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子目的过渡
2009-01-20魏志红
魏志红
历史教学中导入法和结束语一直是每一个历史老师十分重视的问题。导入是始,结束是终。善始善终是每一位历史教学工作者所追求的。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每一节有若干子目将教材联系为一完整的体系,教材子目录的设置,目的是使教材结构清晰,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历史教学中的子目录之间的教学过渡问题,也就成了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一、子目过渡的基本功能。
子目过渡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完成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子目的所进行的导入活动,它是使学生顺利进入下一教学环节,并形成完整教学体系的一种教学技能。良好的子目过渡有如下功能:
1.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一体化。教材子目设置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便于学生对整个教材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巧妙的子目过渡能更好的体现教材编者的意图,易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框架。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而子目的过渡处理得当,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甚至于对待整个历史学科的兴趣,如子目过渡中设疑式过渡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去了解历史事件发展的走向,从而激发求知欲。
3.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巩固旧知。子目过渡时可以采用师生互动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有时能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特别是便于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在讲述《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教师在讲解第四个子目向第五个子目进行过渡时,可采用设问式过渡: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在雅各宾派专政的前期和后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其结果如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辩论分析:其恐怖政策在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经济上暂时牺牲了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满足了群众的某些要求;在政治上镇压反革命,使叛乱平息。共和国的危机得以解除,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特别当危机被解除,该政策应该说已完成了它的历史史命,而当权者却以此来消除异已。这也使当权者树立了更多的对立面,最终导致雅各宾派分裂垮台的悲剧的发生,这种子目的过渡既巩固了已授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子目过渡的常见类型
1.直接过渡式。教材很明显地从子目中展现了子目之间的关系,教师在直接讲完上一个子目后,进行简单的小结即可过渡到下一个子目。如宗教改革的两个子目分别是“宗教改革的背景”、“宗教改革的经过和意义”,即可采用此法。
直接过渡法主要适用于教材子目之间传承关系十分明显的教学内容。如在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教师引导学生不难分析出教材简略的基本结构是工业革命的条件、工业革命的概况、工业革命的影响,三个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只需简单概括,并引导入下一个子目即可。
2.比较式。在讲完上目后,对上目与下目进行比较,尽量找出知识点中异同处的过渡法。因子目之间的过渡不同于章节之间的过渡,宜简不宜繁。如讲述《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改革》(《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时,在讲完第一目“俄国1861年改革”后,如何引入“美国内战”一目,就值得推敲。因为本节内容讲述的不是具体的某一事件,尽管两者都是因工业革命的影响而发生,且都为资产阶级改革或革命性质,但过渡时不宜以此作切入点,而教学双方都能迅速发现两者都发生于1861年这样的共同点,那么教者即可以这样引入: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同一年,美国暴发了南北战争,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那么美国的内战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由此进行子目过渡。
3.回忆巩固式。通过引导回忆本节相关的内容,自然的引导出本节所要讲授的内容。通常适用于本节所述各目之间的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子目。如讲述《列强对世界的瓜分》一节,在讲述子目“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后,教材安排的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拉丁美洲的侵略,教者可以这样引入该子目,提问:拉美独立运动的意义如何?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尽管打碎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但这些国家并未真正走上独立之路,英美等殖民势力接踵而来,然后过渡。
回忆巩固式子目过渡,多用于本节内容的子目之间的联系性不强,从结构看属于并列式结构的课文。
4.例举式。教师在讲述上一个子目后,由于下一个子目在教材中,就会很自然的例举。如《亚洲革命风暴》,在讲述完第一节子目“亚洲革命风暴”后,对上目作小结式的总结:亚洲革命风暴尽管都失败了,但它却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把亚洲革命风暴推向顶点的三次起义中影响较大的一次——“印度民族大起义“。又如,讲完《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第一子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后,教师可略作如下小结,并举例过渡: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列强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1853年到1856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例,进而导入下一个子目“克里米亚战争”。
5.设疑式。教师讲完上一个子目后,可通过设疑式引入下一个子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去进一步了解事情走向的兴趣,如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一节,在讲完第一个子目“华北事变”后,教师可这样进行子目的过渡:综上所述,祖国的华北大地已危机重重,中日的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的矛盾,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从理论上阐述党的方针政策,为抗日战争提供理论指导的呢?由此引入。
设疑式子目的过渡多用于教材叙述某一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所设立的子目。
6.推理式。根据教材各目之间的联系,把握其联系的内在因素,并根据内在联系,打破教材设置的子目结构,进行推理式子目过渡。如在讲述《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的一节,可用设问方式,层层推进。14、15世纪时欧洲的生产技术取得了哪些突破?生产技术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欧洲的社会分工是怎样不断扩大的?欧洲社会分工的扩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欧洲商品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是怎样产生的?对农村又产生了怎样的冲击作用?这样通过上述推理,教材中的子目过渡显得十分自然,不留痕迹。
推理式子目过渡,多适用于各个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特别紧密的教材,或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因果关系的教材。
7.表格式。对于一些有并列式结构的子目的内容可采用表格式,这样可以淡化子目。全文结构显得十分紧密而简洁;如讲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可采用一表并让学生完成,教师在学生完成表格的基础上,再对重点进行补充讲述,并对难点进行突破。
表格式主要适用于所要讲述的子目之间的关系呈并列特点的教材,或前目和后目之间的编写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