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技校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2009-01-22曲惠君

职业·下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技校情绪家庭

曲惠君

技校学生的厌学现象较为突出,只有解决了学生的厌学问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逐步提高技工人才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激发技校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分析探讨技校学生的厌学现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厌学的心理表现

大部分技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自信心不足,对理论抽象的知识接受能力差:个性好动,动手能力较强。这样的学生更易厌学,表现为上课走神、不翻书、不做笔记、闲话打岔、做小动作、睡觉等。

二、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1学校原因

(1)学校教育模式和管理存在缺陷。目前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制定大都重理论、轻实践,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素质。

(2)不良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感受到信任与欣赏时,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反之,学生会失去上进心,产生厌学心理。

2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的误区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摇篮。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和家长行为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和家长行为不良是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部分家长只重“言教”不重“身教”,给子女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带来极大的影响。

(2)对孩子期望过高或要求过低。部分父母文化层次和生活水平低,把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子女要求过于严格,一旦子女成绩不理想,他们就会训斥甚至粗暴打骂,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联系起来。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家长溺爱孩子,使孩子学习时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缺乏自觉性。

(3)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大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将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极少从心理疏导方面来教育孩子。这样孩子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4)离异家庭。父母的离异、再婚等使孩子感到焦虑、失落和自卑,体会不到家庭温暖,往往以另一种眼光看社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失去学习动力。

3社会原因

青春期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

(1)注重实务,社会心理特征失衡。有的学生羡慕“下海”经商、打工挣钱,当看到一些人没读书却赚大钱时,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产生厌学情绪。

(2)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各种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一些不学无术的人“走后门”,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严重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剧了厌学情绪。

4自身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理想抱负。很多学生缺少理想抱负,缺乏内在动力,这类学生一般心理不稳定,思想波动大,极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

(2)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不理想。有些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考试成绩常开红灯,进而厌恶学校生活和课堂学习。

(3)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抗干扰和抗挫折能力差。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独立和自理能力差。有些学生很自卑,缺乏毅力,受到打击就自暴自弃。

三、消除厌学情绪的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学生不良心理和人格特征与厌学行为高度相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特别是抗挫能力至关重要。

2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因此,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培养非智力因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学生的理想、意志、学习习惯和方法等,要培养他们的顽强意志,不能因偶然失利而丧失进取心。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4帮助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树立良好师生关系

有些学生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加孤独和不安,甚至产生厌世情绪。因此,对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要关心和帮助他们。

5家庭与学校、社会的配合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才能事半功倍。教师应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6对离异家庭的学生予以特别关爱

对离异家庭的学生,要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教育,主要是情感和人生观教育,让他们摆脱消极的个人情感体验。

7加强对社会公共场所的监管

学生厌学可能会逃离课堂,迷上游戏厅等地方,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录相厅等娱乐场所。

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猜你喜欢

技校情绪家庭
家庭“煮”夫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