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生活 融入生活

2009-01-25刘李平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教学资源

刘李平

鲁洁教授认为: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融生活性、活动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正是基于这种“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的基本理念,教材针对特定年龄段的儿童在生活中可能遭遇到的人、事、物,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烦恼等来安排内容,如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入学适应,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学业成绩与能力上发生分化,小学五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因此,课堂教学应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以他们的现实需要、问题、困惑为基点,吸取鲜活的内容,让课堂充满生活的真、灵动的美,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现实情境,启发学生自悟

品德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现他们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让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形成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否则,学生学到的品德只会是书本上的条款和口号,没有入情入心,也就不具备任何指导其道德行为的价值。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情境的:在课中,这位老师故意离开教室几分钟,让学生自习。老师离开后,有的学生做作业,有的在画画,有的在看书,还有的在讲笑话、做游戏等。几分钟后,老师重新回到教室,让学生做自我评判: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对不对?别人在干什么?谁值得我们学习?谁还需要改正?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剖析,教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品德课的教学中,学生的自悟、自省非常重要,条款式的、公文式的、口号式的品德教学都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活动、思考,才能让他们真实地认识自己的内心。深刻地反省自己的言行,最大化地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整合教学资源,捕捉真实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也应是精彩纷呈的。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激活教材,让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家乡的物产多又多》一课中,教材给出的资料有刺绣、玉石、茶叶、中药材等,均不是本地的特产,学生对这些东西很陌生。因此,教师可将学生熟悉的合浦珍珠、桂林三宝、巴马香猪等特产,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出示给学生看。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又能激活教材,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在高涨的情绪中开展学习。又如:在教学《平安回家》一课时,老师请来了交警中队的中队长给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请来了学生的父母,开展“爱我父母,真情对对碰”主题活动;教学《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一课时,请来了学校的校长和各科任老师,为学生介绍学校的校情校史;教学《同样是学习》一课时,组织开展了“学习经验交流会”活动,请本班和其他班级的同学介绍学习经验等。品德课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教学资源不应只局限于教材。学生、老师、家长、社会人士和所有的普通劳动者,都可以成为品德课程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贴近学生心理,激发学生情感

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如果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参与,把品德的发展过程简单地看作是一个认识过程,一个道德知识和观念的获得过程,那么,小学生的品德素质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例如:在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时,我做了一个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他人为自己付出的劳动态度很冷漠,仅仅让学生看图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为我们服务着的劳动者时,学生的情感是苍白的,语言是干涩的。诚然,这其中有家庭教育的原因,有社会舆论、价值体系影响的因素,也有孩子们作为独生子女的心理因素等。基于这样的调查结果,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以不采访的形式。去调查了解我们周围的劳动者(校长、科任教师、清洁工阿姨、门卫叔叔、饭堂阿姨),看看他们为了保证学校每天的正常教学秩序,付出了怎样的劳动。然后,在开课初始,首先出示东葛路小学建校的一段录像:一段段视频,呈现出各级行政领导,建筑工人为建校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一张张图片,展示出我们的学校从无到有,从纷乱的工地到美丽的校园的惊人变化。课前的调查采访,提示着有多少人在为他们每天的学习付出劳动。图片、视频、课前调查,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震荡着他们的心灵,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惊呼:原来,我们美丽的校园是这样建成的!原来,我们每天愉快、充实的校园生活背后饱含着这么多人的辛勤劳动!真实的场景,由衷地感激,动情地倾诉……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正是牢牢地把握住品德教学必须回归生活的特点,紧扣学生的生活,触及了他们的内心,才会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情感,促使其形成稳固的道德观念,并以此来指导、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

四、人人参与活动,体验社会生活

品德课程强调体验型学习,形式多样的体验型学习就像是打开儿童心灵的一把金钥匙,使其丰富的道德情感如清泉般源源不断,架起认知与行为之间的桥梁,使品德教学落到实处。例如:一位教师在教人教版一年级《我从哪里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妈妈孕育自己的辛苦,设计开展了一个“当一回妈妈”的模拟体验活动:自己与全班学生一起反背书包,扮演“怀孕的妈妈”。全体学生随着老师的语言引导。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一起模拟体验“怀孕的妈妈”的不便和辛苦。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以平等的参与者角色引领全体学生一起进行这一模拟体验活动,使得课堂中的每个人都是活动的主体,并认真地投入其中,每个人都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在随后的活动交流中,学生都积极发言,述说自己的感受,从而提高了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验是亲知之径,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本。教师根据教学主题创设的各种操作性、实践性活动,让学生综合动用各种感官进行实践体验,深受学生喜爱,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灵动地融于一体。

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和归宿,教学的过程和手段。惟有植根于丰富的生活世界,课程才有源头活水;惟有与自己的真实经历相关,才能真情投入;惟有真情投入,才能使道德发挥对真善美的向往作用。惟有如此,品德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领儿童真正“走向课堂外的生活”。

(责编欧孔群)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教学资源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