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
2009-01-19刘贞民王翔黄永梅
刘贞民 王 翔 黄永梅
1 前言
针对高职学生的生源结构和个性特点,高职院校应注重指导高职毕业生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择业意识,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人格特征,掌握求职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2 毕业生中常见的几种矛盾心理
2.1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更为迫切、更为丰富。面对市场经济创造的各种机会,他们豪情满怀。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涉世尚浅,接触社会较少,对外界环境的把握能力不强,理想往往脱离实际,许多学生发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无奈”之类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在毕业生中普遍存在。
2.2 自我意识强与驾驭自我能力弱的矛盾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而日趋完善。在择业中,他们强调自我意识。对于绝大多数高职生来说,人生经历简单而且顺利,往往不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我,一方面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则自我评价过低,甚至有的学生则干脆放弃择业自主权,或随波逐流,或任凭家长安排。由于对自己能力缺乏客观的认识,择业的目标与行为不稳定,缺乏理智、冷静的心理准备,因而导致自我驾驭失衡。
2.3 渴望竞争而又缺乏勇气随着国家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择业提供了更为公开、平等的社会大环境,特别是对家住农村的学生来说更是一个机遇。大多数毕业生希望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为个人的成长打造一个坚实的台阶,更有许多学生想在这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一旦参与竞争的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候,却又顾虑重重、畏首畏尾、害怕失败,结果尚未“上阵”,自己的斗志和勇气就耗散了。在高职毕业生中,有较强烈的参与竞争的意识,但却对竞争缺乏信心和勇气者大有人在。
2.4 不切实际的盲目攀比我国就业制度和劳动人口制度正在进行深入的改革,但由于法规和制度方面的不健全,在用人、用工问题上的不公平现象仍未彻底根治。一些毕业生对有的同学通过家长、亲朋的关系找到比自己的单位知名度高、效益好的单位而心理不平衡,产生抱怨,有的甚至因此与往日要好的同学产生距离感。这些盲目攀比、对社会和他人抱怨、嫉妒的心理,不利于自身的择业,也不利于安心工作。
3 指导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的方法
3.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高职学生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心情坦然地准备迎接就业竞争的挑战就显得尤为重要。择业抉择应该说是年轻人所面临的社会人生的第一次自主性抉择,一般而言决策者应具备“经验、知识和信息”3项基本素质。而高职学生在其就业竞争的过程中,往往因为缺乏从业经验而遭受挫折,而且对企业只重视具有实践经验的人而不愿为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提供第一次就业机会而困惑不解。
由此,应积极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正确看待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就业竞争,坦然面对初次就业的坎坷。要教育学生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只有在多次的双向选择中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帮助高职学生完成接受就业挑战前的心理调适,这既是高职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就业的必要条件,也是高职院校最终被社会承认的关键。
3.2 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历程,一般都要经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成熟。健全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走向成功的必备要素。一般来说,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能正确评价自我和发展自我。
要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这是培养健全自我意识的基础。为此,学生要努力拓宽生活领域,增加生活阅历,积极参加社会交往,通过客观的参照和渠道来深入了解自我,并较准确地评价自我。其次要积极地悦纳自我,这是发展健全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一个人只有自我接纳,才能为他人所接纳。悦纳自我就是对自身现实存在的一切都积极地接受。再次要有效地控制自我,这是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重要保证。要立足现实,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定位理想的自我,通过一定努力可以实现的适宜的目标。要培养坚强的自制力,对自我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从而最终实现理想的自我。
3.3 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特征高职院校有责任使学生认同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人格特征是其融入社会的必备条件。“欲学做事先要学做人”,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需师生共同努力,那些与高校健康文明校风格格不入的不协调之举应坚决摒弃之。
总之,按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会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基本业务技能,也要指导他们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高职学生走上社会之后,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