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更以后别一家
2009-01-20曹隽平
曹隽平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楷书四大家”一说,这“四大家”分别是初唐欧阳询、盛唐颜真卿、中唐柳公权,以及元代的赵孟頫。四人中,欧阳询(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以其精研秀丽、奇绝险劲的风格深受历代学书者喜爱,世称“欧体”。创立于宋代、流传至今的“宋体”便是植根于“欧体”。历代的科举考试中,无论明代的“台阁体”,还是清代的“馆阁体”,其基调皆以“欧体”为本,这种现象至晚清道光以后,“欧底赵面”的楷书风貌几乎笼罩了书坛,台阁大臣林则徐、曾国藩、黄自元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然而纵观欧阳询之后一千多年的书法史,尽管学欧者无数,但多亦步亦趋,出新意者少,独具面目者罕。这也成了“馆阁体”备受诟病的重要原因。
笔者自幼习书,至今三十年矣!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习欧体楷书,个中艰辛,甘苦自知,尤知习欧书之难,如登蜀道。真可谓难于上青天。然在1992年秋,有幸得观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道德经楷书字帖》,被其中端庄典雅、栩栩如生的欧体小楷震撼,当时便感叹世间竟还有如此圣手。历史竟然是如此的巧合,欧阳询是湖南长沙望城人,黄自元家在湖南安化,如今秉承欧阳询衣钵的这位圣手,又是出自湖南新化西江湾畔的樵夫——邬惕予。隽平有幸,于是年冬在湖南湘潭拜邬惕予先生为师,十多年来得其教诲,时有“醍醐灌顶”之恩。
邬惕予先生是当代楷书大家,1929生于湖南新化的一个书法世家,本名邬迪于,字朝吉,号西江樵子,又自署萸江一怪。他天资聪颖。四岁临池,七十余年笔耕不辍,熔古铸今,最终形成精严险劲、秀逸典雅、端庄灵动的风格,世称“邬体”。首都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甘中流教授曾撰文《不求法脱,不与法缚》,文中写道:“今世学欧而有成者数家,惕予先生之作诚可以卓然独立于其间”。早在1991年,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重建时,当时对碑廊中的第一碑——《岳麓书院源流记》由谁书丹,酝酿很久。最后有关专家力排众议,决定延请隐居在湖南新化乡下的邬惕予先生执笔,邬老自此名声大震。邬惕予先生还在湖南常德碑廊、广东四国碑林等名胜书碑数十处。
邬惕予先生自1992年所书《道德经楷书字帖》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后,2006年又有《邬惕予楷书千字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次为当代书家出版字帖),2007年《邬惕予书法》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短短两年时间,上海古籍出版社连续推出邬惕予先生的字帖和作品集,可见这个以出版经典古籍为己任的一线出版社对邬惕予书法的推崇。
2005年,邬惕予先生书法展在湖南长沙举行,这时邬老已经瘫痪八年,许多观众流着眼泪看完了邬老的作品,他们说:世间还有这么好的字,一定要出版啊!很多人认为邬体比欧体还要好看,我不能确定先生的字是否超过了欧体,但我也一直在琢磨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邬惕予先生曾在瓷厂工作多年,因长期在瓷器上书写的缘故,喜用瓷厂专用的线子笔,这种笔笔杆特长,杆头竹节突出,比普通笔更有分量,常人望而生畏,不敢提笔,先生用起来却得心应手。先生的用笔信守“方而不僵。圆而不滑,刚之若山,柔之似水”的原则,极少出锋,使转提按,不事张扬,不抛筋露骨,不娇柔做作,只是平平写去,羚羊挂角,难求其迹,故较之欧阳询更为圆润含蓄。他在接受湖南卫视《艺术玩家》采访时曾说:“欧体字写得方一点,我就写得圆一点;欧体字写得瘦一点,我就写得比它胖一点。”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有言:“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妙处在方圆并用,不方不圆,亦方亦圆,或体方而用圆,或用方而体圆,或笔方而章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邬惕予先生可谓深得其理!
