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外贸呈逐月回升态势

2009-01-19姚新超

经济 2009年11期
关键词:美欧降幅进口

姚新超

2009年上半年是中国不平凡的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模式并未根本改变,国内消费不旺,外需回暖尚待时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只有投资。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人民币13.986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为9461亿美元。

进出口贸易跌势收窄拐点可期

上半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中国外贸遭遇连续、大幅度下降,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

上半年,贸易总额为9461.20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为5215.30亿美元,同比下降21.80%;进口为4245.90亿美元,同比下降25.40%;累计贸易顺差969.40亿美元,下降1.3%,净减少13亿美元。

6月当月,进出口总额为1825.7亿美元,同比下降17.7%,但环比增长11.2%。6月当月的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同比降幅,比前5个月累计同比降幅分别减少7、0.5和14.8个百分点。因此,6月是降幅收窄的起点。

7月当月,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02.10亿美元,同比下降19.4%,环比增长9.6%。其中,出口环比增长10.4%,进口环比增长8.7%。这表明中国外贸自去年10月份开始经过5个月下滑后,从今年3月份开始已经反弹达5个月,逐月回升趋势基本确立。

一、上半年主要出口市场的特点

上半年中国外贸出口受国外因素影响较大。总体而言,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上半年中国出口市场结构呈现两大特征:一是从4月起中国对东盟出口超过日本,且5~6月保持超出态势,上升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二是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相对较少,但对俄罗斯、韩国、巴西及东欧国家出口下降较大。

中国对欧盟出口降幅较大的原因。

上半年,中国对欧盟国家出口1034.70亿美元,同比下降24.5%,大于中国出口总额21.8%的降幅。其原因是,东欧国家实体经济遭受冲击更大,严重依赖的外部资本大量外流,企业陷入严重的信贷危机,进口支付能力下降。另外,大部分东欧国家近年才加入欧盟,其财富积淀、收入和福利水平与西欧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金融危机导致消费者收入和福利大幅减少,消费能力大幅削弱。

中国对美出口降幅较小的原因。

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970.84亿美元,同比下降16.9%,明显好于整体出口下降21.8%的幅度。其原因主要是美国消费者仍然依赖中国低廉商品,加之中国一贯推动对美出口形成的经贸关系有密切关系;其次,中国出口商通常与美国进口商(包括其他国家)提前3~6个月签署供货合同,特别是在广州交易会上中国企业与外商签署未来3~6个月供货合同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今年一季度中国对美国出口货物中,多数合同已在去年秋季广交会上签订,这是贸易商之间为了履行合同出现的结果;第三,金融危机对美国个人消费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此次危机开始时首先受影响的是大型金融机构,其表现是金融机构倒闭,信贷出现危机,企业裁员和员工收入下降,最后才传导到消费者,出现个人消费减少,而中国对美出口货物中绝大部分与个人消费有关。

中国对东盟出口降幅收窄的原因。

上半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呈现积极变化。上半年中国对东盟出口444.32亿美元,同比下降19.4%。从各月出口变化趋势看,中国对东盟出口降幅有逐步收窄趋势。其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中国与东盟自贸区近年来迅速发展,双边签署了多项经贸协定;第二,东盟国家对美国、日本市场的依赖度相对中国正逐年下降;第三,东盟经济增长相对较快,如印尼经济增长保持在7%,几乎与危机前一样,越南、柬埔寨经济增长仅略低于危机前水平,因此相互贸易增长也快;第四,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促进贸易增长效果开始显现,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一直大幅增加。

二、上半年出口产品的特点

从出口商品看,上半年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即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总体降幅21.8%的水平。农产品出口177.9亿美元,同比下降7.9%,但农产品出口数量均实现稳定增长。中国农产品出口数量增长而金额下降的原因是,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跌。

劳动密集型产品引领中国出口回升。

上半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明显好于整体出口状况。其原因是:首先,这些产品同时也是日常消费品,其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着一定的刚性需求;其次,这说明在危机期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强的优势更加突出,在国际市场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因此,中国此类产品在今后一定时间内可能继续引领中国出口贸易的回升。

机电产品出口影响全局。

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既有生产所需的材料、设备,也有生活所需的耐用品。受危机影响,国外生产和消费者均受到冲击,机电产品需求大幅减少。

上半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整体出口的58.8%,对中国出口起到决定性作用,但上半年同比下降21.2%,拖累了整体出口下滑。今年2月以来,中国进一步上调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约有七成机电产品出口获得全额退税。但在外需萎缩和国内企业议价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出口退税提高的好处被进口商通过压价的方式获取。因此,机电产品出口恢复增长还需世界经济出现根本性复苏。

大宗商品出口降幅最大。

中国出口商品中钢材、煤炭出口降幅最大。上半年钢材出口数量和金额同比下降分别降65.3%和59.7%,煤炭出口数量同比下降54.2%,降幅最大。另外,轮胎、铝材等传统优势产品也遭遇诸多阻碍。上半年出口轮胎1.3亿条,同比下降18.8%;出口未锻造的铝和铝材61.2万吨,价值为18.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6.1%和57.5%;成品油出口数量增长31.4%,金额却降28.6%。

