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电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09-01-20方向红

职业·下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岗位

方向红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全球信息网络化,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从事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职校电工专业在规模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当前职校电工专业内涵建设缓慢,课程设置不完善,致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是当前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的关键。

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课程体系的特征

1.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观

使学生获得在合适的职业岗位上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是职业教育最主要的任务。以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观在国际上是有广泛共识的,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以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能力”概念不仅仅是指“操作技能”,而是包括关键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能力。“关键能力”的概念由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D•Mertens)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严谨的工作态度、质量意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2.以职业分析为基础

职业分析既是现代职教课程开发的重要特点,也是现代职教课程改革有实质性推进的明显标志。所谓职业分析,就是对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对相关层次人才所应具备的职责、任务进行具体化描述,以此确定专业所应满足的具体需要。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就是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职业能力体系的。通过组织一个由行业或企业、课程专家、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或教学的人员各方面代表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进行职业分析,将职业分析出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转化成课程目标,依此开发出专业课程来。

3.模块化的课程结构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模式采用模块化课程结构。模块式课程结构灵活、机动,具有较强的弹性,有利于课程设置与就业目标挂钩,可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课程内容,使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思想得到体现。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模式其课程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一是,基于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普通文化课程模块;二是,抽取出该职业岗位(群)需要的共同的知识与技能,作为职业方向的通用部分,设立专业通用课程模块;三是,根据各个职业方向的不同要求,即具体岗位职责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置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其中普通文化课程模块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专业通用课程模块是培养学生具有相关专业中通用的共同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除胜任主要岗位工作外还可以具有转换相关岗位工作的能力。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主要多个专业方向组成,每一个专业方向覆盖一个岗位群。专门化课程模块由若干个选修课程模块构成。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胜任某个职业岗位的专项能力。

4.以工作过程为逻辑的课程内容的开发与组织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获得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此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的内容是由典型的工作任务或一个个工作项目组成的,所以称之为项目课程。项目课程使学生在真实、复杂的工作情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电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根据对市场需求的调查,电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电工技术基本理论知识,PROTEL线路设计、可编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工程制图CAD等技术的技能熟练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根据目前就业市场的分析,我们发现电工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大多从事电子通信管理、电子产品调试、电力设备安装等工作。据此,将电工专业分为二个专业方向:电子技术应用方向,侧重于“电子技术综合能力”,核心技能要求是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电力设备技术方向,侧重于“电力拖动技术综合能力”,核心技能要求是通信岗位的生产、施工、维护、服务能力。二个专业方向均须取得相关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书。

2.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市场为依托,与企业现场专家和课程开发专家一起,通过对企业的岗位调研,按职业岗位作业流程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结构。根据就业市场分析,我们将电工专业课程分为:普通文化课程模块、专业通用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三个课程课程模块,具体见表1。

3.“项目驱动”的专业课程实施

我们积极推行项目驱动的模块式教学,课程内容紧贴生产实践和技术a前沿。让学生研究现场的实际问题,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在执行完整的作业流程的过程中,培养职业能力。

以《电子工艺》课程为例,介绍项目课程实施的过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这种有代表性的电路的分析、设计与制作,掌握电路设计的全过程,并按照要求能熟练地制作出有专业水准的电路。“直流稳压电源”是一个大项目,我们将这个大项目逐步分解为变压器、整流器、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等一个个小项目。在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根据进度教师选取相应教学单元(小项目),由教师边讲解边引导,接下来,布置任务及具体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分析和引导,自己独立完成任务,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每一个小项目设计都是相互连接,环环相扣的。当所有的小项目都掌握之后,教师通过综合项目(设计一个简单的应用电路)来考查学生的综合技能掌握情况。项目课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实践总结

针对传统课程体系的弊端,我们电工专业新生的课程实施了改革。在高一年级时,学生接受基础教育和大专业教育,使学生获取基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高二年级时,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选修课)。从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1.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项目课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项目课程以任务为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根据分工选择工作小组,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选择工作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职业技能,提高了综合职业素质。

2.促进了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课程开发主动适应社会岗位需求。成立由企业现场专家参与的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课程体系,更为贴近实际的需求。在进行社会调查时,注重了研究社会岗位需求的新情况、新特点,使所制定的课程设置方案具有针对性。课程设置动态化。课程组织不再以学科为中心,自我封闭,画地为牢,而是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课程内容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予以调整、修正。因此,课程的改革从根本上促进了高职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3.打破了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促进了课程改革的实践

新的课程体系是以社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要求来设定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形成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多种课程组合模型(核心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等),再组织完成专业课程模块。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的课程设计模式,它是对目前职技校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必将推动职校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岗位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