在用墨上,先生酷爱用极浓的一得阁宿墨。落笔有高山坠石之势,入纸具锥划沙,印印泥之妙,立体感极强,而又华滋秀润,一片静霭。欣赏先生的书法,给人最大的感受莫过于一个静字,著名电视制片人杨晖看完先生的作品后曾说:“我虽然没有见过你的老师,但我想邬先生一定是个内心非常宁静的人。”
先生的书法不只是“静”,他主张“楷中兼行”,也曾说过“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其字的外围用笔虽重若泰山,内部行笔却纤巧空灵,用笔轻重虚实对比之强尤甚于颜体,力透纸背,撼人心魄。用笔之大胆,用墨之浓重,古今罕有。他功底深厚,技法娴熟,运笔极为轻灵活泼。颇具行书笔意,将“端庄”与“灵动”这对矛盾体结合得非常成功楷书之难,难在“楷中兼行”,即在结构准确、笔法精到的同时,又体现出行书的笔意,连“宋四家”的苏东坡都不免感叹“真书难于飞扬”。邬老的成功之处,恰是在精严险峻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合了赵孟烦的行书笔意,我至今记得当年邬老走笔如飞写楷书的情形。
邬惕予先生的结体精研却不森严,中宫紧结,内敛处比欧阳询更紧密,放纵处比褚遂良更飘逸,整体观之,却又疏密得宜,清新悦目。结构初看茂密,实则笔画之间迂回宽缓,气动神移,彼此观照,舒畅自如,可谓“宽裕明秀”(清口王澍赞欧阳询语)。在章法上,先生巧借杨凝式的《韭花帖》,无论字距行距都拉得很开,空灵出尘。先生曾说:“字是有生命的,应该给它留下足够的空间。”按常理,此种章法弄得不好是很容易让人觉得懒散乏神的,而先生的作品却能创造出挽结的精神、融和的境界,不能不让人惊叹他的驾驭能力之高超了,难怪冯其庸先生认为他在欧体的继承与发展上超过了黄自元。缘由大概就在于此。读先生的书法,如行深山小径,遇得道高人,听其娓娓谈道,如微雨中沐春风,荡尽胸中尘埃。
今人学书,多视楷书为畏途,认为唐楷是无法超越的最高峰,在楷书上下功夫是徒耗光阴。邬惕予先生用毕生的精力证明古人不是无法逾越的。他的一生,不受时风的影响,历经艰难困苦,除了书法的最高境界,别无他求。先生一生所追求的是——“宁为卧沟磐石,不做过眼烟云”,他知道,艺术家要想传世,靠的是作品。即便是在晚年瘫痪后,每天仍要请人抬起来,铺纸濡墨,再由旁人将笔置于手中,写上一两幅。2001年后,他的手时刻发抖,吃饭夹不了菜,每餐要人喂食,写字时需由旁人将痉挛的手指掰开,置笔于手中,即便如此,写出来的书法却坚如磐石,稳若泰山。正是这种简单而执着的追求,排除了一切物欲的干扰,加之邬惕予先生长期僻居湘中,得潇湘之灵气、湖湘之性情,深厚的学养与七十年的磨炼,终于修炼成唐楷的绝响,堪称“未受城市工业文明影响的艺术精品”。晚年的邬惕予先生,钟情干“板桥体”,试图以之变格,所书在原有基础上更趋于生拙老辣,惜乎1997年摔伤致瘫后无法写出更多精彩的作品,是为憾事。
清王澍曾批评古时学欧者:“每见为率更者,多方整枯燥,了乏生韵。不知率更风骨内柔,神明外朗,清和秀润,风韵绝人。”邬惕予先生无疑是学欧的成功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邬体楷书融欧阳询的秀丽、颜真卿的端庄、赵孟頫的妩媚、褚遂良的婀娜、杨凝式的空灵、郑板桥的俏皮于一体,无论在结体、用笔、用墨,乃至章法
上,都已独具面目,而四者的高度统一,使得先生的书法独得欧体谨严中寓端丽、平正中寓奇岖的精髓,外方内圆、刚柔相济,这是历代习欧者都没有达到的高度!由是观之,邬体比欧体更为轻松、自然、生动,其内在的书卷气,使得作品中暗香浮动、宁静深美、意境悠远,有人以“秀雅醇和”四字概括邬惕予书法的特点,可谓恰到好处。这也是先生有别于历代擅欧者的优点。先生的书法作为“湖湘书法的名片”,最终给中华民族的书法史增添了又一颗明珠。
熟知邬老的人,不仅折服他书艺的高深,更钦佩他的诗才和人品。先生十二岁成为孤儿,其后当过兵,教过书,在瓷厂当了二十多年绘瓷工人,退休后种菜犁田、吟诗写字。他有一首《乐农歌》,颇具渊明遗风,是八十年代从瓷厂退休后躬耕陇亩的生活写照:
农村春日乐何如?口呆笔拙意难抒。竹笋剥来鲜且嫩,鸡雏孵出雉而柔。山田水白浮群鸭,林术芽青落鹧鸪,紫燕南归觅旧垒,黄莺北徙育新雏。油菜花黄金灿灿,麦苗叶茂绿油油。日出云开秀山水,红男绿女满田畴铁牛奏出交响乐,秧垄排成八阵图。鱼泳池中光闪闪,猪眠栏里胖乎乎蔬菜满园随意摘,浊酒盈缸任情浮。兴至胡诌诗两首,闲来浪作几行书……
诗中所写正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鱼泳池中光闪闪,猪眠栏里胖乎乎”,那蠢笨的小猪居然被邬老写得美丽可爱至极!
