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探索师专培养地方煤矿技术人才新途径

2009-01-18侯照生

科教导刊 2009年19期
关键词:师专科学发展观途径

侯照生

摘要为使 师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到实处,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为出发点,本文对培养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为地方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师专 煤矿技术人才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工夫,重在实践上见成效。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抢抓机遇,优化专业结构,坚持教师教育类专业为主体,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为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到实处,对我校培养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培养煤矿专业人才的背景

一方面,作为地方唯一的全日制高校,学校自2002年建校以来,充分认识到,要办好学校,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紧贴广阔的经济社会市场,积极探索和实践地方性、职业性、开放性与技能性办学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自我创新求发展。在培养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困扰的大背景下,学校及时向政府汇报办学想法的同时,与各企业加强联系,主动为地方企业发展培养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几年来,依托办学条件的优势,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先后开办建筑工程技术、会计与审计、旅游与服务等专业,培养培训了一批企业亟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初步形成了政府、社会、学校三方联动的发展模式和“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腾飞,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矿企业蓬勃发展,煤矿建设、煤矿管理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迅速迈进。我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四省区就有大型煤炭矿业集团16个,仅我省就有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四大矿业集团,四个因煤而生的城市中,地方煤矿几百个,仅我市地方煤矿就有102个。而我省培养矿山技术人才的正规高校只有黑龙江科技学院一所,满足不了全省煤矿企业对矿山技术人才的需求。

第三方面,国家把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已列入“十一五”规划并正在筹化将东北定为我国第四大经济区,东北地区煤炭资源特别丰富,国营大型煤矿矿业集团,地方煤矿都很多,都需矿山机电,采煤等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省高校培养的这类专业技术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煤矿企业的需求;其次,知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高素质,创新型的新型人才。为提高矿山机电管理水平,建立一支规范、科学的中高级矿山技术人才队伍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 培养煤矿专业人才的可行性

经过调研论证,我校完全具备开办采煤技术和矿山机电专业等的办学条件。一是我校拥有高质量的能胜任专业教学的师资;二是实验实习设备设施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并保持较先进的水平;三是煤矿企业提供的实习基地完全可以保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落实,保证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四是学校图书资料达到34.25万册,专业图书1万册;五是学校已投入专业资金70万元,预计下一步投入30万元,以满足教学需要。

搞好专业办学的基本保证措施如下:

(1)加强校内外教学的基地建设。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离开了社会实践条件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培养目标的。因此,学校拟定加大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建立有利的激励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以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的要求出发,全面提高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

(2)具有一支良好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完成专业教学的有力保证。首先,学校已选拔3名本专业的教师到哈工大、黑龙江科技学院等高校进修学习。其次,学校从本科毕业生中选聘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力争在今明两年内能够增加3-4名专业教师,以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第三,学校聘请省内部分高校专家、教授来校授课、讲学,并指导专业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3)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实用能力。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担任辅导员,鼓励辅导员老师注重引导,为学生参与管理和教学实践创造条件,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特长展示、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举办各类讲座或比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情趣和集体主义精神。三是加强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除了必要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将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国家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 做好培养煤矿专业人才的教学准备

3.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1)订单式合作模式。即委托招生、订单定向就业,一般针对用工周期比较长的企业,新招的学生入校后就以企业准员工身份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形成了招生与招工结合、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校企“无缝”对接,零距离就业。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首先签定“委托招生培训和定向就业”协议,以合同形式规范双方的行为,并规定用工招生的条件、双方的权利、员工的薪酬和待遇,学校根据合同负责招生,校企双方共同面试。

(2)直选式合作模式。该模式是企业通过学校搭建的供需见面平台,直接面对学生,双方双向选择,直接就业方式。在合作中,企业提前向学校发布用工需求信息。

(3)互助式合作模式。这是一种优势互补,互相帮助的合作模式。主要是:①聘请行业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做教授和顾问,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供指导。②在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依托企业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训水平。③采用“送出去”方式,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通过送教师到现场,在培训、教学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统筹安排,送教师到企业参加职业技能实践,接受“社会教育”,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2校企合作培养原则

(1)长效性原则。即校企合作双方在互惠双赢的基础上,从校企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的一种稳定的、长期受益的相互促进、提高的原则。

(2)针对性原则。即在进行校企合作时不盲目,要经过认真考察、论证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效益好、信誉好,与专业对口或相近,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院校的合作伙伴。

(3)多样性原则。一是校企合作的企业生产要满足培养人才类型的需要,即满足我们学校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及就业的需要。二是校企合作的企业不能单一,不能只顾主干专业,不顾非主干专业,要满足不同专业、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即学校的每一专业都应具有相应的校企合作企业。

(4)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原则。校企合作能否建立,建立后能否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利益问题,因此在校企合作时我们必须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原则。

4 几点建议

学校服务煤矿企业,为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主动为企业排忧,为政府解难,为有效处理好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各方利益,提出如下建议:

(1)对政府的建议。政府应出台支持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如招生政策、就业政策、培训政策、用工政策、激励政策、制约政策和资金支持政策等,并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管力度。

(2)对企业的建议。企业应自觉地执行国家劳动法,建立健全劳动用工制度,与学校合作推进的各种培养培训,一定要保障员工的福利待遇,增强企业凝聚力。

(3)对学校的建议。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在做好专业论证、调研、招生、录取,保证生源质量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转变择业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价值观,学好本领,好就业,能就业。

参考文献

[1] 何靖泉.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2] 麦维秀.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7.1.

猜你喜欢

师专科学发展观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拉萨师专?马云教育基金启动 : 捐资一亿,十年赋能3000名西藏一线教职人员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差异教学法在师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英语词典教学与师专英语教学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