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默——语言的“佐料”

2009-01-21王素萍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故作佐料卓别林

王素萍

幽默的语言不仅能让人捧腹大笑,同时也能让人感受到睿智、深刻。许多文学大师同时也是幽默大师,他们笔下的许多幽默作品让人历久弥新,永驻心头。如伏尔泰的《老实人》、果戈理的《钦差大臣》、鲁迅的《阿Q正传》、老舍的《离婚》等。在学生的语言训练中,如能引入幽默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呈现出一种机智的、风趣的色彩,无疑会极大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故作蠢言。用幽默的语调公开讲蠢话,会反衬出你的聪明有趣。这种方法属于自我调侃的方法,就是有意地讲一些显而易见的荒谬的话。在一次聚会上,卓别林要来一把苍蝇拍,追打一只在他头上飞的苍蝇,好几下都没打到。不一会儿一只苍蝇停在他面前了,卓别林正要给它致命的一击,却耸了耸肩说:“这不是刚才缠着我的那一只”。卓别林此举沟通了他同与会者的情感。他的话使得与会者感到与他更平等了。故作蠢言必须使别人感受到“故作”。如果你说出的“蠢话”让人认识不到是故意说的,那你就是真正的傻瓜了。

执迷不悟。先在一个点子上着迷,再以一种连琐结构把迷误推到极端。有一个瞎子吃鱼的故事:一群瞎子用大锅熬鱼汤,不一会儿,鱼都跳到了锅外。因他们都未吃过鱼,待到吃时都说汤鲜。这时鱼蹦到了一个瞎子的脚上,他大叫起来:“鱼不在锅里!”众瞎子感叹起来:“亏得鱼在锅外,不然汤要鲜死了。”从这个故事可看出,荒谬的结果自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导致荒谬的过程,要让读者看到荒谬的前因和后果间的逻辑关系是如何被一步又一步,一个环节又一个环节地歪曲的。

同枝异花。在正常的逻辑思维中,同因异果的推理是思维混乱的表现,而对幽默的构成来说,若能颠倒有理,左右逢源,则属智慧与谐趣之上乘,我们可把这种现象叫做同枝异花。有一个旅馆服务员对住宿的旅客说:“对不起,房间全部客满了。”旅客问:“假如总统来了,也没有房间?”服务员回答:“当然有!”旅客说:“好,现在总统没来,那么你是否可以把保留给他的房间给我?”这里的妙处在于提出一个极端的假定,然后从肯定与否定两方面去考虑,总统来了有房间,总统没来也有房间。其实,该旅馆并不一定有总统套房,即使有,旅客也不一定付得起费用。但这种幽默的调笑可以缓解服务员与旅客之间的对峙关系。

歪解包袱。所谓包袱,就是一个奇特的结果,一种可疑的结论。解包袱,就是为这种结论或结果寻找解释。而歪解包袱,就是要弄出一些似是而非、驴唇不对马嘴的解释,表达调侃之情,进而渲染幽默之趣。《笑林》中有一则故事:甲与乙打架,甲咬下了乙的鼻子。县官审案,甲说乙的鼻子不是他咬下来的,而是乙自己咬下来的。县官说:“鼻子比嘴巴高,怎么能够上去咬?”甲说:“他踩着凳子上去咬的。”以上故事的可笑之处在于:明明不是原因的原因,被一本正经地当作了原因。

反向求因。这种幽默方法要求在推理过程中善于钻空子,特别是往反面钻空子。有这么一个关于萧伯纳的故事:一次萧伯纳收到了英国著名女舞蹈家邓肯的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说,如果他俩结合生个孩子,那对后代将是好事:“孩子有你那样的脑袋和我这样的容貌,那将会多妙啊!”在回信中,萧伯纳表示受宠若惊,但他婉拒了她的好意。他说:“如果孩子有你那样的脑袋和我这样的容貌,那可就糟透了!”萧伯纳用的方法是反面钻空子,把哪怕极其微小的巧合的可能性当成立论的出发点,构成对方期待的落空。这种幽默的特点是把自我调侃和讽喻他人巧妙结合在一块。

逻辑归谬。对错误的言行并不正面指出,而是以此作为前提进一步演绎,得出一个不说自明的荒谬结论,从而暗示错误言行的错误之处。有位教师为四年级的小学生出了个作文题目《放学路上》,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写一些虚构的俗套的故事,因而惊人地雷同。如果正面去讲评就只能说,这么多雷同证明了你们的作文都是编造的。这样批评自然很正确,但不能立刻使小学生心悦诚服。这位教师采用逻辑归谬的幽默处理,让学生感到虚构雷同的可笑,他说:“你们的作文,三分之一写捡到钱包交给警察;三分之一写在公共汽车上给孕妇让位;三分之一写扶老人过马路。别的不说,光说捡钱包,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上班下班走了这么多年,也没碰到你们那样的好运气!”小学生哄堂大笑。这说明,他们立刻分享了教师的幽默,也接受了教师的观点。

(作者单位:江苏射阳职业教育中心校)

猜你喜欢

故作佐料卓别林
免责声明
纠缠
佐料瓶失窃事件
用各类花色瓷器盛佐料不妥
蝶绕花蹊下, 故作寂寥人
我的歌
模仿大赛
卓别林的模仿术
“理解”和“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