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在钳工教学中的渗透

2009-01-22谭阳伟

职业·下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钳工圆弧理论课

陈 发 谭阳伟

长期以来,不少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对于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之间的关系很模糊。有些学校开设了大量的专业理论课,可学生真正动手实践的时间少之又少,这些职业学校逐渐办成了“普高化”,只不过把普高的历史、地理、生物换成了专业理论课而已:而一些技工学校为了追求短期的品牌效应,一味搞技能训练,专业理论课能砍则砍,甚至理直气壮地认为“技工学校就是搞技能的,只要有技术,文盲也不要紧。”上述两种教学模式都走向了一个极端。实际上,理论与实践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理论可以相对于实践独立存在,也可以“理论指导实践”i实践可以先行,它可以检验理论的科学性。德国双元制的核心内容是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各占1/2,专业理论课与技能课并不偏颇任何一方。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机械专业的学生进校实习前的一门专业课。钳工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技能,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好的前景。两者在具有机械专业的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都是必开的理论课和技能课,但不少学校的老师认为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笔者自从大学毕业就从事钳工实习的指导工作,这几年根据学校需要开始从事《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的理论教学,经过实践摸索,越来越觉得在钳工教学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尤其是《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对钳工有很大的帮助。在此从以下几点来探讨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在钳工实习中的渗透。

一、实习前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主要是理论部分,如图1所示。

1.了解零件概括

与学生共同分析视图,想象出形状结构。

2.分析尺寸

尺寸是加工零件的重要依据。必须认真看尺寸,尽量避免因看错而造成废品。找出尺寸基准:设计基准为右端面和工艺基准为A面,重要尺寸直接从设计基准注出,其他尺寸按加工顺序注出。

3.分析技术要求

了解配合表面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

综合上述分析,再总结归纳,使学生对该零件尺寸有较全面了解,达到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实习前渗透的要求。

二、实操课堂教学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入钳工操作车间,首先由教师演示零件加工过程,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讲解各个测量工具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讲解如何保证尺寸的合格: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自锉配,同时边巡回指导学生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检查来料尺寸。

按图样要求锉准20mm×20mm正方体。

以长面为基准锉一端面,达到基本垂直。表面粗糙度Ra≤3.2mm。

以一长面及端面为基准,用錾口锤子样板划出形体加工线并按图样尺寸划出4-3.5mm×45度倒角加工线。

锉4—3.5mm×45度倒角达到要求。方法:先用圆锉粗锉出R3.5mm圆弧,然后分别用粗,细锉倒角再用圃锉细加工R3 5mm圆弧,最后用推锉法修整,并用砂布打光。

按图划出腰孔加工线及钻孔检查线,并用φ9.7mm钻头钻孔。

用圆锉锉通两孔,然后用掏锉按图样要求锉好腰孔。

按划线在R12外钻φ5mm孔,然后用手据按加工线锯去多余部分(放锉削余量)。

用半圆锉按线粗锉R12mm内圆弧面,用板锉锉粗斜面与R8mm圆弧面到划线线条,然后用细锉细锉斜面,用半圆锉细锉R12mm内圆弧面,再用细板锉细锉R8mm外圆弧面,最后用细板锉及半圆锉作推锉修整,达到各型面连接圆滑,光洁,纹理齐整。

锉R2.5mm圆头,并保证工件总长112mm。

八角端部棱边倒角3.5mm×45度。

用砂布将各加工面全部打光,交件待验。

待工件检验后,再将腰孔各面倒出1mm弧形喇叭口,20mm端面锉成略凸弧面,然后,将工件两端热处理淬硬。

通过在老师的演示操作及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渗透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使广大学生体会到该课程的重要性。

三、实习课后的工件考核点评

工件考核点评是执行考核常规、全面实现考核功能的不可忽视的环节。然而,人们往往重考核而轻讲评。这就大大降低了考核的效果,那么如何组织考核点评呢?

1.突出针对性

教师要准确分析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的薄弱环节,找出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针对导致误差的根本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讲。这样有的放矢,节约时间,又使学生对自己的考核分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2.强调层次性

工件点评是全体师生的双边活动,但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因而要调动各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讲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这就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点评内容的层次性,使内容层次与学生层次相吻合。

3.注意新颖性

点评课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但点评内容绝不应是原有形式的简单重复,必须有所变化和创新。在设计点评方案时,应注意在原有知识中渗入新的内容,如什么条件会产生误收、什么条件会产生误废及产生误收、误废的原因有哪些等。对同一知识点应多层次、多方位解剖分析,同时注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到内容新颖,学有所得。通过点评,训练学生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过渡,提高分析、综合和灵活运用能力。

4.讲究激励性

工件点评时,切不可忽视各类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用好激励手段。对各种优点的表扬要因人而异,让受表扬者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善意批评的同时,应包含殷切的期望,使学生能面对现实,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振作精神,积极地投入到下一工件操作中去。

众所周知,工艺是钳工成败的关键,而读懂图中尺寸又是安排工艺合理的必要基础,这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原理。所以,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对钳工教学相当重要,在钳工实习指导中处处渗透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钳工圆弧理论课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外圆弧面铣削刀具
探析钳工锉削面凹凸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对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思考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数控车削圆弧螺纹程序编制与加工
等截面圆弧无铰板拱技术状况评价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