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题作文与给材料作文的区别

2009-01-25赵新刚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晶晶材料作文

赵新刚

近年来,许多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交替出现。由于学生对这两种作文认识不到位,在写作中容易混淆,从而导致他们在考试中出现一些不该有的失误。例如:写话题作文时大量引用所给材料,而写给材料作文时又抛开材料等。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积累浅谈一下。

一、解析话题作文

要想理解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的区别,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含义。什么是话题作文呢?所谓话题作文,指的是以提供一个有约束话题的方式,限定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的一种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本质是鼓励创新,是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话题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体验等。话题作文一般有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例如:

在非洲大草原上,每天早晨,羚羊睁开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跑得还快,否则我就会被狮子吃掉。而就在同一时刻,狮子从睡梦中醒来,首先闪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是:我必须比跑得最慢的羚羊跑得快,要不然我就会饿死。于是,几乎是同时,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跑去。

——这是“材料”。

生存的压力,使羚羊成了奔跑“健将”,狮子成了草原“猎手”。在生活中,我们虽然没有像羚羊和狮子那样的生存压力,但学习、工作的压力仍然存在,正是这样的一些压力,使我们不断成功,不断进步。

——这就是“提示语”。

请以“成长需要压力”为话题,

——这就是“话题”。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这就是“要求”。

话题作文的“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一个由头。如以“成长需要压力”为话题的作文中,围绕着“成长需要压力”这个话题的一切材料,都可以作为这个作文的写作材料,把这些材料构思成文后,就是一篇关于“成长需要压力”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相对于其他作文样式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它的要求宽泛,没有审题障碍,仅仅给学生们规定了一个宽泛的写作范围,学生在这个宽泛的范围内,可以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文题,自择文体。这无疑给学生作文带来了极大的自主性,更能够考查出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

二、解析给材料作文

什么是给材料作文呢?给材料作文是一种半命题作文,它是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一则或多则材料,按要求进行作文的一种作文方式。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可将给材料作文分为给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和情境作文。容易把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混淆不辨的,主要是给文字材料作文。例如下面的给材料作文:

读寓言诗《树叶和树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一个晴朗的夏天/树叶把自已的绿荫撒向谷地。/在树枝上,它们高谈阔论/极力夸耀自已。

“这也应该对我们说声谢谢。”/从地底下发出了温和的声音。/“是谁说话竟敢这样傲慢无礼!”/树叶吵吵嚷嚷,在发脾气。

“是我们,”/地底下的声音回答。/是深深埋在黑土中的——树根。

与话题作文只有一个话题不同,给材料作文却可以从所给的材料中引申出多个话题。如上述例子中就可以从树叶的角度引出关于“自夸”、“目中无人”的主题;从树根的角度写“奉献”,“默默无闻”的主题;从树叶和树根关系的角度写“不可数典忘祖”、“饮水要思源”、“功成莫忘本”的主题等等。

给材料作文的优势在于它有特殊的综合训练价值:它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又有利于培养想象能力;它有利于培养写作能力,又有利于培养阅读分析能力。由于对同一材料可以进行多角度的立意,因此也有利于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综合考察。

三、解析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的区别

1.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只是引出话题,而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暗含了观点。

话题作文与以往的给材料作文相比,最大的差别是“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先生语)。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引发学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学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它既不含有观点,更不是论据。如下面的话题作文: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离开我……”

这是《朋友》歌词的一部分,请由此展开联想,并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里的话题“朋友”只是一个引子,学生可以围绕“朋友”写人、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转换视角,写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等等。

而给材料作文就不同了,它是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材料本身就暗含了某种观点,学生作文时行文的主旨要与材料相吻合。例如安徽省2006年课改区中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了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是晶晶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她知道了:痛的那边就是左!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让你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这是一道给材料作文。命题者的意图是让考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对于所给材料,能够明确材料内涵,弄清立意,作文就成功了一半。材料中的“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考生只要围绕这些提示语来思考即可。

这道题的写作内容非常广泛,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遭受挫折、失败、困惑、痛苦后是如何由此获得某种意外惊喜的;也可写求学的坎坷历程、个人成长的风雨、对事物曲折的认知等等带给自己的意外收获。只要是围绕“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来选材构思,写出的文章就都是切题的。

2.“话题作文”比“给材料作文”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

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它不要求学生对话题本身进行分析、利用,只要从“话题”出发,不论写什么,不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写,不论用什么样的体裁(除诗歌外一般不作文体限制),就都是符合要求的。如安徽省2003年的中考作文题:

以“体验”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对于这道作文题,只要是与“体验”有关的人、事、物、体会、见解等,都应属于写作的范围。加之此题又几乎不限文体,于是,学生就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并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能力,自由写作。正因为这样,“开放性”和“灵活性”才成为了话题作文最为显著的特点。

而“给材料作文”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若材料未读懂,观点提炼有误,那便宣告了此次作文的失败。这种训练其实是把本不属于作文范围内的东西硬掺合进写作中,对学生的写作来说,是一种束缚。正是这种局限,才使得“给材料作文”逐渐淡出中考,被“话题作文”取而代之。

3.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审读题目的顺序也不一样。

在作文写作中,对作文试题,学生往往习惯于这样审读顺序: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这种“先看材料”的审读顺序,实际上是给材料作文的审读顺序的惯性使然,因为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材料”,首先要加以注意的也是材料。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最好是:话题——材料——提示语——要求。即“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而非材料或提示语。不少学生在审题顺序环节出现偏差,原因可能正是忽视了这一点。像面对话题“共享生命”的作文,如果学生行文时围绕提示语中的“生命”、“战争”、“环境”等内容立意,没有看到话题中“共享”一词的题眼作用,没有在关键词上做文章,就会严重偏离题意。

以上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一下话题作文与给材料作文的区别。理解二者的特点和区别,只是写好这类作文的前提,想要写好作文,还需要在平时加大训练的力度,尤其是在作文创新上多下功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写出的作文才可能获得满意的分数。

(作者地址:安徽阜阳市颍东区李洼中学)

猜你喜欢

晶晶材料作文
炎热的夏天
The Impact of Dignity on Design Behavior
可爱的小瓢虫
红樱绿茶两相欢
邵晶晶设计作品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