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途径与对策

2009-01-20邓志萍

职业·下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基础课文化课专业技能

邓志萍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已全面展开,但职业教育改革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无论在教育观念还是在课程内容、课程安排、科目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革。笔者根据多年职业基础教育的教学实践和所掌握了解的现状,在此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浅谈四个方面改革的途径与对策,旨在抛砖引玉。

一、理顺关系,加强教学

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而由于就业的需要,很自然的就把专业课的砝码加大了。其实,“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深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必要条件,也是保障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隘的专业技能训练,而应当注重对学生整体文化素质以及价值观的培养。要通过课程整合、必修选修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强化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学的实际需要,加强文化基础素质的培育,以全面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克服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专业技术培养轻文化基础培养、重眼前谋职轻终身发展的错误倾向,正确处理好专业课、文化课和基础课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二、准确定位,明确目标

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学科定位问题应当放在整个职业教育系统中来统筹考虑。要根据生源的基础和整体状况,全面改革、完善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提高他们对文化基础课学习的认识和兴趣。做到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致力于教会学生谋职求职的能力和素养;这既是工具性和基础性的统一,也是职教目标性的具体体现。只有明确了这一定位,才能使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更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三、强化认识,科学安排

造成“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严重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不足。教育系统内部那种认为学生生源差,文化基础课能学多少算多少的思想普遍存在,导致了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上不去,教师缺乏教学激情。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强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的再认识。文化基础课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更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型、技能型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更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潜能能否得到充分开发并事关终身发展的问题。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在整个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全面纳入到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并且在文化基础教学中要做到突出实用性、趣味性和参考性。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积极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热情。

四、不断探索,科学评价

教学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对于提高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科品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研究探索,总结完善教学评价方法,同时应借鉴专业课教学评价方法,不断开拓新的教学评价手段,并且强化其评价功能。例如语文教学可以采用由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发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可发给“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对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知识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同时笔者认为,建立一支高素质并且稳定的文化基础课教师队伍,既是提高职业教育文化课功底和提升教学水平的保障,也是职业教育最终能得到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之,我们要打破当前职业教育中对文化基础课教学重视不够的不利局面,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全力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使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基础课文化课专业技能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激励理论在中职文化课学习中的应用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文化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