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企业协同商务应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09-01-20文燕平

中国集体经济 2009年11期
关键词:企业应用对策研究

文燕平

摘要:协同商务从理论到应用,已走过了10年时间,研究我国企业在应用协同商务的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将如何发展,对于更好地推进企业协同商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协同商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层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协同商务;企业应用;对策研究

协同商务是基于现代管理技术、信息网络和共赢理念的一种商务模式。其基本思想最早由Gartner Group在1999年提出的,Gartner Group对协同商务的定义是:将具有共同商业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起来,通过对与整个商业周期中信息进行共享,通过对各个合作伙伴的竞争优势的整合,共同创造和获取最大的商业价值以及提供获利能力。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交流逐渐达到了无障碍的境界,各种资源可以在全球的范围内被优化组合。协同商务逐渐从理念、愿景这些理论上的追求向具体实施、应用的实践上的推进,协同商务已成为各企业在电子商务后的又一种商业目标。在协同商务提出10年后的今天,了解我国企业在应用协同商务的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将如何发展,对于更好地推进企业协同商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企业协同商务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协同商务应用层次分析

就协同商务的涵义而言,其目的不仅是管理企业内部的资源,还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平台,将客户、供应商、代理分销商和其他合作伙伴也纳入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实行信息和资源的高效共享及业务的一系列链接。从现阶段来看,我国企业应用协同商务的层次主要有:企业内部协同、企业间协同、企业与客户协同以及企业与社会各部门的协同。

(一)企业内部协同

企业内部协同可以划分为流程式协同、任务式协同、项目式协同等主要模式。流程式协同关注规范、明确的工作程序,例如,需要定期性的月报、季度提交流程、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流程等,需要通过规范化的流程E化手段来支撑。而任务式协同通常工作内容随机性大,通常表现为工作任务安排、任务协商以及执行跟踪的过程。项目式协同也是很多企业通常采取的工作模式,针对一个较大的特定主题,需要组建跨单位、跨部门的联合项目团队来共同解决问题。

为了提高各个部门的有效沟通,降低工作成本,企业各部门通常是通过建立内部信息系统来实现,但随着系统越来越多,信息收集和发布的管理变得复杂,各个系统的整合兼容变得困难重重。企业内部协同的一个最大目标,即要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彻底的整合,以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

(二)企业间协同

经济的全球化,竞争的激烈化,使企业逐渐走向双赢的合作。一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能力很难在各个方面与竞争对手抗衡。从宏观上来看,竞争已不仅简单存在于企业之间,而是扩展到供应链与供应链,甚至是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在网络和协同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的合作需要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协同式的商务。因此,如何协同企业之间复杂的业务往来关系,成为企业间协同商务的重要内容。

根据企业规模的不同,我国企业间的协同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针对于大型企业的基于供应链的协同;二是针对于中小企业的商务平台的协同。前者的实现方式主要是企业间信息系统协同。企业间信息系统(Inter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IOIS)是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嵌入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企业之内,能够支持或者赋能企业间关系、交易和合作的信息系统。IOIS可以跨国界、跨地区、跨企业对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同时它又能利用其独特的功能创造新的经营模式(Business Model)、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企业间合作、协调方式,甚至改变竞争规则。IOIS己经成为企业间电子商务和电子化企业中最重要的要素,正快速成为企业竞争成功的基本资源。后者则是在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推进而形成的。我国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企业自建网站、中小企业借助平台两种形式。近年来,借助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从事商务活动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成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会员的初始目的是寻求商机,即期望运用电子商务方式拓展市场、获取订单。在这个阶段,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上的关系是围绕订单形成的单纯的、短暂的关系,总体上是离散的。而随着平台上企业数量的增加,平台的服务功能的增强,企业与企业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容易,相互之间的合作则成为一种提升各自市场竞争力的策略。如此一来,一种以“自组织”方式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则在平台上建立起来。企业间深化分工、网上协作乃至网络化组织逐渐出现。这种基于网络商务服务平台的企业间组织联系,弱于企业间并购,但强于单纯的、短暂的企业间交易,这种企业与企业间的协同我们也称之为商务平台协同。

