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009-01-20刘俊伟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

刘俊伟

【摘 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坚持体现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和目标,坚持学校体育的活动性质,坚持改革与发展并举。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一、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有待提高

由于传统认识对体育教学有一些偏颇之处,从中小学开始,学校和社会对体育教学就存在着偏见。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了大学,导致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没有摆正,体育教学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重德智、轻体育的思想在高校中仍然根深蒂固。

2.体育教育内容的偏颇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时不能满足学生兴趣和身体锻炼的需要,学生总是围绕达标、考试而进行学习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仍沿用传统的“运动训练法”和“普通教学法”,即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模仿练习,以达到应付达标和考试的目的。由于长期以竞技体育知识为中心或过分强化了其知识、技能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重,而导致了学生竞技知识与健身能力之间的失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健身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在社会实践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不能用于自我健身或社会交往。这样以来,学生大学毕业后没有一两个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与体育绝缘,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3.学校重视不足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际竞争更加激烈。学校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建设,将主要精力和有限资金投入到重点学科建设上,对基础学科尤其是体育教育重视不够,使体育教师失去了很多进修和提高的机会,教师的主体精神没有在观念改革上得到发展和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接受的有关体育教育思想的培训,时常停留在表面上。部分体育教师只是盲目崇拜或接受专家和权威认可的东西;有些教师虽然拥护教学改革,但缺乏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结果事与愿违。

4.体育教师对参与教育改革缺乏主动性

近几年,高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繁重紧张的教学任务压得教师疲惫不堪,很难静下心来考虑教学改革与创新,从而造成教师的业务素质停滞不前,教研能力下降。有一部分教师不愿接受教改思想,知识相对落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仍然是以竞技为主,与信息时代新的教育观有较大的差距,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他们深感知识的落伍对教学的不利影响,亟需更新观念和充实知识。但由于他们所受的教育就是一种缺乏改革创新的教育,他们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已不习惯于改革创新和在认识结构上进行过多改革。

5、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创新能力被忽视

现行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只考虑到体系的完整性,对于开放性和现代性重视不够。内容规定过死,缺少弹性和灵活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按照老师的要求上课,选择幅度较小,不能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体育教学内容以竞技为主,娱乐性的内容很少,学生因此很少积极主动地思考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1.加强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面临挑战,制约和影响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因素更多的是来自固有的旧思想和旧观念,以及直接接受这些思想观念影响的思维方式。因此,要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其要旨首先必须从转变思想和观念做起。

2.加强教师自身素养

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中,教师是关键。目前,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出一支与改革相适应的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质。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在体育课上,教师应能用简明扼要,生动形象,风趣多彩和逻辑性强的语言进行讲解,这样才可以达到感染学生,激发情趣的效果,加上教师准确、熟练、轻松而优美的示范动作,才能引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劲头。

3.加强教学内容的改革

大学阶段体育教育是体质、素质和技能的教育,是加强自我锻炼能力和锻炼方法及终身体育的教育。这一时期的体育教育,主要的任务是增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熟练地掌握多种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为他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终身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要强调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学会通过体育锻炼调节心情,以及培养抗挫折能力。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要强调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

4.改革原有的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体育课的考试不应该是主要目的,新时期体育课的教学考核与评价应以学生参加的次数、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主,以各方面的能力、各单项的技术与技能、进步幅度和体质健康标准等为辅,采用学习效果和过程评价的方法,即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的成绩考核评价结果,不应以百分制衡量,而应以等级制的“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来表示,每学年评定一次体育成绩。

5.安排新颖、合理的体育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也是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内容必须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学课程往往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教学业务,扩大知识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探索发展。

另外,新奇、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地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赋予变化的体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课堂上要适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权和”自由度”,让他们在自觉动脑筋的学习过程中练习而不是一味地由教师灌输教学,从而达到学生愿意学,自主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氛围融洽,教学充满乐趣。

6.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状况必须引起重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有利于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体育环境的效能,提出将人文精神贯彻到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体育社会实践及人生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构建既具有引导作用、又切合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模式。另外,高校体育课程要改革教材,避免教材的老化、繁多,教材要适合时代要求,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也有待改进。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主要是体能和技能测试内容单一,评价工具也仅仅是纸笔考试、体能和运动机能测验,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引导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学校可以就体育课程相关的评价内容和工具进行改进和完善。

在对高校体育课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优化课程结构,要提高认识,理解新纲要的精神实质,不断更新观念,改变习惯的思维定式。体育教学决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而应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更广泛的心理和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淡竞技,重健身,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体育教育真正为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服务。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