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生应具备的语文素养
2009-01-18许明征
许明征
摘要“语文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训练、实践所获得的语文素质和品格修养及其动态的发展状态。语文素养是以过程与方法为经纬、以语文知识为外壳、以语文能力为核心、以精神品质为动力的综合素养。坚实的语文素养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语文素养 知识 能力 习惯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笔者参加了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许多同仁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语文素养不甚明晰,时常问及,下面就将自己对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问题的思考谈一点粗浅的认识:所谓语文素养,就是指语文素质和修养,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素养涵盖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丰富内涵。语文素养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思维品质、文化知识、人格修养等多种要素的复合体,还是这些综合要素的动态生成过程。我们谈语文素养应该紧紧扣住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来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来思考,从学生身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来定位。如果我们把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素质称作“语文素质”,那么“语文素养”就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训练、实践所获得的语文素质和品格修养及其动态的发展状态。语文素养是以过程与方法为经纬、以语文知识为外壳、以语文能力为核心、以精神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的综合素养。过程与方法贯穿于语文素养形成的全过程,反映了语文素养的动态生成过程,过程为经、方法为纬,纵横交织,所以说它们是经纬;语文知识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因此它处于语文素养的外层,是语文素养的外壳;学习语文的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且在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意志品质、审美能力、价值观念,人生境界都得到了提升,因此它处在语文素养的内层,是语文素养的核心;精神品质这些情意因素是语文学习的原动力:语文学习动机是语文学习的开端,正确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学习过程的保证,兴趣爱好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习过程的情感支撑,因此情意因素越强,学习语文的劲头就越大。所以语文素养的培养生成过程就是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内化和三维目标的具体演绎生成的过程。语文教育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培养自身审美情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里突出了外在应用能力与内在素质修养的结合,突出了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强调了教育的整体性功能。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要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未来发展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读、写、听、说训练。要加强人文教育,注重发挥其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综合功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因此笔者认为语文素养应该包括知识和能力的素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素养,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的素养,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素养和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等这样几个方面,它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文道并重”、“知行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育人功能。坚实的语文素养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下面分条进行阐述:
1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
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工程,博学才能多才,要拓宽知识视野,发展个性特长。这个知识结构体系包括字词知识,语法修辞知识,实用文体表达方法知识,课文背景知识,作家作品知识,语体知识,科普常识,文化常识,专业文化知识,字词句篇的积累等等。在所有这些知识体系中,课标强调的不仅仅是识记、了解,课标使用较多的词语是理解、辨析、应用,强调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从而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2 形成应用语文的综合能力
在语文素养的内涵体系中,语文能力素养是核心素养,语文能力就是以已有的知识基础、智力、天赋为基础的语言操作能力,按传统的说法语文能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笔者认为语文能力除言语能力和读写能力外,还应该包括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对字词的品味和感悟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章熊先生把它分为“认知能力”“筛选能力”“阐释能力”“组合、调整能力”“扩展能力”),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的能力(搜集、加工、整理,鉴别、评价、整合,批判、创造等),在专业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生要养成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为。高职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增强内驱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养成学语用文的习惯。“逐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形成勤观察、多体验、爱思考、善积累的习惯;形成认真听、准确说、常写多改的习惯”。“优秀是一种习惯”,要使学生养成广泛阅读、勤于记诵、乐于感悟体验的习惯,养成勤摘抄、勤批注、勤写读后感的习惯——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2)要重视积累。古今中外的文人大师无不是满腹经纶之士,现在的语文教学过于追求形式的翻新,课堂的热热闹闹,强调互动、感悟、理解固然是正确的,但是绝不能搞虚假“繁荣”。现在的高职生传统文化的积淀太少,热衷于上网聊天的多,读武侠言情小说的多,能真正读完四大古典名著的学生并不多,所以有识之士呼吁:语文教学要返真归朴。建议大家都读读《那一代人的读书功夫》这篇文章,或许会深受启发。钱穆能背诵《史记》,茅盾能背诵《红楼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为重要的途径,加强积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一些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的底子。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决定楼的高度;语文积淀的厚实程度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
4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自觉地进行运用。要使学生掌握加圈点、作批注、作摘录、制卡片、列提纲、编文摘、绘图表、写心得的方法,掌握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掌握筛选、提要、概括、归纳等阅读方法。掌握理解文题、句子、段落的方法,掌握鉴赏文章词语句子和评价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的方法以及各种写作方法。在阅读鉴赏中学会质疑、辨析、探究和批判的方法。
5 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因素,优秀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基础,是自我积极进取的核心力量源泉,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资本,也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
(1)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树立起责任意识、成才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