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反思
2009-01-20何光
何 光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解剖,做出自我批评、自我否定、自我改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那么,数学教师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一、教师要学会对传统教育观的反思
多年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而新课标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设疑、质疑,在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数学概念,把握数学定义、定理和规律.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时,可以让三个学生合作分别画出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这时学生会问三条线为什么会是一条线?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多种,为什么“角边边”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在学习镶嵌时,可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正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正六边形可以镶嵌,而正五边形不可以镶嵌?等等.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数学规律,为下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要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换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围绕老师转,从而使教学的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而新课程强调教与学互动,师生双方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主动的过程,学生是主动参与者,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变“教”为“导”.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让学生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教师要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生作业中反馈的情况,前一节数学课的情况等),对自己的教案、学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如我在“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平行投影”等的授课中,要求学生在网上或在回家的路上或从行驶的车辆上面去收集一些图案和图标(并说明图标所表达的意思),走入商场去了解一些商品如何通过打折销售进行促销,在太阳光下观察实物投影的形状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前注意生活题材,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人人参与,如探究“如何测量旗杆”时,有的学生想到用记标志的方法量升旗拉绳,从而得到旗杆高度,有的想到用立小棍及阴影和旗杆及阴影的比例关系求解,有的想到把升旗绳拉成斜线后构成直角三角形求解等.在教学中与学生探索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并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问题从开放到归纳,从易到难,从生活到教材,由教师引领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课前,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做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课前对教案作了精心的设计,仍会存在一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产生.这时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未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便强行打断,急于推出自己的思路,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又因心中的疑问没有解决,必定影响下面的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的热情会降低,学生会出现上课能听懂,作业不会做的现象,没有主见,更谈不上创新,失去个性,只会被动接受.如练习题:对反比例函数y=4/x,当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