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环境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09-01-20郭晓红方晓斌
郭晓红 方晓斌
摘要: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环境下福建高职会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台湾会计教育及改革的经验,从五个方面提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这对实现福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062-03
2009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会议指出,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福建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支持“海西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十一五”规划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列入工作重点,积极扶持中介服务业,加快会计、律师事务、咨询、广告、认证、评估、展览、计算机软件与信息等行业的发展。
福建作为海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西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福建是外向型经济,应借助专业服务提供相关的评估、会计、审计、法律、企划及管理咨询等服务,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台湾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80%以上,我们要充分发挥闽台“五缘”优势,在扩大闽台经济合作的同时,扩大闽台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省高职会计教育发展上一新台阶,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近几年,教育部对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实行干预性调整;对社会需求有限且已重复设置的专业,要按各学校的办学方向逐步理顺,避免过度竞争;严格报批和控制学校核定门类外专业、部控专业的设置。会计专业被列入部控专业目录,这警示我们,现有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各高校会计专业应当着力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而且那些过去有行业特色的会计专业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可以在特定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才,这也是一种细化的社会分工下对特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提出的需求。
1.高职会计教学水平在高校间差异很大。福建省设置高职会计专业各院校间会计办学水平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突出表现在财经类院校与非财经类院校间,高职院校与管理干部学院间,而水平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是师资方面。下面对几所高校会计专业的师资做一个简单的比较。①
福建省开设高职会计专业高校少数的几所,样本的选取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但是对这几所样本高校的会计师资比较还是可以发现一些问题的。各高校会计师资差异很大。
2.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未予重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面临不确定情况,依据会计规则和自身的经验,对某一事项所做出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能力。2006年中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又提高了,尤其是其职业判断能力。由于经济的发展,企业经济活动也日趋复杂,会计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很多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导致有时对新经济业务处理不知所措。
在传统会计教学模式下,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主要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在这种模式下,尽管教会了学生理论知识,却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同时,普遍存在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的现象,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福建各高校高职会计课程教学计划来看,各门会计课程中实践课时远远小于理论课时。即使学生学会了学好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具体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日益复杂的会计问题方面仍显得不足。
3.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频繁发生的会计丑闻暴露了我们会计教育中诚信教育的不足。在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而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属于薄弱环节,各高校几乎均未开展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导致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据调查,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程度,很高的学生人数为零;较高的学生人数为5%;一般的学生人数为30%;较低的学生为65%[1]。可见,绝大多数在校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程度较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体系中属于薄弱环节。因此,有必要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此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4.毕业生存在结构性失业现象。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失业分为三种:总量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并非一定指劳动力的供过于求,而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并不完全的配比,这并非指数量上的,而更多的是指质量上的。
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区域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的想象空间非常大,海西经济区有望成新增长极,未来海西经济区电子信息、机械、石化以及金融业等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将会带来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但是,会计高职毕业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应该说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但这种知识可能更多的是书本的、理论的知识,动手能力仍然欠缺。而实际工作中,企业更加重视的是会计人员的实践经验与能力,很多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并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面对广大的会计供给市场,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依然觉得少见合格的会计人才,导致会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现象的存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前面对福建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这些问题的改革我们可以借鉴台湾会计教育及改革的经验,因为,从目前来看,台湾是经济实力比福建省雄厚,会计教育、会计理论的研究及其会计实务也比较活跃,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下如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
1.技术学院(相当大陆的高职)会计教育课程体系。会计教育课程包括:一般教育、一般商业教育、一般会计教育和专门会计教育四类课程。各类课程开设目的和教学要求如下:(1)一般教育课程。主要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具有抽象逻辑思维、缜密分析和运用数据的能力,提高对科学与美学的欣赏品味并能运用适当的价值进行决策。(2)一般商业教育。主要是通过学习财政、市场、经营、组织行为等一系列课程,使学生了解企业、政府机构和非盈利组织的活动及部门设置特点,了解如何整合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在一般商业教育中,应特别重视会计的导论性课程。(3)一般会计教育。主要应当以信息的辨认、衔接、沟通与使用为中心,表现出会计作为一种信息发展和沟通过程的本质,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4)专门会计教育。只有在获得一般会计、组织和商业知识之后,才能进行
专门会计教育。进行专门会计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事专门研究及在职继续进修的会计教育,即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探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信息系统、审计、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以及国际会计等。
2.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正逐步被“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式所取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等方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通过课堂教学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
