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初一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2009-01-20李诚
李 诚
作为教师,不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才能终身受益.尤其是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不断更新,努力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对教法的研究,而且要注重对学法的研究和探索,使学生既要“学会”,又要“会学”,全面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指导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要求学生课前必须预习.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这一认识过程,只有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能替代完成.因此,学生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听课效率.初一学生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比较差.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提不出问题,上课时只是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一把抓”.显然,这样做事倍功半,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新课时,应该给学生介绍课型的特点及预习方法.在这一阶段,教师在关键处必须进行启发点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指导学生听课,向45分钟要效益
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到:
1.要学会想.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是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善于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并掌握规律,让每个学生都有解疑的机会,都经历解疑的思考过程.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支持学生标新立异,各抒己见,积极主动获取信息,对学生提出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予以肯定,对不同的见解,要引导学生通过辨析、钻研,使学生得到启发,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以疑激思,以疑引思,以疑解思.要教会学生善于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去分析问题,学会分析、判断和推理,遇到问题后多问几个为什么,进一步思考怎么办,从而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从而培养学生认真钻研的思维品质.
2.要善于观察.既要观察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又要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因为数学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得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与记忆.
3.要学会听.要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对旧知识要耐心听,对新知识要仔细听,听完一节课后,对概念实质要明确,对主次内容要分明.在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要压制学生不同的见解,让学生无拘无束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充分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让好中差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又锻炼了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4.要学会记笔记.要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学会做笔记,根据老师讲课的特点、板书的习惯,抓住中心和实质,记下重点、难点和思路,教师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有时也可以记下.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显然,会想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三、指导复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指导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归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1.联想法:通过联想,可以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形成知识的网络.
2.对照法:通过比较可以明确本质,辨析异同,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归纳概括法:通过归纳概括,可把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利于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学生学会了此法,可以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融会贯通,边学边运用,构成了准备、诱发、释疑、转化、应用等几个步骤的和谐运用.
四、指导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
例题教学和习题讲评教学等,既是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的过程,又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抓住典型题讲解,循思设疑,引导探索,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防止学生生搬硬套,既能让学生学会解题方法,又能锻炼思维能力.
总之,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又要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