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化学层次型课外作业的思考
2009-01-20叶勇
叶 勇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外作业的继续,是重要的学习实践活动.传统的化学课外作业的布置是将课堂教授内容转化成课外“教的补充”,只图量而不求质.“一把尺子量学生”的做法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屡见不鲜,这与“全面发展和全体发展”的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所以探究层次性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讲评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一、布置层次型课外作业的理论依据
布置层次型课外作业可以从木桶原理中找到理论支持.木桶原理是一条生活原理,即用由长短不齐的木板做成的木桶来盛水,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板子.木桶原理对教学工作产生的效应叫木桶效应.针对群体而言,“木桶效应”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即树立不放过一个学困生的理念,达到全体发展的目的.针对个体而言,“木桶效应”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设计层次型课外作业的基本做法
1.突出层次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实际,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需要.首先,是为巩固课堂知识而设计的人人必做的易做作业.其次,是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的提升作业,如概念和原理类的变式训练题,制气类的实验题、提纯类的原理和操作题等.最后,是专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难度大的拓展作业,如信息给予题、方案选优或设计题、综合实验题等.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处理三个层次的作业,让学生全员参与、自由选择,使全体学生有所获,都得到发展.
2.增强趣味性.课外作业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出发点,增加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可用以下方法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一是以新激趣.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尽可能变化训练方式,设计新颖的作业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二是以好激趣.初中学生爱好广泛,尤其好“逞能”.教师所选的作业材料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后获得的巨大成功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大动力.三是以赛激趣.针对初中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外作业设计时设计竞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现自主性.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放手让学生设计作业,将作业由教师布置改为学生自主设计,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富有创造性地编制各自的作业题.同时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资源共享,并根据自己设计的作业进行练习.也可采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等方面的共同合作交流来设计完成某项作业.如教师可让学生自选合作对象测定几种食品的pH(如番茄汁、食醋、食盐、食用碱等).如果某个小组有困难,教师可适时地提供帮助和建议.作业从单一的书面形式发展到学生自主编排的书面、口头、实践、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三、层次性课外作业的讲评
讲评作业是帮助学生破解谜团、加深理解、拓展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在全面了解作业完成情况的基础上归纳小结,明确讲评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一般地,要求教师明确讲什么、不讲什么、如何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1.讲什么?这是讲评作业时必须首先明确的,就好比航海中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航船才不会偏离航道.重难点就是讲评作业的“灯塔”.那么,重难点应讲清什么?第一,要讲清学生容易疏漏的知识,即易漏点.第二,要讲清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即易错点.第三,要讲清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即易混点.在讲重难点的同时,还要讲清思考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用更新颖的思路、更便捷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同类型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2.不讲什么?第一,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不讲.第二,学生能学会的知识不讲.第三,学生一时无法接受的知识暂时不讲.若非这样,听懂的学生不愿再听,听不懂的学生没有兴趣去听,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提高课外练习效率就无从谈起.
3.如何讲?分层作业就要分层去讲.针对同一层次的学生作业讲评时要做到:(1)点与面结合.共性的问题集体讲评,个性的问题个别作答.(2)点拨与精讲结合.一点即通的问题只点不讲,复杂的问题要从问题产生的原因、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措施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启发和诱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3)生讲与师评结合.同一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大致相同,让学生给学生讲解往往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讲授者在讲解的过程中可能会暴露出其不足,诸如思维不够严密、方法不够科学、理解不够深刻等.每逢此时,教师点评,可谓两全其美.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分层型课外作业的实施是分层教学的一种方式.教师要以高尚的职业情操,不辞辛苦,本着对学生、家长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分层型课外作业与分层型课堂练习、分层型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责任编辑: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