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模式

2009-01-20

法制与社会 2009年31期
关键词:贫困生高职院校

唐 眉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中贫困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学校和社会对于贫困生的经济资助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但是思想教育工作的模式还缺乏针对性,不利于解决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线性思想教育模式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 贫困生 思想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316-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了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日常支出,高等院校的学费也逐年攀升;再加上在校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大量的高校贫困生。根据中国青年报的统计,截至2004年年底,全国公办普通高校有1350万在校生(全日制本专科和研究生)。其中贫困生约占20%,人数在270万左右;特困生占5% ~10%,人数在70万~135万之间。这里所说的高校贫困生,是指在高校就读期间,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食宿费用等各种学习、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逐渐提高,各个收入水平家庭的适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愿望都有所上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随之提高。为了保障这部分学生能够安心的完成学业,成为有用之才,缓解其本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压力,国家出台了包括奖助学金等在内的很多政策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门槛低、学制短、所学知识实用性强等特点,成为广大学子接受高等教育、获取专业技能与知识的选择。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当中,也不乏大量的贫困学生,同时由于前文提到的诸多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贫困生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贫困生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比较艰苦,具有坚忍不拔、艰苦朴素等优良品质,但是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模式普适性较强,但是存在着针对性不足、无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解决的缺点。在国家和学校建立的经济资助体系日渐完善的今天,改进思想教育工作模式,对于这些学生进行思想上和心理上的教育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现行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资助为主,轻视思想教育

由于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费用无法从家庭收入中得到满足,国家提供了诸如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等经济资助项目,高职院校更是推出了各种校级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困难补助、绿色通道以及各类社会资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经济资助体系。但是与之相匹配的思想教育体系却尚未建立完成,对于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此外,思想教育模式的不完善还容易导致经济资助带来的思想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有一部分的高职院校贫困生在得到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的经济资助之后,不能正确认识经济资助的作用,反而进行大肆挥霍,购买不必要的奢侈品,用于攀比、享受;有些学生甚至由此产生了对经济资助的依赖性。

(二)针对性差

贫困生的思想问题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经济状况较差,大多数贫困生表现出自卑、敏感、自闭、抑郁、偏执、易焦虑、人际失调等心理亚健康状态。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经济资助成为了贫困生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一些贫困生自立自强意识欠缺,表现出不能正视自身贫困、习惯性地接受各方援助,单纯等待经济援助,同时更加自卑、自闭,社会交往能力差,缺乏感恩之心等各种思想问题。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的改进

(一)强化心理素质

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体,辅导员应当针对贫困生中比较普遍的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进行较为直接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教育,同时针对贫困生对于心理辅导等辅导方式的抵触情绪,在设置心理教育课程的同时,保证贫困生的相关信息不被泄露;并通过组织社团,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会员参加学校主办的系列心理健康讲座,举办会员心理主题沙龙和讨论会,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研究,通过集体活动增加贫困生的集体归属感。

(二)积极推行感恩教育

有些贫困生接受了学校和社会的资助,产生了依赖心理,但是却缺乏对社会和学校的感恩。对于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成长而言,缺乏感恩之心带来的后果时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特别是重视金钱和物质,而漠视社会情谊和关怀。因此应当教育贫困生如何承担这份关怀和情谊,使之产生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三)提高自立能力

相当部分贫困生虽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经济收入,但是由于自立能力有所欠缺,同时勤工俭学、兼职等赚取报酬的机会有限,无法满足贫困学生的要求。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报酬,使得很多贫困生产生了自卑的情绪,这也是很多贫困学生产生了对国家学校经济资助的依赖性。因此,在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中应当加入自立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提供提高能力的就业机会,通过这种方式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参考文献:

[1]吕楠.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经营管理者.2009(8).

[2]陶进,雷哲敏.以社团为载体探索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的新模式.新西部.2008(8).

[3]王仕.对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

[4]沈彬彦,宋渭渭.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研究.科技资讯.2009(10).

猜你喜欢

贫困生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构建与完善:基于高校贫困生需求的视角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