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怎么上
2009-01-21杨菊花
杨菊花
习题课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深化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也是补救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正确与否起着强化和校正的作用。那么,如何进行习题课的教学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习题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认真备课,精选习题
在数学教学中,习题是教师训练学生的思维材料,是教师将自己的思想、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载体;因此,组织、配备习题是上好习题课的前提和基础。每节数学课都有一个中心和主题,习题课也不例外,教师所配备的习题必须围绕本节课的中心去解决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以,习题课中的习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同时还要“难易适度”。
处理习题的方法要灵活多变
习题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讨论以及学生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相关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总结归纳出运用基本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讲—练结合法;分析—讨论法;讨论—归纳法;板演—评议法等。
习题课是学生耳闻目睹老师的审题、分析求解问题的全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不可缺少的一课。因此,习题课的精髓和实质就是教师对习题材料的处理。能否发挥习题的功能、能否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参与,将所学知识“外化”,并通过“外化”达到知识新的“内化”,这是一节习题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认为,按照下列几个步骤对习题材料进行处理,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审题、感知题意、寻找解题思路。在大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今天,这个步骤是基础和前提。只有让学生仔细审题,感知题意,明白需要求证或求解的问题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思考需要运用哪些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目前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寻求解题思路。
教师应充分暴露自己的解题思维。教师对习题进行分析时,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这样便缩短了师生的思维距离,学生听起来倍感亲切,同时又感到成功近在咫尺,让学生在对比思维的过程中,感悟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是教师处理材料的重点。
寻求思维落差,搭建思维桥梁。习题课教学不仅让学生会做几道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寻求解题思路,并把自己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对比,寻求师生的思维落差,看看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又是如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缩短思维差距,自觉搭建思维桥梁,全面系统地理解知识,迅速而准确地联系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知识,这是习题课教学中学生的总结提高阶段,也是习题课教学的核心与关键。如能一贯坚持,定能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及时总结。习题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和反思,如解题思路、方法、规律和体会等,使他们通过对类似问题的练习,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通过类比、联想、迁移或延拓,挖掘习题中的潜在成果,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严谨和创新精神。
防止题海战术。习题课教学中,要精讲精练。防止把学生引入“题海战术”的死胡同,要引导学生通过适量的解题训练,逐步总结出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禁止只对答案。习题课决不能只提供答案,不讲思路或者就题论题。要讲清习题的内在规律,知识的纵横联系,纠正错误概念,进行正本清源;要讲那些容易阻塞思路,容易设“陷阱”、诱人“上当”的地方;要帮助学生把不易被察觉、隐藏在习题中的潜在条件或成果挖掘出来,并能掌握、利用和发展所获得的成果;要随时向学生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之逐步形成观念。
重视必要的复习和规范解题步骤。
重视课堂互动和反馈,可以开展小组互评、小组代表发言或上台演练等。当然到底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关键看课堂反馈和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市涉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