3.落实职业证照制度,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①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兼顾学生的升学与就业。但是,就职业技术教育本身的价值来讲,它提供给学生的这种实务能力的养成还是必须加以重视的。在台湾,加强实务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落实职业证照制度。职业证照分三级,即丙级、乙级、甲级,它是通过职业证照鉴定考试取得的。职业证照有利于学生的升学、就业或就业后的续薪、升迁,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不仅能取得毕业资格证书,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职业证照。
在落实职业证照的基础上,为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台湾当局修订了《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历的办法》,规定持有职业证照的人士,在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之后,也能取得相应的同等学历资格,如丙级证照加五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高级职业学校毕业或普通高中毕业,可以参加普通大学的入学考试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从而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此外,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也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
4.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启示。高职会计教育应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确立符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前提下,应当从师资队伍、硬件配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现存的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实现会计教学目标。
福建省会计教育的目标应重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让学生记住一些课本知识和规章制度。况且,大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教学的各个要素——师资队伍、硬件配置、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
(1)对福建省高职会计教育来说,以上各个要素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比较容易控制的变量,也是目前会计教学比较薄弱的环节。在课程教学上,会计教学内容往往注重会计制度的讲解,而不是基本原理,使得学生往往难以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2)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仍然居于主导地位,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应用得很少,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经费不足,改善硬件条件不能一步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先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加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注重基本原理的讲授,让学生积极参与,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保证突出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前提下,开发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和应变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学会生存和与人共处的能力两大模块,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能力培养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1.实施动态的课程设置。按照上述模式的要求,优化课程设置、重组课程体系,注意从总体上考虑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门课对学生发展的整体效应,形成最佳组合。会计作为商业通用语言,其发展性和变动性极强,加快对现行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改革是优化课程体系的关键。
高职会计专业应根据学科知识结构及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制定出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并且,每年对该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价。根据每年的课程体系评价结果、会计知识及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变动情况及时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修正,构建一个弹性的高职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1)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包括数学、外语、计算机等课程;(2)拓宽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税收、国贸、营销、经济法等;(3)加强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与会计工作及日常生活有关的高新技术内容,如网络技术与应用、会计电算化、网络财务、常用财务软件、电子商务、电子结算、电子信息检索及最新经济技术讲座等;(4)重视人文、自然科学方面基本素质的培养,如开设摄影艺术、音乐鉴赏等课程。上述课程设置,分别以必修课、选修课、系列讲座等形式列出。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培养适应海西经济区建设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我们必须重视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就是通过观察和参与现实或模拟的实践工作,以锻炼和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通常包括校外社会实践和校内模拟实习两种方式。实践教学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通过课堂教学和书本学习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只是为会计人员提供了进行会计工作的思路,而如何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则需要会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积累经验。同时,会计又是一门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会计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程序和具体方法只有通过实际动手锻炼才能逐渐熟练并掌握。这些都客观上要求在会计教育中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3.整合高职会计教育资源。“福建省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中,从海西发展的战略角度,对一些高校进行了结构性调整。福建省政府决定: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整合成江夏学院。其中,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三所学院均设有会计专业,且开办历史悠久,依托行业办学,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各有特色。通过整合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做大做强,形成适应“海西建设环境”的会计人才开放式培养模式。
4.构建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坚持大教育观,不要就教育论教育,教育学生要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要有长远的规划。在教育内容上,教育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及海西发展的需要,使教育更符合人性和地区的发展。同时增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实效性。在教育的具体措施上,除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书本上有关诚信的内容外,还应该把社会当做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课堂,选取现实生活中关于诚信的实例,正面教育学生,让他们牢固树立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进而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上出现的诚信危机现象。可带领学生参观厦门、福州、泉州等地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让他们知晓市场经济的一切工具、一切运行方式,无不体现着诚信关系。
5.强调创新型、实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在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时,注意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实行产学结合共同培养人才,强调针对管理、生产、服务一线的实际需要进行会计教学,根据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实现了网上谈判、网上交易等经济活动,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熟知无纸化结算等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