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智力因素在技工学校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2009-01-20江宁
江 宁
过去人们常把学习效果的好坏归结于自身智力的高低,但实践证明,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只有两者结合,人的学习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智力因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差别并不大,但是,为什么在技工学校学生当中却存在着化学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呢?这主要是因为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在个性心理结构中,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活动的积极程度。技校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其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绪情感及个性特征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通过非智力因素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成了提高化学学习效果的关键问题。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优秀的技能人才。所以,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只有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才有希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激发情感因素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的情感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丰富的情感,他们的不同经历产生不同的情感。如果能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在化学课堂上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就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学习的进程。教师应该用爱心和真诚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善于将丰富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从而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对症下药”,塑造学生欢迎的教师形象。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要善于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学生所关注的社会新动态活跃课堂气氛,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可向学生讲述19世纪在欧洲叱咤风云的人物拿破仑是死于砷中毒的故事,说明头发颜色及其变化与所含的金属元素浓度相关,从头发颜色的变化可以揭示元素对环境污染的真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揭开了“帷幕”。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沟通、探究的机会,授课过程中,教师的语调要饱含情感,善于根据不同阶段调整语调的高低,做到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对于学生要尽力做到不指责、不讥讽、不急躁,并给予学生热情的鼓励和耐心的指导,这样学生就会对老师充满了信赖与期待,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热情就会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光是在课堂上,课后也要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但是要注意角色的转换。课后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与他们交流方方面面的问题,可以是饮食、娱乐,或者是时尚潮流,又或者是时事政治等。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要倾听和尊重他们的见解,也要在适当的时候表达恰当的观点,并对于一些比较偏激的言论用温和的语言加以引导。课外的交流有助于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课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课堂内外注意与学生搭建起良好的感情桥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欢乐的情绪,开发出丰富的情感智力,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学习情景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是教学过程的基石,而创设和探究学习情景则是教学的有效方式。例如,学习有机物这一单元,学生会觉得有机物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列举出食用醋中所含的成分乙酸、白酒中所含的成分乙醇等学生不陌生的例子,告诉学生有机物就在身边。这样,学生想探究有机物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来了;再比如学习碳酸氢钠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馒头的松软是碳酸氢钠与面团发酵后生成的乳酸反应,在蒸熟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的缘故。所以,善于利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引入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学生对和环境有关的化学知识还是比较关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适时地渗透环境保护问题。例如,在学习CO的时候,教师要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2008年12月2日,陕西某中学一女生宿舍12名女生集体中毒其中11名女生死亡,事故原因是在宿舍内使用煤炉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又可把CO2 与温室效应方面的内容告诉学生,解释温室效应主要是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温室效应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使大气的温度越来越高,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地球沙漠化等。学生在了解化学中的知识与自己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后,就会产生掌握这方面知识的需求,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实验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如在“盐类的水解” 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分别盛有NaCl、NH4Cl、Na2CO3、CH3COONH4四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让学生自行推测它们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通过pH试纸测试出这四种盐溶液的pH值,此实验结果与学生自己推测的结果对比,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盐不是酸或碱,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或OH-,但为什么有些盐会呈现酸性或碱性?这样通过实验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方向。首先,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其次,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并能够持之以恒。很多研究结果都已证明,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具有坚持把学习任务最后完成的学习毅力。有些学生之所以化学学习成绩不良,就在于学习动机低下,学习中不能克服困难,不能保持高度注意力和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必须要注意不断地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在学习化学绪论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其中火药就跟化学有关。可是在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却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可向学生穿插讲述中国的历史,从备受欺凌的“东亚病夫”到今天蒸蒸日上的国际地位,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到今天成功举办2008奥运会,对学生循循诱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爱国主义情感变成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从而使学习的动机由眼前的实际利益转变为远大的爱国志向,从而完成学习动机的低级状态到高级状态的转变,学生便能进行持久的学习活动。
四、利用性格特点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性格是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在生理素质基础上后天形成和变化的。它表现为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刚强、懦弱、寡断、果敢、谨慎、轻率、稳重、迟钝、敏捷等等。化学可以说是“理科中的文科”,不但要求学生能计算,也要求学生能记忆。因此,化学教学过程不但是发挥学生性格特点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性格的过程。比如,果敢的性格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便于记忆元素符号、化学名称等;沉默的内向型性格虽羞于表达和群体活动却擅长思考熟记;开朗的外向型性格则有助于在同学之间多交流化学问题 。因此,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如果能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性格优势来学好化学,还可以改善学生欠缺的性格。比如性格爽朗、倔强的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不胆怯,对事物能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遇到问题敢于向别人请教,这些都是对学习十分有利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提问的时候可以先给他们机会。例如,在学习“溶液的配制”时,可以准备好NaCl固体、100ml烧杯,玻璃棒、蒸馏水,然后向学生提问,如果要配制50ml、0.1000mol/L的NaCl溶液应该如何进行实验。此时,乐观开朗的学生会蠢蠢欲动,教师可见机行事让其中一名上来演示,而性格内向害羞的学生则会在心里暗暗思索和仔细观察演示的过程。演示结束之后,要肯定演示者的勇气和正确的操作,并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来寻找演示者操作不当的地方。内向型学生的稳定性格使他们比较善于发现问题,纠错的过程中不但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敢于表达的个性,而且能帮助性格外向爽朗的学生养成深思的个性。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性格特征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有效性,而且可以增强毅力和意志,战胜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实现从学习动机向目标的过渡,给予学生振奋的精神和进取的态度,形成自觉主动的习惯。通过非智力因素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