邬惕予先生尤擅撰联,1992年冬隽平陪同先生造访湘潭师范学院艺术系,他应邀为国画家曾景祥等先生做书,当场口占手书“丹青传四海,桃李满神州”(赠曾景祥先生),“为精华添异彩,化腐朽为神奇”(赠装裱师)。“晓日腾云起,平沙落雁飞”(赠向晓平老师)。联文别出心裁,不落窠臼,符合人物身份。我曾多次建议江弯兄收集整理先生的诗文以备出版,相信会有这一天。
邬惕予先生为人作书,有求必应,慷慨挥毫,不计酬劳,常常笑谓求书者:谢谢你给我练字的机会。隽平不才,蒙先生错爱,多有手泽遗我,我至今珍藏着先生第一次题赠给我的嵌名联:“励磨成隽彦,硕果出平时”,先生对我的殷切之情,令我惭愧,也激励着我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前进!
邬惕予先生书艺高超,眼界不凡,但我从未听他说过任何人的不是,先生诲人不倦,弟子遍布湖湘,从邬门走出的书法研究生、博士生多达数十人,如今湖南书坛的中坚人物鄢福初、刘广文、苏美华等人皆为其入室弟子。先生仁怀处世,艺术传家,子江弯除容貌酷肖先生外。书艺也深得先生的衣钵,在国内屡获大奖;女小明聪慧超人。现执教于娄底、新化一带,弟子遍布城乡,声名远播。据说娄底、新化一带习“邬体”者已逾十万。
对于先生的书法,亦不乏微词者,有人说先生的书法过于完美,缺乏性情,我不敢苟同,当今社会的人们特别强调写性情,但凡工整一点的作品便斥为“馆阁体”。而完全漠视邬老的书法创新之处,更无法理解邬老境界的高妙。我认为:散淡、野逸是文人追求的一种格调,精工、完美也不失为另一艺术境界!邬惕予先生曾云:“楷书一样能表现人的性格和情绪,只是表现的不是那些张扬的、激越的、趋于动态的情绪而已。楷书表现的是那种宁静、恬淡、细致、平和的心境和情绪,楷书能将静态的美表现到极致。”
邬惕予先生曾在六十刚过时写道:“富贵荣华我弗求,惟图翰墨耀千秋。名传于世生无望,字未惊人死不休。”对此,著名书法家鄢福初曾说:“邬老生活在一个书坛追求荒率、野逸的时代,所以他的书法成就不太为时人认同,否则其影响、名气会更大!”如今的邬惕予先生已是名满天下。1998年。欧阳中石先生第一次见到邬惕予先生的书法,就题词道:“味得个中甘苦,直趋书理殿堂!”并在落款处写上:“戊寅夏拜观惕予先生手泽之后,深为钦敬!中石”。2005年,著名学者、书法家冯其庸在欣赏完邬惕予所书的千字文后,欣然题词:“率更规模,河南韵致。奉题惕予先生法书冯其庸”。这一年,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谭谈先生撰文《以书立身,宁静致远》盛赞邬老的书法。开篇便说:“我对邬惕予先生总是心怀敬意,不只是其书品,更有其人品……从邬老的书作里我们还能看到极深的字外功夫,表现了书法家的思想、才情和素养的美。邬老的书法作品是书品和人品的完美结合,真正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妙境。”
200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为邬惕予先生书法集出版志贺题词:“清雅奇逸”。同年,国学大师、著名学者、书法家文怀沙为邬惕予先生题词:“险劲横轶秀雅醇和。何道州赞率更体势语,斯八言求之并世,惟惕予先生庶几承担无愧!”“险劲横轶,秀雅醇和”本是何绍基当年赞美欧阳询的话,如今文老认为“斯八言求之并世,惟惕予先生庶几承担无愧”,足见邬体境界之高。
2007年,邬惕予先生的长子邬江弯代表邬老与北大方正签约,拟在三年内向海内外隆重推出“邬体楷书字库”。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邬体楷书字库”的推广,“率更以后第一家”——邬体。必将为世人喜爱、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