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方面入手强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2009-01-22梁晓龙
梁晓龙
【摘要】小学语文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情感的特殊载体。所以,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自然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只有注重从教材中挖掘情感因素,认真设计情感活动,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组织观察探究、反复研读感悟、巧妙以情激情,才能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形成情感共鸣。
【关键词】教学情境 观察探究 研读感悟 以情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之中。”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把握和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才能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让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态度和认识都转化为蓬勃的激情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拨动学生心弦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中产生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的情感培养素材,教师的责任在于有意识地创设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渲染一种与教材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氛围,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激发情感,悄悄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能够很快进入课文“角色”,通过人文熏陶,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从而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如《长城和运河》介绍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瑰宝中的两颗璀璨明珠——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本课是一首长诗,语言比较深奥、凝练、抽象,这给学生的情感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教学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长城和运河的视频,在轻悠的音乐中朗诵全诗,用真实、震撼的情景引导学生感悟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壮丽景象、雄伟气势,刺激学生感官,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意境,撩拨起学生内心的萌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在心灵深处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民族自豪感。进而很容易地体会到“长城和运河”是一段历史,也是一种文化,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二、组织观察探究,实现情景交融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篇章,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着力帮助学生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开展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通过持久而深广的熏陶浸染,在学生的精神领域形成由景观转化为情感的文化底蕴。要实现上述转化,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其人文理念的探究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观察就没有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情感的激发。只有使学生具有了从满目青山绿水中发现美,感受美的习惯和素质,学生的情感才能由情入境。如《桂林山水》一文教学中,笔者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中心句,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去桂林“游山玩水”。面对桂林的“山”,漓江的“水”,同学们情趣盎然,沉浸在有声有色的画面中。在学生兴致勃勃的“游玩”中,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桂林的山哪里表现出了“奇”、“秀”、“险”,漓江的水如何体现了“静”、“清”、“绿”,同时开展议论和情感抒发。观察和想象诱发了学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陶醉在美的意境之中,引起了大家心灵上的共鸣。同学们纷纷议论:“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不虚传啊!!”“课文描写得太美妙了!”“我太想亲自去看一看。”……课堂上充溢着无拘无束的神驰,学生的情感在情景交融中得到激发和升华。
三、反复研读感悟,启迪内心真情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潜心挖掘课文中蕴涵的丰富情感,致力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读出新意,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通过阅读,放飞学生灵性翅膀,感悟真理、感悟真情、感悟文化,启迪他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如在教学《妈妈的帐单》时,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他们非常熟悉的歌曲《我的好妈妈》,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接着用话题——妈妈和彼得的不同帐单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文本。在将彼得和妈妈的帐单比较后,启发学生:“尽管彼得的妈妈为他做了那么多的事,但帐单上却都是0芬尼,我们是否能够从中感悟到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呢?”接着,笔者饱含激情地告诉学生:“天底下的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不仅小彼得的妈妈,我们在座所有同学的妈妈也是这样用绵绵不断的爱陪伴我们长大的。如果此时此刻,日夜为我们操劳的妈妈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最想干什么?”同学们的情感被激发出来:“我要给妈妈一句真诚的祝福”、“我要给妈妈一个热情的拥抱”、“我要给妈妈一杯浓浓的热茶”……孩子们用炙热的语言表达出了内心最真诚的情感。
四、巧妙以情激情,促使情动辞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要做学生情感的激发者,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富有情感。因此,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一种感情充沛的熏染,特别是要通过教师的范读传导感情。当教师将心融于文章之中,将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时,感情就自然而然传导给学生。白居易的《忆江南》虽寥寥数字,但意境、情感、美感都妙不可言。由于认知水平有限,许多学生无法达到声断意连,一唱三叹之效果。于是,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笔者用低缓的声音解读原诗:江南啊,我魂牵梦绕的江南,迷蒙中悠扬的笛声顺着江水飘过来,飘过去,如水的夜色,幽幽的清香,我想起了在灵隐寺寻桂子的悠闲,也想起了在钱塘江看潮的热烈,那澎湃的潮水,一波一波,一浪一浪,怒吼着、低吟着。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江南重游呢!充满感情的低吟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他们心潮澎湃地沉思着,沉浸在诗的美妙意境中无法自拔,激情从每个人的心头涌起,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感悟要表白。
语文不是无情物,字里行间皆有情。学科特点给培养学生情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在教师与教材内容的感召下,引起主体意识的觉醒,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培养,使语文教学生动、活泼,语文课堂情融融,意切切。
参考文献:
[1]龙莎娜.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新教育,2008,(11).
[2]苏培英.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