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桃子”触手可及

2009-01-26宇秋月

中小学德育 2009年23期
关键词:山茶桃子爸爸

宇秋月

桃子为什么遥不可及?

在品德课上,教师总想通过各种事例、图片和数据资料,引导学生从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现象入手,了解社会,发展品德,摘到他们应该摘到的“桃子”。然而,仔细观察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我们会发现理想的、抽象化的教育指向与具体的现实生活有着巨大的落差。

1.“空中楼阁式”:课堂教学高估学生的世界

[案例一]

某老师执教三年级《我家的故事》(浙教版,下同)一课,为了达成“知道家人操心和烦恼的事,感受家人的辛劳”这一目标,播放了网络视频《邝丹的秘密》:四川女孩邝丹,在父亲打工的城市里的一所重点中学就读。同学一直不知道邝丹的父亲从事什么工作,直到邝丹在班上做了那次令人落泪的演讲,诉说了以修单车为生的父亲和她的故事……演讲中,邝丹提到自己对父亲职业的认识的转变,提到“爸爸虽然没有带我去过肯德基、游乐场、麦当劳,但是他给了我同龄人所没有的精神财富。我深深地感谢他——我勤劳而贫穷的父亲”。视频中还出现了邝丹爸爸起早摸黑、风雨无阻地摆摊修车的画面。视频的震撼力极强,甚至让几个女生流下了热泪。

看完视频后,师生共同交流了三个问题:邝丹该不该在修车的摊档前叫爸爸?邝丹幸不幸福?爸爸好在哪里?小朋友哽咽着说“邝丹应该叫爸爸”、“邝丹是幸福的”、“爸爸很伟大”,但也有小朋友说“邝丹很可怜,连肯德基都没有吃过”。至于邝丹爸爸究竟好在哪里,他给予初中学生邝丹的精神财富,三年级小朋友有所意会但无法表达或表达不清,总也说不到点上。

案例一中呈现的素材《邝丹的秘密》就像一座“空中楼阁”:首先,邝丹所讲述的与父亲之间的故事不够形象,让学生在反馈时抓不到具体的“点”,故事的内涵也远远高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其次,视频是网络下载,只有口述而没有同步的文字显示,播放效果不好。因此,上课老师用心良苦,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

2.“简单重复式”:课堂教学滞后于学生发展

[案例二]

教学《圆明园在哭泣》一课,要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怎样被毁灭的历史,仅凭教材上的几幅图片和一段简短的文字是无法做到的,考虑到农村孩子搜集资料的条件极其有限,教师便搜集了大量资料并制作了课件,希望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引入课题后,教师要求学生自学下发的资料并准备交流,这时,一个声音响起:“老师,我们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上就学过《圆明园的毁灭》,很多内容都交流过了。”“语文老师还给我们欣赏了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图片。”“语文课后我还专门到亲戚家上网观看了《火烧圆明园》呢!”甚至有学生娓娓背起了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满怀信心的教学因这突来的“轰炸”而匆匆收场。遭遇尴尬的原因就是低估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使课堂上授课最有效的前15分钟因知识的“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而降低了期待值,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开始降温。

以上现象的产生,都源于没有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也不是远远高于个体现有的水平,而应稍稍高于儿童原有的水平”,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我们教师重视观察和反思,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让教学处于“最近发展区”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

走近 “最近发展区”的实践

1.课前调查要正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而且各自发展的水平也不均衡。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前调查时就应正视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有助于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

[案例三]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关于社区的内容,虽然教材内容编排不错,但不太适合农村的孩子。尽管教材中也提到农村,但笔墨偏少,而三年级的农村孩子大多对“社区”这个概念很陌生。作为农村学校的品德老师,教学这一内容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呢?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笔者发现他们对自己的村庄也不是很了解。我想,村级组织虽然没有社区那么完善,但它们有着共同的地方,而且现在农村的建设也越来越社区化,如建立了村级图书室、健身苑、老年活动中心等。于是,我把孩子的目光从社区转移到我们每天生活的村庄,根据三年级孩子的特点,让学生以所在地为单元组成小组,带着四个话题进行调查:

①你们村有哪几位村干部?请调查他们的职位和姓名。

②村里的哪些设施是大家共有的?

③你所在的村子有什么是最值得骄傲的?什么是大家不太满意的?

④村集体最近几年为村民办了哪些好事?

四个话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只要有心参与很容易就能完成,极大地培养了他们探究社会的兴趣。一周后孩子们也带来了殷实的收获:有反映村庄今昔对比的照片,有父母长辈的讲述材料,有村里建设新农村的规划等等。但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发现小组之间仍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小组因有学生的父母担任村干部,搜集的资料内容翔实,他们对村级组织了解的“可能发展的水平”就高;而有的小组缺少这样的资源,甚至其父母对村集体有意见,搜集的负面信息较多。课前调查显示了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也在提醒着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搭建不同的“脚手架”,尽可能地让他们摘到合适的“桃子”。

2.活动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活动是品德教学达成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活动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为依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案例四]

我校一位教师在执教《交通连四方》一课时,确定了“知道家乡交通工具的变迁;懂得交通给家乡、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这一教学目标后,巧妙地以家乡的土特产——茶叶的销售这“一发”来牵动整条学习的主线。

(1)谈谈现在茶叶是如何销售的

师: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特产(出示径山茶)。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种茶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径山茶。你知道那么多茶葉是怎么卖出去的?

(生交流)

(2)小组合作,体会交通的四通八达

师:那你了解过这些茶叶尤其是径山茶都销往哪些地方了?

生:我问过爸爸,这些茶叶有的销往杭州本地,也有许多运到外省,最远的已卖到了首都北京。

生:双休日我到径山镇的亲戚家做客,还遇到了一群大学生在调研径山茶的销售,听说他们要为径山茶打造品牌,使它销售得更好,销售得更远。

师:(出示中国地图)我们来找找北京的位置,看,地图上都有这么长的距离,真远!下面四人小组合作,选一条从杭州出发到北京的运输路线,用彩笔连一连。

(学生小组活动)

师:四个小组的路线都不一样,光是到一个地方就有那么多的路线可走,我们的交通网真是四通八达啊!当然,径山茶还运到了许多不同的地方。其实,我们这里像径山茶这样运到各地的特产还有很多,大家来谈谈。

生:我调查的是春笋,我们家的春笋一般早上挖好,用袋子装起来,等收菜的车子来了后,就一包包卖给他们,一般都是运往杭州市区的宾馆、饭店和菜市场的。我爸爸说我家每年光卖春笋就能收入一万五左右。

……

(3)今昔茶叶命运对比

(听老茶农谈以前卖茶叶的经历,和今天的销售方式对比,生谈感受)

师:两种完全不同的卖茶叶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发达的交通网,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使老百姓的生活更方便,选择也更多。

正因为教师的活动设计切入点小,贴近学生的生活,抓住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觉得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轻松地“跳一跳”就摘到了最好的“桃子”。

一名多次获得世界长跑冠军的运动员曾这样说:“长跑时,我以前面不远的一棵树或房子为目标,向着这个目标奋斗,冲刺;达到目标时又以前面的树为目标,又进行冲刺。”——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地产生共振共鸣。走近学生,构建以生为本的品德课堂,让“桃子”可触也可及,这是品德教学的应然追求。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

余杭区余杭镇舟枕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李红霞

猜你喜欢

山茶桃子爸爸
桃子
桃子
萧红墓畔口占
山茶
有一只小狗喜欢“汪汪”叫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等我回来再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