(三)企业与用户间的协同

Web2.0的出现,为企业了解客户的特点与需求提供了一个机遇。以实时的客户信息为基础,企业除了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降低自己的经营风险之外,还促进了企业经营方式的变革:一方面,由于企业可以直接地获得关于客户的信息,实时知晓“客户在哪里”,企业完全可以绕开以前不得不依赖的各种中间环节部门——包括批发商、零售商、广告商、各类中介代理等,直接将其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交付到客户手中,从而减少市场周转环节、缩短产品价值链、降低市场成本,如企业电子商务即属于这种形式;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实时知晓最终客户需求信息,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客户进行定制生产,生产更符合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从而产生了“多规格、少批量、快速度”的精细生产和敏捷制造等新模式,改变了传统经济中“大规模、少规格”的工业化生产模式。

(四)企业与社会各部门间的协同

协同电子商务并非只是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事,它还涉及到社会上的很多部门和机构,包括企业与银行金融部门的网上结算、与政府部门的网上审批、网上审计、网上税收等。

二、协同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解决方案过于复杂

为了提升企业的协同效率,仅仅依靠部门内部或部门之间人们相互之间的良好合作已远远不够,要高效地实现任务分派、项目协作、流程审批、及时沟通以及通过整合获取EPR、CRM等系统的数据与应用,实现跨系统的信息、流程整合,离不开IT手段的有效支撑。20世纪末,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内部建立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服务于企业,用于解决企业的某些业务问题。但它们之间大多不能相互通信,横亘于应用之间的是众多不同的硬件环境、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的数据格式定义不同,使得信息系统间的数据交互无法顺利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无法有效共享,阻碍了整个企业的信息流转,企业无法有效整合已有资源。许多IT软件服务提供商纷纷开发了相应的协同商务软件。而对于实施协同商务的企业来说,不能成功地推进协同商务的重要原因却是由于目前市场上所提供的解决方案过于复杂,因此无法以明晰的方式使企业顺利导入协同商务,这是目前企业在导入协同商务时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另外提供解决方案的厂商太多,也使企业有无所适从之感。自1999年Gartner提出协同商务的概念以后,协同商务迅速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研究的热点。许多协同商务的解决方案陆续推出,知名厂商如IBM的lotus sametime、quickplace结合IB,的websphere Suite提出的解决方案。SAP提出的协同、集成的、功能强大的Mysap.com协同电子商务平台。Oracle公司的基于门户的协同商务系统将与SAP进行比拼。JDE公司提出的Freedom to choose Power to share的ONEWord XE系统。国内用友公司推出的以财务管理为特色的协同商务软件,泛微软件公司推出的e-cology协同商务系统等。

(二)成本高、风险大

实施协同商务,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从软件的购买、硬件的更新、人员的培训都将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而成本是企业在导入协同商务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据调查,有三成多的企业认为协同商务的成本太高,使企业多导入协同商务犹豫不决。此外,由于协同商务系统牵涉到的部门多、人员多、流程多,而导致其比其他的信息系统的实施风险更大。具体来说,在产品的选择上面存在着风险,是自己开发还是购买软件、是使用国内的软件还是国外的软件;在流程的设计上面,因为流程设计不当也会带来损失;在系统的使用上,因为运用或控制不当可能带来的损失;在实施过程中,因为人员的流动所带来的人员风险。由此可以发现,协同商务的成功运作仍处于在摸索中前进的发展阶段中,虽然有很多的厂商宣称有良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因为提供的系统太过复杂,而且建设成本也偏高,导致企业认为发展协同商务困难重重。

(三)协同的目标需求不强烈

不管是企业也好,软件开发商也好,对于协同商务的理解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很多人对协同商务含意还不明确,对于自身的需求也不是很明确,国内很多的企业存在协同商务的需求,却希望通过OA软件来解决。认识不清,是目前企业的较大的弊病。因此,当前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协同商务的理解,从观念、组织和技术上进行必要的准备——中国企业必须对人员、流程和产品进行全面的转变,重视对知识的管理和智力资本的累积,重视企业内外活动的敏捷和灵活性,重视顾客的体验和满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从旧经济围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四)观念上的冲突

