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很城市内心很郊区
2009-01-25方奕晗
方奕晗
在见到精英男携眷出席公司某活动之后,女友打心眼儿里替他叫屈:这女人,也不过如此!
女友屡屡向我提起过这位精英男,论才华论性情论品位,都是极品中的极品。她对男人一向要求颇高,就像电视剧里说的,要“正经里带着点儿不正经,但这点儿不正经又不能耽误正经”。所以这么些年,能入得她眼的,屈指可数。
要说我这女友也不含糊,论才华论性情论品位,堪与精英男比肩,而且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美女。于是他经常找她一起聊天儿,大到东西方哲学、宏观经济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小到各自的人生规划、职业前景、生活态度,其情状颇有些华山论剑高手过招的酣畅。
她曾不止一次地猜想,这样的男人,得娶个什么样的女人回家呀?!
可现实让她失望了。眼前的这个女人,长相还算标致,但完全没有她想象中卓尔不群的气度,她只是默默地站在他的背后,微笑中带着些生涩。整个晚上,她在她举手投足之间只看到了两个字:居家。
她猛然间明白,即便再精英,男人也还是男人。在男人眼里,“长相很城市,内心很郊区”才是女人的核心竞争力。
“长相很城市”不难理解,就是说女人一定要漂亮,即便算不上太漂亮,至少也应该会打扮。经常看看时尚杂志,知道今年流行罗马鞋和糖果色,并且适时适度地应用在自己身上,做到不土气,不落伍,不雷人。在这个问题上,男人和女人是可以达成高度共识的。
而“内心很郊区”就比较麻烦了。
如果以“传统——现代”的维度给女人赋值,60分至80分之间的应该算是“内心很郊区”型。她们既不像传统女性那样,自始至终扮演着保姆兼勤务员的角色,甘当家里的“二等公民”;也不像现代女性那样处处争平等争独立,永远要为“自我”赢取足够广阔的伸展空间。她们,这些“内心很郊区”的女人通常会有一份稳定但收入不算太高的工作,有些养花种草或者十字绣之类的小爱好,有几个可以讨论红烧鱼该怎么做、哪家商场正在打折的朋友——当然,这些都丝毫不会妨碍她们把绝大部分精力留给家庭。
从小到大,男孩子受的教育都是要在两性关系中成为强势的一方。他们时常幻想着,当女人踟蹰于该跳槽还是该留守的时候,迷失在城市街头孤立无援的时候,面对爆掉的汽车轮胎束手无策的时候,甚至举着一瓶刚买的饮料拧不开瓶盖的时候,他们会像超人一样从天而降,扮演拯救者和领路人的角色,乐此不疲。
在这样的角色关系中,女人不需要太智慧、太多金、太能干,她只要一心一意跟着男人,孝顺父母,照顾家庭,给他营造一个安稳的大后方,做一只依人小鸟,偶尔撒个娇,不时给他提供一个展现男子气概的舞台,足矣。
而女人则生长在另一套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中。从小到大,女孩被当成男孩一样教养,性别从来就不是一个降低要求的借口,“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样可以做到”。她们有着好得“不像女人”的方向感,即使被空降到一个陌生城市,也能靠着一张地图找到目的地;她们不会换汽车轮胎,但“抛锚”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打救援电话而不是找男人哭诉;她们早就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很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即便是片刻的犹豫也能很快振作,在人生坐标上重新标出自己的位置,找准方向;甚至,她们太聪明太敏感,男人只是无意间挑一挑眉,就能被她看穿此刻在想些什么。
与这样的女人相处,男人恐怕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吧。就像《奋斗》中的夏琳,因为太独立太强势了,被无数男人视为妖孽。他们都喜欢米莱那样的,爱得死心塌地,甘愿粉身碎骨。
前不久看过一个访谈节目,嘉宾柯蓝的说法就很“妖孽”:任何改变都是痛苦的,都会伴随着委屈,可是人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呢?所以我不会为任何人改变,我就是我,原本就是这个样子的。
紧接着她又在笑:我知道我是那种让男人讨厌的女人。
类似的论调,我那位长相很城市可内心一点儿都不郊区的女友也时常挂在嘴边。现在她终于明白,就算精英男跟她说的很多话从来不和他妻子讲,就算他妻子对他内心世界的了解远不如她,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也早早就定位了——哥们儿或者闺蜜。他欣赏她,但未必需要她,所以即便他未婚,她也只可能是他的红颜知己,soul mate(灵魂伴侣)。
曾经在开心网上看到过一个测试,题目是“女人最应该具备的品质是什么”。答案明显可以划分为两个阵营:男人觉得“漂亮”、“贤惠”最重要,而女人则认为是“气质”和“独立”。
原来,在“什么样的女人是好女人”的问题上,男人和女人会有着如此大相径庭的结论!对男人们来说,过于传统的女性形象如今早已经过时了,但他们也远远没有做好准备去和一个现代女性共同生活。因此,这些内心处于城乡之间的“郊区女性”自然成了婚嫁市场上的香饽饽。
这或许也是现今众多“三高女”失嫁的原因之一吧。
(张惠茜荐自《经典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