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09-01-22娄凤跃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初中语文教学

娄凤跃

【摘要】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推动着语文教学改革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语文问题教学研究也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构建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问题教学已势在必行。本文以初中语文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探讨语文问题教学的实施策略,证明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试图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产生问题意识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学生问题意识存在的问题

在问题意识上,学生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情况:

1.无疑可问。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学生在语文课上过分依赖老师和书本以及传统的结论性教学,即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而且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大多数问题也不可能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第二种是: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差或缺乏较强的思维能力,碰到问题时主观上就不往下思考了。

2.不敢问。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学生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愿提出来。

3.没有机会问。课堂上时间紧迫,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的教与学均由教师或部分优生包办代替,其他学生则得不到发言的机会,学生下课后有问题也不问。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1.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巧妙设计一旦扣住了课文最突出的构思特点,就能带动对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既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又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理解能力的训练。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教学,认为要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习能够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似的情境中发生,使学生情感的内部心理条件得以激发,达到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共鸣,从而自然进入“愤”、“悱”状态,即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状态。

2.引导思维生成,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语文学科的问题意识培养是从阅读教学开始的。语文问题是由对构成文章的字、词、句、段、篇,或由对约束限制语言表达的语法、修辞和逻辑,或是由对文章涉及的诸多因素质疑批判而产生的,还可以从听说读写、知识积累等方面寻找问题。在这里,笔者主要从语文学习中的一般性问题角度进行分析。一从文章的整体角度分析,问题可以是“文章的论题和内容是什么”、“文章的结论和意义或作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能够得出这个结论(即作者对内容的表述分析所形成的理由)”、“结论同作者自身背景的关系是什么(即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文章结构布局合理紧凑吗(即推理合理与否)”,等等;二从局部分析,问题可以是“用字用词准确吗?有无歧义?如有,哪种意义更恰当”、“语句表述合乎逻辑吗”、“修辞恰当吗”、“选择材料精确吗”,等等;三从文章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来说,文章与社会、文章与人生等又能产生许多问题。如“文章反映了社会的什么现象?应如何对待,如何解决”、“文章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生存状态?人们应该怎样生存、生活”等。师生及课堂环境也是课程资源,在互动交流与合作中,会产生许多可供探讨的问题。另外,其他阅读、写作和听说课等还会有许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被发现。

3.充满情趣的情境体验。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情境中,进行实践体验,对课文进行探究学习,同样也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课文时,可让学生编排课本剧,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角色扮演可以使表演者及观众处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之中,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模式程序分为六阶段:小组准备活动?邛挑选扮演者?邛布置场景、组织观众?邛表演?邛讨论和评价表演?邛总结。

例如:《这就是我》(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模拟面试:

阶段一,将学生分为考官、接待员、应聘者,每个角色准备各自的表演内容:考官们准备好考题;接待员负责考试的顺序、叫号;应聘者则准备好应答内容。

阶段二,在班级中竞聘角色,让学生自己竞争上岗,要求应聘者占班级人数的大部分。

阶段三,布置考场,确定表演的程序;组织观众,让观众带着任务看表演;表演后还要进行评论。

阶段四,表演。

阶段五,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和评价表演过程的好坏,最后教师再进行点拨。

阶段六,可选出最佳考官、最佳应聘者,布置学生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种模式让学生通过表演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以真切的情感体验,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引导初中生反思,促进学习策略的生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仅是问题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学习策略,特别是问题策略的生成过程。引导初中生反思对策略学习有很大的作用,能促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能促使学生对学习情境的变化增强敏感性;能诱导学生考虑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采用最适应自己学习能力、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为内核的初中语文问题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不但是对灌输式传统语文教学的革命,也是对传统语文问题教学的革新发展。它突破了囿于“师问生答”的传统问题教学,突出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范丽娇.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J].学语文,2009,(2).

[2]肖春晖.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教研版),2008,(11).

[3]潘琳.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导刊,2004,(11).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初中语文教学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