上半年中国大宗商品遭遇阻击的原因是:钢铁产品出口遭遇的贸易壁垒层出不穷,美国、俄罗斯、土耳其、阿根廷、印度等多个国家的反倾销、反补贴诉讼和最终裁决,对本来就失去价格优势的出口钢材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去年9月份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钢材需求严重萎缩,钢材价格急剧下降。

CRU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去年7月份的287.7点的高点一路跌至今年5月的129.9点。国外钢材价格大幅回落使得中国钢材出口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国内外市场钢材价格开始倒挂。以热轧板卷和冷轧板卷为例,6月30日中国市场上这两种钢材的价格分别为557美元/吨和700美元/吨,而同期独联体的价格分别为450美元/吨和505美元/吨。这种价格悬殊的状况导致近期大量国外钢材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钢材贸易开始由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煤炭出口也是如此,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其价格一路走低,中国煤炭也由净出口迅速转变为净进口。

上半年,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先后对中国出口轮胎作出了反倾销终裁或提起特保调查;欧盟、印度、澳大利亚等也相继对中国出口铝材提起反倾销和特保调查。在外需萎缩和贸易保护加剧的多重压力下,中国大宗商品出口举步维艰。

三、上半年进口产品的特点

在进口商品中,上半年中国进口初级产品为1167.7亿美元,同比下降37.1%,进口工业制品3078.2亿美元,同比下降19.7%。

铁矿砂、铜精矿等是国内的稀缺资源,在上半年国际铁矿砂、铜精矿价格始终处于低位的情况下,国内生产企业和贸易商纷纷抓住时机大量进口。

上半年在4万亿投资计划的积极因素带动下,国内铜、铝等有色金属及其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迅速拉开了与国际价格的差距,使得国外资源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套利。

近年来,中国石油对外依赖度不断提高,前期国际能源产品价格急剧回落,为中国加强战略能源储备提供了良好的国际购买环境。但由于中国第一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刚刚建成,仅能储备原油1200万吨,原油储备能力尚显不足,使得在国际原油价格低位时期,中国原油进口没有明显的增长。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仅增长0.3%。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钢材、煤炭需求严重萎缩,其价格急剧下降。中国钢材和煤炭贸易开始由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

上半年,国际市场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回落对扩大中国农产品资源进口、稳定国内农产品价格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中国农产品收储成为了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高地”,部分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严重倒挂,使得国外农产品凭借强大的价格优势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因而挤压了国内相关农产品的销售空间,对农民增收影响较大。另外,因外需萎缩、国内纺织行业不景气,因此中国进口棉花下降了40.8%。

四、中国出口贸易减速的主要因素

首先,为了缓解国际压力。近年来,中国将“减顺差”作为主要的出口政策。为此,2007年及2008年上半年,中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控制出口过快增长和调整贸易结构的政策,其效果在去年下半年开始显现。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增多。金融危机爆发后,增加了中国贸易发展的难度。美欧经济不景气及对华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更促使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美欧联手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外部压力,中国出口贸易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风险。

第三,美欧因素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金融海啸严重影响其信贷资金和消费。房地产的财富效应减弱也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多年来建立在信用经济和财富效应两大基石上的美国居民消费明显减速。

由于中国对美欧出口主要是以消费品为主,因此,美欧消费减速,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必将减少,特别是中国的家具、电子设备、办公设备、服装鞋帽及橡胶制品等对外依赖度较高的行业出口影响较大。

国际贸易中的角色和分工影响着一国国内的经济结构。在国际贸易中的角色和分工地位没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国内经济结构则不会有根本的变化。

目前,中国在全球中的角色和地位仍然是“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因此,必然形成以原材料、加工贸易等低技术产品生产为主的经济结构。

伴随着中国劳动力的不断增加、国际产业转移的持续以及加工贸易的较大比重,未来较长时间内,中国还将保持对美欧等较大的贸易顺差。美欧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加上第三地转口贸易共吸纳中国1/3的出口产品。美欧经济不景气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长。

另外,其他经济发达国家与美欧经济关联度较高,美欧经济减速对他们的拖累也会对中国出口市场产生间接挤压效应。经验数据表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速相应下降5~6个百分点。

尽管中国市场多元化战略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中国对美欧市场的依赖度过高,美欧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中国产品的吸纳能力不可小视。尤其是,中国出口美欧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消费品,行业覆盖面广,就业密度大,一旦出现大的波动,其消极效应极为明显。

下半年中国贸易形势预测

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有利于贸易的长远发展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在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推出扶持海西经济区、上海两个中心、环渤海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合作区等若干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其中,多项政策与贸易密切相关,对未来中国贸易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产业振兴规划对恢复工业生产发挥显著作用。振兴产业的同时,也刺激了消费,推动工业增加值逐月提升。1~3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1%,1~4月提高到5.5%,1~5月提高至6.3%,其中5月当月增长了8.9%。这充分显示出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外部需求疲软持续影响下,中国工业经济依靠内需拉动而逐步复苏。同时这些政策也给出口企业经营转向内销,减轻经营压力。

