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一条”真的是卖国条约吗?

2009-01-15金满楼

百家讲坛 2009年19期
关键词:袁世凯条约外交

金满楼

大多数人认为,“二十一条”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采取的投日卖国行为,是不平等条约,但翻阅有关这段历史的文字,则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那么,“二十一条”究竟是卖国条约,还是委曲求全的屈辱外交呢?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俄抱成团儿与另一团伙的德国及奥匈帝国捉对厮杀,欧洲大地刀光剑影,狼烟四起,日本见欧洲列强无暇顾及远东地区,当然不会错过这次扩张的机会。

当时,德国在中国势力不大,根基尚浅,且又被欧战缠身,日本这时对德国宣战并占领青岛绝对是“低风险、高收益”的好买卖。于是,1914年9月2日,日军借口对德宣战,随即在德国胶州湾租界之外的龙口登陆,并向青岛发动进攻。

德国在青岛的驻军数量十分有限,青岛很快失守。接着,日本借口胶济铁路是德国产业,出兵占领了整个胶济铁路并侵占济南火车站,将铁路和车站中的德国及中国雇员全部赶出门外,由日本人全面接手,随后又将胶济铁路沿线的矿山、企业及海关加以全面占领。

但日本不会仅局限在青岛一隅,1915年1月18日,刚从东京回任的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在谒见袁世凯时,突然抛出日本政府的对华要求,共计五号二十一条,也就是历史上骇人听闻的“二十一条”。并警告袁世凯这是秘密条约,必须从速商定,不得外泄。倘若中国不答应,日本就要海陆并进,大举进攻。当时的列强都没有能力前来干涉,美国虽然尚未介入欧战,但也不愿独力阻止日本的侵略计划。对此,日本是早有战略预估的,因而也就肆无忌惮了。

“二十一条”是袁世凯从政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外交危机,所幸其应对还算有效、得体。他采取的第一个措施是利用各种渠道摸清日方的底牌,他先派出日籍顾问有贺长雄返回日本,访问日本政界元老松方正义及山县有朋,探查其中的内幕,随后又派人花重金收买日本间谍,调查日方的有关情况,以在谈判中争取主动。

为配合摸底活动,袁世凯在谈判中故意采取了拖延战术,并指示陆征祥与曹汝霖在谈判中逐条商议,务必拖延时间,不可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

陆征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难得的外交人才,为了贯彻袁世凯的指示,他想了很多办法,譬如日本提出每天开议,而陆征祥则和颜悦色地提出,他的事务非常繁忙,每周只能开一次会,最后日方妥协,每周会谈三次。在每次谈判之时,陆征祥总是故意缩短会议时间,如每次开会,陆征祥说完开场白后即命献茶,并尽量拖长喝茶的时间,这与猴急的日方代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袁世凯的努力最终有了回报,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信息显示,“二十一条”并没有经过御前会议(动用武力必须经过御前会议),而是大隈重信内阁擅自采取的秘密行为。于是,袁世凯便有步骤地通过报纸及外交渠道将“二十一条”的内容透露出去,结果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二十一条”立刻成为纽约及伦敦媒体的头条新闻,这也使得日本试图尽快结束同中国的秘密谈判已经不可能。

美国国务卿在得知“二十一条”的内容后,随即照会中日两国,声明美国对于中日两国所缔结的条约如果有违门户开放政策的话,将一概不予承认。国内人民在得知“二十一条”的消息后更是义愤难平,国内外各界要求政府对日抗战的电报如雪片般飞来,这给当时双方的谈判代表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在各方的压力下,中日谈判也陷入了僵局,一拖便是四个月。日本人见在谈判桌上无法取得进展,随后便在东北、山东、福建沿海等地增兵,摆出一副谈判失败即开战的架势,并在5月7日提出最后通牒,限中国在48小时内对至四号及福建问题给予“满意之答复”,否则就要诉以“必要之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召集政府各机关首长开会。在会上,袁世凯悲愤陈词,称在“国力未充、难以兵戎相见”的时候,目前只能暂时取辱,不然将重蹈甲午之覆辙。权衡利害,不得已接受日本通牒之要求,何等痛心!何等耻辱!经此大难后,大家务必以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着卧薪尝胆的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不然,十年之后,非但不能与日本一较高下,亡国之危险将更甚今日!

