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大城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的几点建议
2009-01-20侯海亮唐晓嗣
侯海亮 唐晓嗣
摘要:时间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研究生活时间分配能有效反映人们生活水平,促进人们有效地利用时间资源。文章以北京居民生活时间分配为例探讨分析我国大城市居民生活时间的分配及利用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活时间分配;上下班路途时间;可自由支配时间
人类活动是时间的消耗过程,古人常用“一去不复返”等来形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充分利用时间,对于社会的进步和整个人类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研究生活时间的分配和利用,就是要反映人们工作和生活状况,以促进人们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时间资源。
2008年5月,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在北京市1500户城乡居民家庭中开展了时间利用调查(详见《北京市居民时间利用情况调查报告》)。本文主要根据该报告及1986年北京职工生活时间分配调查(详见参考文献1),以北京居民生活时间分配为例来探讨分析我国大城市居民生活时间的分配及利用问题。
一、大城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的现状分析
(一)工作时间相对较长
工作时间指人们用于从事有酬社会劳动的时间。耶鲁大学金融学陈志武教授指出中国人年工作时间在全世界属最高之列,平均大约为2200小时,其他国家如阿根廷年人均工作1903小时,巴西1841小时,日本1758小时,美国1610小时,英国1489小时,荷兰1389小时。
《北京市居民时间利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常规工作日工作时间为7小时35分钟,剔除与工作有关的交通活动时间,实际工作时间为6小时12分钟,则每年实际人均常规工作日工作时间为1550小时(372分钟×250天);常规休息日工作时间每天人均137分钟,每年实际人均常规休息日工作时间约为262.6小时(137分钟×115天)。总计北京市居民每年人均工作时间约1812.6小时,与日本相比仅多了54.6小时。这说明北京居民的年人均工作时间紧跟发达国家,但与荷兰、英国等还有很大差距。
(二)上下班路途时间占用率高
调查显示,2008年城镇居民每天人均上下班路途时间为70分钟,较1986年高出16分钟;上下班路途时间占用率为4.9%,较1986年高出1.1个百分点。常规工作日上下班路途时间更高,2008年北京居民人均常规工作日路途时间83分钟,占用率为5.76%;城镇居民人均工作日路途时间91分钟,占用率6.3%。这个比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是相当高的。
(三)个人生活必需时间有明显增长趋势
个人生活必需时间是劳动者个人维持生存必须消耗的时间,主要包括睡眠时间、用餐时间、个人卫生时间等。1986年北京市职工工作日、休息日和一周平均每天个人生活必需时间分别为9小时35分、10小时49分和9小时46分,占用率分别为39.9%、45.1%和40.7%。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工作日、休息日和一周平均每天个人生活必需时间分别为11小时3分、12小时24分和11小时26分,占用率分别为46.0%、51.7%和47.6%。从比较中可以看出, 20年来个人生活必需时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睡眠时间、用餐时间、个人卫生时间平均每天增加48分钟、31分钟、15分钟。个人生活必需时间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它是人们生活更安康、社会更和谐、经济发展更好的具体表现。
(四)家务劳动时间有一定缩短
家务劳动时间包括购买商品及服务时间、做饭时间、缝洗时间、照看老人及子女时间等。
1986年北京市职工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家务劳动时间分别为2小时4分和4小时54分,一周平均每天2小时28分;2008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家务劳动时间分别为1小时42分和3小时43分,一周平均每天2小时18分。其中,“准备食物时间”为48分钟,比20年前减少了6分钟;“洗衣与整理衣物”时间为10分钟,减少了14分钟。可以看出各项家务劳动时间均有明显缩短。
(五)可自由支配时间中学习时间相对较少
可自由支配时间是指人们为了自身教育,为满足各种文化、精神需求所支付的时间,又称为闲暇时间,主要包括学习培训时间、文体活动时间、社交活动时间、教育子女时间和其他闲暇活动时间。调查显示,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日均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为4小时21分钟,比20年前增加了22分钟,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作日可自由支配时间仅增加7分钟。
据报告,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日均看电视时间为1小时53分钟,比20年前增加了34分钟;日均体育锻炼时间28分钟,是20年前的3.1倍;日均上网时间达32分钟。但是,1986年北京职工业余学习时间是44分钟,而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阅读书刊时间22分钟、学习培训时间仅6分钟。
二、关于生活时间分配和利用的几点建议