政府加大对科技研发的鼓励政策,对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对大型飞机,新能源等重大项目的支持等,将有利于中国中长期出口产业升级,增强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出口实力。这种出口增长方式将成为中国未来贸易发展的新主力。

二、中国微观措施有利于推动出口

提高出口退税率。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加重,中国政府迅速调整贸易措施,由过去的抑制出口过快增长转为支持出口,分别于2008年8月1日,10月22日,11月18日,12月31日,2009年2月13日,3月27日及6月1日,分7次提高出口退税率。据此估算,2005~2008年7月期间,中国降低出口退税率有3个百分点,而中国政府7次提高退税率大约回升3个百分点,两者之差为企业降低出口成本约6个百分点。

调整和扩大加工贸易产品目录范围。

今年2月1日和6月3日,中国政府调整加工贸易禁止和限制类目录,缩小禁止范围,扩大了加工贸易企业经营范围,对中国加工贸易下降趋缓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今后加工贸易恢复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机制。

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今年1~6月,中国新增贷款7.36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贷款规模。同时从去年9月16日起中国利率政策由收紧转为宽松,5次下调利率,一年期利率累计下调226个基点,相应地中国企业资金成本可节省2~3个百分点。

人民币升值缓慢。

2007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为7.5215,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为6.9477。因此,2008年人民币汇率升值7.63%。今年1~4月仅升值1.61%,此后汇率基本徘徊在这一水平。今年1~6月,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比去年放慢2个百分点。

上述措施在下半年都直接推动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预计第四季度中国出口有望出现拐点,可能由下降转为增长。

三、下半年进口需求可能逐渐回升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增速逐渐回升,中国进口需求也将回暖。预计第三季度进口降幅可能收窄至个位数,第四季度可能转为增长,全年进口可能仍将下降5%~10%。如果今年余下时间内不发生新一轮金融冲击,中国进口可能达到10600亿美元,同比下降10%左右,贸易顺差约2000亿美元。

四、世界经济增长跌势趋稳,助推中国贸易增长

今年7月以来,世界股市率先回升,企业库存消化取得明显进展,经济增长跌势开始企稳。但目前世界经济处于“谷底爬行”阶段,预计这种情况还将持续一段时期。7月11日,IMF发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今年世界经济将下降1.4%,此前预期为1.3%,但预测2010年经济增长为2.5%,比此前预期1.9%有较大调升。报告还对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发表预测,认为今年将下降12.2%,比此前报告下调1.2个百分点。另外,IMF近期将向成员国发放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藉此向全球金融体系注入资金。

对欧盟出口谨慎乐观。

IMF预测欧元区今年经济将下降4.8%,此前预测下降4.2%;预测英国经济今年将下降4.2%,此前预测下降4.4%。但东欧国家经济脆弱,外资撤退严重,近一段时间其增长无望。因此,中国下半年对欧盟出口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预计中国对欧盟出口下半年有可能降幅收窄,全年出口大约会下降15%~20%。

对美国出口有望实现增长。

IMF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将下降2.6%,比此前报告预测值调高0.2百分点。预测公司IHS Global Insight将预测的三季度GDP年率化增幅上调至3%甚至更高,最初的预测是2%;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将GDP预期保持在4.3%不变;T.Rowe Price维持了2.8%的预期。今年美国一季度经济下降5.8%,二季度降幅明显收窄,为1%。如果美国不发生新的危机,预计三季度或四季度经济可能实现正增长。因此,美国经济总体形势趋于好转。但考虑至5月美国个人储蓄率上升到6.9%,为15年来储蓄率之最,有可能抑制个人消费增长,而企业库存调整逐步减少等因素,预计中国对美出口,在三季度有可能降幅进一步缩小,第四季度可能转为增长。

对日本出口降幅可能收窄。

IMF预测今年日本经济将下降6.0%,比此前预测值略有调高0.2个百分点。今年是日本经济“二战”以来最糟糕的一年,但6月份经济开始趋稳,7月份经济环比开始增长,加之新政府可能实施新政策,因此,日本经济暂时好转。下半年中国对日出口降幅有望收窄,全年出口降幅可能收窄至15%左右。

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明显好转。

IMF预测新兴经济体总体将保持增长,认为今年经济增长1.5%,2010年增长4.7%。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进一步加强,各种自贸协定正在顺利实施;印度经济保持一定增长速度,二季度增长6.2%;中国从中东、非洲、拉美、澳大利亚进口降幅收窄,有望转为增长。因此,下半年中国对这些新兴市场出口下降趋势可能出现明显好转。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美欧降幅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本期导读
2019年6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2019年5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有所扩大
2019年1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均呈下降商用车降幅更为明显
零售量额降幅环比收窄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China investment in U.S.,Europe and ASEAN surges in H 1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