1915年5月9日,外交总长陆征祥、次长曹汝霖及中方谈判代表施履本将“二十一条”的最后修订本交给日本公使日置益,危机暂时化解。当事人曹汝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心感凄凉,有一种亲递降表的感觉。”国耻面前,凡国人当身同感受。

尽管是大兵压境之下的城下之盟,但若把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原件和签订后的新约相比,二者还是有霄壤之别的。在四个月的艰苦谈判中,日本在各方压力下自行取消了最凶残的第五号要求;要求“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的第四号删除,改由中国自行声明;第一、二号中的十-条中日本所要求的无限移民及日商课税须得日本领事同意,“中国方面绝对不能接受”,其他条文不是“留待日后磋商”,就是加进了限制条件,最后签订的实际上只有“十二条”。

即使是已经签订的几条,后来也大多被袁世凯设法破坏掉。譬如允许南满、东蒙地区中日杂居以及杂居地的商租权问题、聘请日本顾问诸问题,袁世凯就曾说:“购地租地,我叫他一寸地都买不到手;杂居,我叫他一走出附属地,就遇到生命危险;至于警察顾问用日本人,我用虽用他,每月给他几个钱罢了,至于顾不顾,问不问,权却在我。其他各条,我都有破坏之法。”

后来在东北的日本人曾说:“我们日本人在东北,被囚禁于附属地界内,一步不敢出附属地。”至于日本人向中国人购地、租地问题,因为袁世凯暗中制定了惩治国贼条例交给东北地方官员,所以日本人根本就买不到也租不到地。而那些受聘的日本人员也表示:“我等名为顾问,其实绝无人顾,绝无人问。”

即使是这样,日本的强蛮恶行还是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当时全国19个省的都督向中央表示支持的决心,他们不断呼吁中央绝不屈服于日本压力,而总统府也每天都会收到潮水般涌人的信件和电报,一时间民情沸腾,就连海外的留学生、侨胞等也纷纷奔走呼吁,坚决反对签订“二十一条”。

在长达八个多月的抗议浪潮中,日本成为过街老鼠,不仅在经济上受到重大损失,国际上也受到了美国和英、俄等国的压力,正如旅美历史学家唐德刚所评价的:“日本虽然费尽心机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但弄得臭名昭著,后来也只落得个雷声大、雨点小的收场,为天下笑。”

大隈重信也因为未经御前会议就贸然提出“二十一条”导致外交失败而下台。接任首相的寺内正毅后来也不得不承认:“大隈内阁向中国要求‘二十一条,惹中国人全体之怨恨,而日本却无实在利益。”

尽管日本试图将中国变成保护国的阴谋最终破产,但中国在这次危机中受损的程度还是惊人的,譬如延长旅大租期至99年等,都是丧权辱国的。在条约签订的第二天,袁世凯在大总统申令中表示,该条约“创巨痛深,引为惭憾,己则不竞,何尤于人。我之积弱召侮,事非旦夕……”其中的无奈、惭愧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双方实力来看,当时袁世凯所采取的外交和谈判策略还算是可圈可点,后来历史学家将“二十一条”认定为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采取的投日卖国行为,这就未免言之不公了。毕竟,在当时实力悬殊的情况下,逞一时之勇并非明智之策,而袁世凯也并没有像宣传中所称的全盘接受“二十一条”;至于在谈判中所做的巨大牺牲和让步,实属委曲求全的屈辱外交而非卖国。所谓“弱国无外交”,弱国的外交人员更是在火上烤也。

编辑/高丹

猜你喜欢

袁世凯条约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俄宣布退出《开放天空条约》
美不续签俄美仅存军控条约?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马关条约》原件
等候袁世凯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
《里斯本条约》有望通过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