合理分配生活日时间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往往由于各种原因,时间分配总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根据以上对北京居民生活时间分配的现状分析,我认为应当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压缩劳动时间,使之达到合理水平;努力压缩上下班路途时间、家务劳动时间等增加可自由支配时间;努力增加学习时间,提高可自由支配时间利用率……本文主要就上下班路途时间的压缩、学习时间的增加两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压缩上下班路途时间的可能途径
上下班路途时间既不能创造价值,又不能使人得到休息和享受;它增加了人们生活的负担,缩短了人们本应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对时间的一种不负责任。因此,上下班路途时间占用率越低越好。
1、远程办公。上下班路途时间占用率最理想的状态是为零,这让我们很容易想到一种新的办公模式:远程办公。远程办公是对工作者的一个可选的工作方式,它可以允许工作者们在超出雇主的办公室外的任何可选的办公地点进行办公。
远程办公有许多好处,如可以有效地躲过交通堵塞,节约上下班路途时间;能提供一种相对较少被打扰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员工平衡处理工作和个人生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还能节约上下班交通费用,较少生活压力等。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称,美国有3800万职工(占职工总数的37%)每月至少有一天在家里办公。
但远程办公的不足也很明显,例如,难以管理,当员工自控能力不足时,就可能造成损失;有些行业或工作需要许多员工配合完成,可能不适合远程办公。因此要想普遍实现远程办公,必定面临重重挑战,较长时间内可能难以实现。
2、快速公交系统。大城市人口众多,上下班高峰期需要有大量快捷的交通工具输送乘客,30年前起源于巴西库里蒂巴市的快速公交系统被国际公认是应对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快速公交系统能否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假设一条行车道供小汽车使用,即使十分拥堵,每小时最多只能通过700辆车,2000人左右,但是如果该车道专供快速公交使用,虽然每小时只能通过100辆快速公交车,但却可以运送15000人左右。可见,快速公交系统有效地利用少部分道路资源却保障大部分人群在城市中的流动。
2005年我国北京建成首条BRT线路,2008年奥运前有两条新BRT线路建成通车,目前我国有十几个城市已建成或正在建设BRT线路,如北京、杭州、大连、济南、厦门、武汉、广州、长沙、重庆等。据报道2010年杭州将建设开通9条快速公交线路,全长预计160余公里。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国相关城市建设BRT的线路总长度预计为500公里,2015年将发展到1000公里。如果我国大部分城市拥有高效、节能、运输能力强的快速公交系统,人们将不再为上下班所消耗的大量时间犯愁,生活水平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树立理想,提高可自由支配时间利用率
可自由支配时间是完全由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反映人们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这里不仅指时间总量,而且涉及到时间利用的质量问题。
由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日均可自由支配时间分配比例可以看出,居民看电视时间比例43.3%,阅读书刊时间比例8.4%,学习培训时间比例2.3%……学习时间占用率相对较少。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树立理想、信念。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持,人会自发地挤压各种时间用来读书、学习,努力完成预定目标。
当然,国家和社会应当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如企业、学校、社区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新知识、新概念、新信息。一是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搞多样化的读书文化会,鼓励职工积极上进;使不同层次的员工都能够共同提高业务水平,接受良好文化的熏陶。二是在中小学校提倡学生带动家长学习,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接受文化熏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三是生活社区多搞文化公益活动,提倡全民学习。让学习充满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无时无处都能感受到文化的存在,渐渐地,学习就会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活到老、学到老。四是国家出台一些补贴政策,支持优秀读物的出版,让更多人尤其是贫穷孩子也能买得起好书,读得起好书。当然,这需要有有力监督,以免被非法分子钻了政策的空子。
参考文献:
1、青连斌.大城市职工生活时间分配和利用问题的初步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0(3).
2、赵灵敏.民主决定品质——对话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J].南风窗,2007(11).
3、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居民时间利用情况调查报告[EB/OL].北京市统计信息网,2009(3).
(作者单位:侯海亮,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唐晓嗣,南华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