受传统的企业经营观念的影响,当前企业对于如何实现企业内部的协同具有较高的兴趣和动力,协同商务在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同的实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而对于企业间的协同,则还是一种竞争第一、合作第二的格局,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协同商务的出现代表着一种新的产权关系在虚拟组织中的确定以及一种协作的文化。所谓新的产权关系,是指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不必花费大量的成本与资源去获取某些不必要资源的所有权,而仅仅具有使用权即可。协作的文化,是指通过技术的合理应用和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实现协作。正是由于这种新型的产权关系与协作文化与我国已有的传统经营管理理念产生了一些冲突。最大的冲突来自于利益上的分配。例如,在基于供应链的协同商务中,一方面共享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下游企业,而利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上游企业,如果整体利润的增加不能合理分配到各成员企业,必然造成部分企业的抵制,甚至由此破坏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提供私有信息会增强上游企业在供应链内部的权威,使下游企业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会损害信息共享企业的利益。因此信息共享中不平衡的利益分配会阻碍信息共享。协同商务只有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信息共享、收益的公平分配。而要在短时间内,在企业间解决这些利益上的分配、实现相互之间的信任仍比较困难。

至今,我们国家的电子商务法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实行协同商务的操作环节中还有许多问题。协同伙伴可能出于对自身利益而有所保留,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协同商务实施的效率。

三、发展协同商务的对策与建议

(一)推动企业间的互利和发展

在推动企业间的互利和发展方面,可以多管齐下。第一,协同商务软件提供商方面,在系统功能中,将客户、合作伙伴融入到内部的业务运作中,将业务集成起来,从技术上为企业间的协同提供保障。由于目前我国企业之间存在着不集成的状况,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还没有在一个集成的平台上进行,有的还需运用传统的手段,如传真、电话、信件等进行传输,即使使用电子邮件的方式,也存在着不连续性,仍然需要对业务进行重复维护。这种分离的处理过程和复杂的更改,由于业务处理不集成和过多重复的步骤,既容易出错,又无法实现对紧急业务的快速响应。这种分隔的、不集成的业务处理方式是协同商务实施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第二,政府尽快制定建设标准。目前协同商务正处在市场初级阶段,确认一定的参考标准,企业对于如何建设,建设后的评估,目前还没有依据或参考。因此,建立相应的建设标准,为协同商务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将很好地推动企业间的协同商务。

(二)培育协同商务软件市场

目前在我国能够真正提供协同商务系统的供应商不是很多,大部分是集中在国外厂商。国内的泛微软件公司的e-cology比较有代表性,目前也有很多的企业实施了e-cology协同商务系统。国内众多协同商务软件系统是从协同办公中发展起来的,从协同办公这个层面区看,国内有很多供应商。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基于IBM的lotus的OA,这也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的OA大部分就是从政府机关的需求繁衍出来,大部分的OA厂商都是以收发文为主,加入了部分的知识管理功能。第二,基于微软的.NET或Exchange的OA系统。以上两类产品由于缺乏一定的深度,目前在企业中发挥的效益还很有限。因此,从功能、协同层次等方面开发出越来越多的适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协同商务软件系统,这是决定我国企业顺利推进协同商务的关键因素。

(三)加强协同商务的宣传

协同商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不管是客户也好,软件开发商也好,对于协同商务的理解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很多人对协同商务的认识还不明确,因此,提高企业对协同商务的认识是目前不可忽视的工作内容,光是靠软件供应商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在企业大力的加强宣传,让企业认识到协同商务对企业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杨红云.协同商务系统理念与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2、盛革.面向制造业企业的协同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8).

3、赵宏霞,杨皎平.协同商务环境下信息共享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杂志,2009(3).

4、张一清,张媛媛.基于SOA架构协同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J].福建电脑,2007(9).

5、卢金荣,郭东强.协同商务理论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8(16).

6、李先锋,白庆华,邓菘.协同商务应用障碍及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12).

7、王振铁,张勤生.基于协同商务模式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企业应用对策研究
论财务软件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管理会计助推企业发展的思考与应用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