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2009-01-21常志强
常志强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就是对学生的生存状况与成长环境的关怀,是对学生尊严的肯定,对学生精神自由的解放。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弘扬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捍卫学生的尊严,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由于受环境条件、观念意识等因素影响,课堂教学中缺少对学生全面、深层次的人文关怀。这种现象不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及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条件下,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应该从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等多个方面加强对中小学生学习和成长中主动性、差异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的人文关怀。
提供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习环境指的是学生学习的物理环境,如室内亮度、黑板质量、桌椅配备、卫生条件、墙壁布置等。目前,多数农村学校因受种种因素影响难以为学生提供较为理想的学习环境,且不少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在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条件。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便可改变这种局面。
1.改善自然条件,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学习环境。如:有些黑板因反光影响学生听课效果,就应在黑板中间位置进行板书;有的讲台偏低,做演示实验时应想办法把讲台抬高;有时太阳强光会照射到窗边学生身上并影响其学习效果,教师应竭力让其避光学习;一旦室内光线不足,应及时提醒学生打开日光灯等。
2.加强细节管理,充分将现有条件利用到最佳状态。教室的课桌一定要高低适当、摆放整齐,干净舒适;卫生用具决不能变成污染教室环境的因素;微机室应关注学生用眼卫生;实验室必须充分考虑到有毒气体的处理;舞蹈室要考虑学生脚臭气和汗腥味的消除,保持空气清新……
3.增强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动员学生力量,充分利用墙壁空间,使其成为学生展示学习过程和激发学习欲望的有效载体。不仅鼓励学生收集名言警句并装饰在室内规定区域,同时可将其他空间作为学生智慧与学习成果的展示平台。以此加强生生和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传递关爱与情意,最终把学习场所布置成学习和成长的乐园。
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习氛围指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环境。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情绪的调节、学习信心的树立、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方式的确定、竞争机制的建立、成功情境的体验等都是创设积极主动学习氛围的必备条件。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课堂教学中能否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直接决定着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是贫乏、枯燥,还是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在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不乏下列现象:教师很少给学生讲解或渗透自主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很多学生认为学习任务的确定、内容的选择、过程的总结、效果的检查等皆须听从教师安排;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预习环节,大多数学生缺乏自主安排学习计划的意识,不善于借助工具书进行学习,甚至不少班级只有一两本字典,原因是所有疑难字词老师都会详细讲解;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以及小组合作讨论之后,教师仍然要按传统方式将教学内容重复讲解,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1.有针对性地讲解、渗透积极主动学习对成长和未来生活的重要作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风。
2.创设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和充满活力的评比竞争机制,以保证中小学生持久浓厚的求知兴趣。
3.为中小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成果展示平台,不断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和学习信心,促进师生及生生间的学习交流,从而丰富学生积极乐观、敢于争先、主动探索、满怀希望的精神世界。
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有学者归纳优秀学生的学习品质主要包括:1.端正的学习态度。总是以学习为先,娱乐在后;把吃苦放在首位,用精神武装自己,以行动证明自己;对学习总是充满自信,富有激情;有很强的学习能力。2.善于阅读并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善记笔记且每一部分笔记都内容精彩;讲究书写且每次作业做到整洁规范;喜欢发问,敢于质疑,敢于创新,遇到困难不逃避;3.良好的学习习惯。珍惜时间,善于挤时间随时随处学习;讲究条理,总是把学习资料和用具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善于安排,每项学习活动都安排得合理自然;勤于反思,不断对自己进行自查自测,了解和调整自己。
相对而言,农村学校的大多数学生缺乏这些优秀的学习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所造成的。因此,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和安排计划、自主阅读学习内容、查阅学习资料、大胆尝试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相互合作共同讨论、善于倾听与沟通、保留自己的观点与接纳别人的观点、相互帮助共享学习成果,不断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效率。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逐步形成态度端正、自觉性强、富有效率的学习品质。
构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
中小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获取知识,增强智能的过程,也是心理品质成长与完善的过程。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成长。个性心理品质,无论是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兴趣、世界观等动力因素)、自我意识(如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等能动因素),还是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差异因素)在发展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同样,道德认识从他律向自律的发展,道德行为由外部调节向内部控制的过渡,道德行为习惯的逐步养成也离不开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然而,农村学校尤其是山区学校,由于社会、家庭及学校环境与条件的局限,学生的见识少,视野不开阔,社会实践活动不丰富,使得不少学生出现了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如学习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社会责任感不强,不善交往,自我评价与控制能力较差、世界观与价值观比较偏激等。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从学习过程的诸多环节,如计划、预习、听课、讨论、表达、总结,复习、作业等都尽可能为学生构建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与条件,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健全人格得以发展,人文精神得以提升,道德品德得以提高。
1.组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增强他们满足快乐的学习体验以及独立思考、解决困难的顽强意志。
2.组织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帮助他们了解并遵守集体的规则,增强责任感和集体观念;掌握正确的交往准则和技巧,学会与人合作。
3.教师讲解、点拨和指导学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逐步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观念,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主动合作的观念意识,感情充沛的情感世界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建立平等对话的人际关系,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中小学生的生命质量是指认知技能、动手技能和创新技能的发展以及精神信仰和价值观的确立。在“尊严、情感、精神、信仰、能力、责任”等生命质量的诸多要素中,最根本的是“态度”与“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的平等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材)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自由发展的目的。在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不相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学习能力,不太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情绪,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条件与机会,不善于引申、拓展或重组学习内容,激起学生心灵共振和情感共鸣,更不善于通过对话与交流引领学生充分理解学习的意义:促进心理不断走向成熟,激发对生活的满腔热情,对人生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社会发展的强烈责任,对未来发展的无限憧憬。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农村学校教师应该努力构建平等对话的学习方式。一要端正心态。尊重并平等相待每一位学生,积极营造生生间、师生间平等对话的氛围。二要提供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与学习内容的本质特征进行对话,引导不同性格特点、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相互启迪,共享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向教师质疑,向权威质疑,在质疑与答疑中进行平等对话。三要掌握技巧。熟悉中小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要善于在学生认知水平、情感发展、意志锻炼、性格形成的关键时刻进行及时点拨指导,提升境界。这样,学生才能不断体验尊重与被尊重的快乐,迸发生命成长的激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快个性发展。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人文环境。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不仅能够营造师生和谐、共同成长的教学氛围,更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农村学校的教师应转变观念,勇于探索,积极实践,通过营造氛围,密切关注,温馨提示,巧妙引导,尊重个性,对话交流等方式,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同时,增强职业责任感和幸福感,加快自身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河南济源市轵城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