图,既生动地丰富了教材内涵,又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牵动着他们的情感。比如《走进不同的家乡》一课教材中编排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多幅图片:如诗如画的天山牧场、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如流动的五线谱一般的西南地区梯田、河流纵横交错的南部地区……各具特色的图片充分展示了祖国各地的不同地形特征,直观而极具美感。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精心品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祖国而自豪。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加强教材内容的融合,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适时增补教材内容,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并进一步发展个体情感,这是我们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做的第一步。
二、创设情境,以情融情
情境具有唤起学生情感的作用,情境教学即指教师通过语言、音乐、图画等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以达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效果。
1.精心设计,激情导入
一堂课的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情感投入,教师若能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激情导入的方法很多,可以是一段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可以通过播放录音、录像片断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也可以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在第一时间引发学生情感的萌动,使他们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多种形式,丰富情感
(1)故事渗情
故事具有明显的教育效果,它以独有的情节吸引着学生,以蕴含的道理感染着学生,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离不开故事的辅助。有些故事教材里有具体到位的安排与呈现,有些故事则需要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及时补充完善,另做处理。如在教学《不忘过去,放飞和平的心愿》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教材里著名画家毕加索二战期间愤然创作和平鸽的详细始末补充完整,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地讲给学生听,并让学生课后自主搜集二战期间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然后以故事会的形式分享收获,既让学生了解了历史,训练了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又加强了他们对世界和平的认识和向往,让他们情动之余,懂得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2)角色扮演
心理学研究表明,七至十二岁的儿童最善于模仿,而且他们的意识行为,尤其是道德行为主要是靠模仿而形成的。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组织生动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这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作用。教学《远离陋习》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因赌博、迷信等陋习而酿成的种种闹剧或悲劇进行角色表演,要求学生事先写好人物语言、表情、动作等细节脚本后再进行彩排,然后全班表演交流,深化认识。众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在实际的教育情况中,角色扮演常常能产生神奇的力量。不管什么性别、智商的儿童,经常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比其他儿童更易与同伴相处,更受同伴欢迎,社会技能更强。在这里,角色扮演使学生不止获得理性认知,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都受到了熏陶和感染。
(3)游戏体验
法国著名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人类童年生活中最为快乐的一种现象,是儿童的本能的表现。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变魔术、猜谜语、接龙等游戏,可以激发学习的情趣。如教学《认一认祖国政区》一课,为帮助学生识记我国各个政区省份,“拼图游戏”不失为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游戏,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机会,是激活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参与、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 课外延伸,以情促情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我们的教学空间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课外延伸,使他们在生活中丰富情感体验。
1.在日常生活中延伸
将课堂学习的主题延伸至课外生活,不仅有利于儿童在生活中内化道德认识,而且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例如教学《品格的试金石》这一主题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寻找生活中关于“诚实与信任”的正反面事迹;与同学、家人互相签下诚信的约定;制作“诚实守信”的手抄报;编写“诚实守信”顺口溜,等等,以进一步促进活动的深入,巩固学生的实践态度及其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对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又如教学《购物的学问》这一主题后,教师应布置学生前往商店、超市,亲身实践课堂所学,从中获得关于“价格的对比”“购买不同类商品时的注意事项”“买卖中的道德”“货币”等认识,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促进学生情感认识的深化。
2.利用学校活动延伸
学校里的很多活动都与品德与社会课程联系紧密,我们可以据此组织品德课程课外实践。如教学《成长中的新问题》后,我结合六年级学生容易出现的多种心理问题,利用班队课开展“健康的内心世界”主题活动,让学生畅谈心中的困惑和不解,寻求帮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宣泄了情感,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特征,知道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让自己成长得更快乐。这样的延伸整合了品德课与班队活动课,既结合实际,又充分发挥了功效。
此外,学校的晨会课、少先队活动等也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时机,我们应该整合品德与社会教材里的内容,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促使学生的情感更全面、健康地发展。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的情感生成尤为重要,他们一点一滴的情感内化牵动着教育者的心,也是检验一节课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之一。而学生情感的生成又与教师所投入的情感因素、所营造的情感氛围紧密相关。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永远是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所要坚持的教学原则以及所要追求的教学境界。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梧村小学)
责任编辑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