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与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2009-01-22

职业·下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文明礼貌弟子规中华文化

廖 庆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经典是我们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我们民族屡遭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其重要的任务,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今天人类正处于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学生承受着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何如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在今天中职技校的班主任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班级管理对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班主任工作难做,技工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更难做!这是众多技工学校班主任的心声。究竟难在什么地方呢?技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及乡镇,小学、中学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很多好的教学方法难以落实,加上社会上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思想冲击,大多数来到技校学习的学生又是被中考、高考刷下来的,或是在社会上打过工后,想通过某些关系进入企业的……总之,各有各的目的。但这些学生都有一个通病:把社会阴暗面放大,对待生活、学习和劳动的态度消极:把自己的个人利益看得太重,害怕吃苦,强调索取,少考虑付出,缺少感恩之心:对真、善、美的鉴别能力差,对自己的约束能力差;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这帮“大孩子们”,笔者将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纳入班主任的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内容,在每次班级例会前后均要求集体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中庸》等中华文化经典,唤醒学生们心中的真、善、美、慧,确立良好的伦理道德意识,引导他们学习历史,尊重父母,关心亲人,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对提高班级的管理、增进师生关系、改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文明礼貌,从小事做起

笔者所带的班级共有学生68人,都是16—26岁间大多都有社会生活经历,纪律散漫,集体观念淡漠,社会上的不良习惯都带到学校里来。在开学初的校纪校规、安全和消防知识的学习教育的一次班会上,讲到文明礼貌,笔者曾问学生是否读过《弟子规》确,令人吃惊的是68人中没有一人读过,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于是笔者先给同学们做简单的介绍,然后,在每次班会前让一名学生把当日要诵读的《弟子规》的章节抄写于黑板上,开会前后都要求集体诵读,结合诵读内容,讲一到两个有关的故事。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抄写《弟子规》,并能理解“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含义,明白自古以来“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里面的观点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熟记于心,使之成为学生道德的规范、行为的准则,树立良好的道德观。把“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章节的内容纳入班级日常管理中,落实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求学生文明礼貌,从小事做起。如平时注意自己的座姿和站姿;与人交谈时要精力集中,目视对方;公共场所讲次序、主动让道、不尖叫、不吵闹;上课不迟到、不旷课、不睡觉、不带耳机、关掉手机或调振动:果皮纸屑不随地扔;教室和清洁区的卫生按时做认真做,还注意保洁等。让学生从平时切实可行的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礼貌的风气和习惯,在不知不觉中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便于班级的管理。

二、学习历史,爱家爱国

《三字经》中讲到我国的历史朝代,笔者让学生上台讲自己了解的历史故事;巧妙利用“清明节”、“五四”、“七一”、“八一”、“国庆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节日,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和演变过程,明白节日背后的历史含义;结合电视剧《亮剑》的热播,及时推荐《长征》《恰同学少年》《南昌起义》《三国演义》等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段历史或某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线索,有针对性进行资料收集,在专题班会上作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经过观看有关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和一些主题班会,学生们自己都感慨:共产党真的很伟大!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只有了解民族的历史,才体会到国家的尊严,才会发自内心地热爱祖国!同时,还组织“我喜爱的奥运项目”、“我爱我家,我爱家乡”的专题演讲,让学生多了解自己的父母,介绍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家乡特色,使同学们学会体恤父母,增强对家乡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落实到日常行动中,从爱班级、爱父母、爱家乡,到爱国家,爱民族。有的学生家长在电话中反映“自己的孩子懂事了,脾气好了,听得进父母的话了”,“给父母买了东西,常打电话回家了……”笔者感到很欣慰。

三、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通过诵读《论语》《中庸》,加强学生自强进取、包容宽厚、好学勤劳的传统美德的教育,学习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力求培养完善的人格,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在学习上,要“温故而知新”,注意及时复习和做练习,做好章节的总结,争取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班级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每次交作业时各组自己检查,保证每个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在生活中,大家互相关心,不分帮派,互相监督,摈弃不良习惯,为学生走进社会奠定为人处事的良好基础。对于几个沉迷上网、爱睡懒觉的学生,一对一分配监督帮扶的学生干部,与班主任一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争取做到不丢下一人,使班级成为团结奋进、遵守纪律、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集体,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

四、班级荣誉,积极争取

通过坚持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笔者所带的班级,班风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班里气氛团结融洽,在学校开展“树新风、迎奥运”、“迎校庆,唱校歌”、学校艺术节、中国(南宁)东盟“两会一节”的系列活动中,班里学生积极参与,表现突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集体项目的比赛全部获奖,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充实、有意义。其中,在参与南宁民歌艺术节江南歌台的活动中,班里学生有次序,讲礼貌,学生席地而坐,文明观赛,会后不留一张废纸。得到了南宁市江南区政府组委会人员的肯定:到市南南铝业、中铝广西分公司实习时,也分别得到了这两个单位人力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员的赞扬,极大地鼓舞学生士气,增强了班集体荣誉感、自豪感,提高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有力地促进班主任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学习生命的楷模,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言行上,经过一个学期、两年或三年,也许不可能改变一个人,但肯定可以影响到他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他的一生;如果他把这些好的言行习惯再影响到他的朋友、他的家庭,对社会和谐不也是一点贡献吗?

猜你喜欢

文明礼貌弟子规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实践研究
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实践研究
弟子规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