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假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优势分析
2009-01-21许海峰陈星
许海峰 陈 星
摘要:在现今大学生就业普遍困难的情况下,缓解就业压力,使高校毕业生更快就业,改变在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高职院校为例,结合高校的共性,对学生在假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生;假期;专业实践
随着高校近几年的扩招,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笔者认为,合理地利用假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对促进学生就业起着重要作用。笔者拟以高职院校为例,结合高校的共性,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对现状的分析
(一)外部环境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每年上百万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07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470万,而当年未就业人数高达100多万,2008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500多万,人数比2007净增30多万,在就业岗位相对未增加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二)家庭环境
现今在校大学生的父母基本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早期,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一些人还未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随着教育引入市场机制,高昂的教育投入已经成为一般家庭的重要支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与现今就业难形势形成了强烈对比和心理落差。万一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父母失望,亲戚朋友讥笑与否定,自己的定位与现实的落差将是一个沉重打击。
(三)个人因素
一方面,学生难以适应从高中阶段题海战术为主的应试教育到高校以引导式教育为主的快速转变;另一方面,高校学习生活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因此学生难以适应从高中的被管到自我管理的快速转变,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再者,学校与社会脱节,学生对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自我目标不明确,导致一些消极现象的普遍存在。
假期进行专业实践的目的及重要性
(一)通过假期进行专业实践了解就业行情
通过进入专业市场落实相关实践单位,切身感受现今就业现状。虽然现今各高校已经把就业指导作为大一新生的必修课,同时对每一年的毕业生人数进行公布,各媒体对大学生就业现状也进行报道,促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身所处的环境。但对在校学生而言,报道的只是一个数字,别人的求职经历只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毕竟未亲身经历过,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现状,可以对现今的就业行情有一个更为直观、客观的认识与了解。
(二)通过假期专业实践了解现今职业要求
高职学生录取以普通高考第四批和中职单招单考形式为主,存在着生源相对较杂、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弱、学习主动性不强、自我要求较低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情况。因此,在现今高职院校中学生上课率低、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等不良现象较为普遍。而这些现象恰恰与用人单位的高强度、高效率的用人制度相违背。通过假期专业实践活动,可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用人单位对员工基本素质的要求,如遵守劳动纪律、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三)通过假期专业实践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
现今的高职院校基本采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模式,注重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学校教育受教学环境、师生比、课时安排、实验实训等综合条件的制约与影响,行业对所需员工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有脱节,无法真正检测学生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通过假期专业实践活动,首先,可真正检测学生通过一年或更长时间的在校学习,对所学知识能否运用于实际;其次,可通过学生的有效反馈,促使学校更好地调整课程设置,使培养目标更符合市场需求。
(四)通过假期专业实践反映自己的不足点
由于高职教育学制普遍较短,按其专业课程安排来看,大一阶段一般为大量的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因此,学生对所学专业刚入门,与用人单位对员工知识的实用性、连贯性要求以及对不同岗位所需知识的要求相差甚远。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与反思,查漏补缺。首先,可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深的认识;其次,可使学生在返校学习时目标更明确,针对自己的不足利用学校的整体环境,如图书馆、教师指导、同学帮助等方式进行有意识的提高,为毕业后真正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五)通过假期专业实践为真正就业打下基础
笔者认为,学生利用假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除了上述五点重要性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专业实践了解相关行业,认识相关工作单位,认清内外部环境,认识相关的朋友等,为以后真正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据有关媒体调查,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第一个工作单位就是实习单位。一方面单位通过学生的假期专业实践了解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待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减少引进人员再培养的时间,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假期专业实践阶段的了解,熟悉了公司及内部管理体制,缩短了彼此的磨合期,毕业后即成为正式员工,享受正式待遇,促进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再者,通过实习认识相关朋友,可在毕业就业时为自己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为快速就业打好基础。
假期进行专业实践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个人形象问题
美国学者伦纳德·曾宁博士在他所著的《接触:头四分钟》一书中指出,结交新认识的人时,头四分钟至关重要。人们初次见面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对人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解释,有先入为主的作用。伦纳德·曾宁博士提出的正是人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进步,个人形象问题也引起了企业管理层的重视。特别对于从事一线服务性行业的人员来讲,个人形象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起着一定的作用。因人们初次相遇,总要首先观察对方的衣着、相貌、举止及其他可察觉到的动作反应,然后根据观察得到的印象对对方作出一个初步评价。对假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的学生而言,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笔者认为,从自身整体气质出发,整洁的、大气的、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个人形象非常重要。
(二)个人专业技能的掌握与展现
从一般单位录用员工的情况分析来看,在第一关个人形象关之后,往往将是考核个人专业技能关。如设计公司,面试官会以原始图纸让应聘人员进行短时间的方案布置,随后对此进行语言阐述。
通过该方式重点考核从业人员是否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际经验、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等综合能力。因此,在该过程中,作为一名应试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对一些操作技能较高的专业或行业,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
(三)个人应具有的交际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气质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大类型。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可把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内向型性格不善于表达,不易与别人交流。对于该性格的学生来讲,更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与别人交往的能力,阐述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等,需要在相应的专业实践中对自己有意识地着重培养、拓宽。外向型性格恰恰善于交流,易于与别人打成一片,这是该性格的最大优点。
学生通过对自己本身气质、性格的了解,可对自身的不足点有意识地进行弥补,扬长避短,结合自己的气质、性格,从工作岗位出发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
(四)个人的团队合作精神
现代工作的最大特点是集体智慧的运用,通过小组合作或分组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项工程或课题,将个体的创造性和个性纳入集体的智慧之中。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特别是经营规模宏大的知名企业往往更重视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联想集团表示,该公司尤其欢迎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的应聘者。
如何落实假期专业实践单位
首先,利用网络,关注相关人才网,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及人才网受众面广、快速、便捷、信息量大的功能,关注相关企业的招聘信息,落实实习单位,特别注意当地的人才网。其次,通过家庭关系落实相关的实习单位,利用家长的人际关系、亲戚朋友关系介绍到相关企业实习。再次,通过相关公司单位张贴的招聘广告和上门自我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落实相关的实习单位。
假期专业实践期间应注意的事项
学生安全是高校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日常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展开。在假期应把关注学生安全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之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在假期专业实践期间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明确自己的大学生身份,遵守公共道德规范,并且在社会上起带头模范作用。其次,要提醒学生时刻注意自身安全。再次,如有专业需要到工程施工现场,应自觉遵守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则,听从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指挥,确保自身的安全。最后,需要学生时刻与家长、班主任联系,汇报思想,沟通情感,及时解决碰到的难题,确保在假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时的人身安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通过合理利用假期进行专业实践,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社会、体验实务,更深入地体会和消化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工程施工、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较早接触专业应用实践,感受专业与行业的差异,扩大视野,拓宽思路,提高创新能力,促使学生从一个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独立的学习者。因此,合理利用假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林正范.大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关冬梅.高职学生软技能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3]潘鲁生.艺术设计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书画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许海峰(1980—),男,浙江上虞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与高职教育。
陈星(1981—),女,浙江杭州人,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部设计师,主要从事商业空间设计及相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