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口企业“外转内”不宜操之过急

2009-01-14秦合舫

大经贸 2009年11期
关键词:渠道商内销外销

秦合舫

这些出口企业,实际上是贴牌生产商,做OEM的加工企业,它赚的就是加工费。用施振荣的微笑曲线做解释,它做的是中段,利润最低的制造环节。左边的研发、设计,同右边的品牌、营销,它一概不用操心。

过去,我一直呼吁出口企业要做两个市场,不要丢了国内市场。而这次106届广交会传来的消息,却让我大吃一惊。举办方做了一个调查,83.6%的出口企业有愿望开拓内销市场。这意味着一大批单纯的出口企业,要闯进他们根本不熟悉的国内市场了。

这些企业面临着什么样的风险,需要规避哪些成长陷阱呢?

两个市场,两种结构

早几年,大约有60%以上的出口企业是专心做外贸的。但是,当金融危机爆发,外单急剧减少之后,才发现单一出口市场,企业的风险太大,于是开始凯觎国内市场。

但是,国内市场也不是好进的,它的游戏规则与国际市场完全不同。

这些出口企业,实际上是贴牌生产商,做OEM的加工企业,它赚的就是加工费。用施振荣的微笑曲线做解释,它做的是中段,利润最低的制造环节。左边的研发、设计,同右边的品牌、营销,它一概不用操心。

做出口业务最省心,你不用担心收不到钱。经典的OEM出口是这样一个模式:我拿一条样板牛仔裤给你,5美元一条,订5万条,几月几号交货,你接单,我就出具信用证给你。如果信用证是3个月期的,三个月后,这笔钱就进你的帐号。对出口企业来说,拿到汇丰、花旗之类银行的信用证,等于就是拿到了现金,为什么?你可以用信用证抵押贷款。

但是,做内销就不同了。你的商品要进商场,首先需要工商税务物价技术监督局的背书,如果是大型连锁店,大都是赊销,销完结账,你进场还得交钱。

按理说,整个销售过程应该是分成两步的,首先是厂商对渠道商的销售;其次是渠道商对消费者的销售。厂商与渠道商,各有各的利益与风险。但实际上,国内的大型商业机构,都是胁迫厂商,把两步并作一步,等于是厂商在渠道商的卖场里租营业场地,并对所售商品自无限责任。

相对来说,做外销产品,成本是可控的,利润是可以预期的。比如,利润是3个点,还是5个点,结账时大体不会有太大误差。而内销的成本与利润就很难控制,很难预期,比如,毛利是30%,纯利有几个点'会不会亏损?很难评估。

其实,我发现,有一些出口企业的老板是做过内销的,正因为对内销市场的7解,而不敢涉足内销市场,而满足于3到5个点的外单加工费收入。

不过,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外销也未必是长久之计。最终还是要回归内销市场。因为,企业要发展,做到一定规模后,就一定要有多元市场,来分散风险。

企业外转内,风险在哪里

由单纯的出口企业转而兼做内销,最关键的不是技术问题、制造问题和质量问题。老实说,出口企业在这些方面,比内销企业要强许多。

外转内企业的风险来自于两个结构:一个是成本结构,内销的成本与外销的成本结构不同,一个是可控的,一个是不可控的。我亲眼目睹了两家企业(一家珠三角的,一家山东的)在外转内的过程中,因转弯太急而灰飞烟灭了。

山东那家服装企业曾经小有名气,做外单一年做到2个多亿。实在抵不住内销市场的诱惑力,发大宏愿要打国内市场,做自己的名牌产品。品牌是用真金白银堆出来的。以服装而言,你要作出名牌来,需要做广告,需要开系列专卖店。山东那老板气派很大,要在全国开100家专卖店和旗舰店。结果壮志未酬,资金链即告断裂。

由于做内销与做外销的成本结构不同,我要对准备外转内的企业提出忠告:请慎重评估你大规模进入内销市场的品牌开支与渠道费用。不管你是哪个行业的,这两项将会是你最大、最不可控的开支。

由单纯的出口企业转而兼做内销,最关键的不是技术问题、制造问题和质量问题。老实说,出口企业在这些方面,比内销企业要强许多。外转内企业的风险来自于两个结构:一个是成本结构,内销的成本与外销的成本结构不同,一个是可控的,一个是不可控的。

外转内企业的转型风险,还来自于外销企业的人才结构。单纯做出口的企业,组织结构可以非常简单,技术部+生产部+财务部+报关员,就能高效率运转起来了。你不需要市场调查、广告、营销、公关方面的人才。一旦你拓展内销,就会发现,企业的组织结构,马上从简单结构,变成了复杂结构。

如果没有人才储备,仓促大转弯,那是很容易翻车的。

如何才能顺利转型

正因为看到过许多外转内企业翻车,所以,我对这次广交会调查中83.6%的出口企业对内销产生强烈兴趣这件事非常警惕。

在外转内的过程中,真正能够成功转型的大体不会超过1/3,大部分会很不成功,留下一大堆债务,甚至翻车。要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问转换,实现内外兼修,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型。

大体上,外转内企业要成功,需要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企业转型,是从过去的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型。典型的OEM生产商,是不用接触渠道,不用接触消费者的,而做内销要以市场为导向,去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还要记住,你销售的不仅仅是产品,还包括你对消费者的服务承诺。

第二是循序渐进,避免急转弯。广交会上,一位宁波出口商就给自己定下这样一个目标,第一年内销占总销售额的10%就是成绩。因为拓展内销的过程,同时也是新的企业组织形成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第三是借助外脑,来企业做诊断,开方子。外部专家的话不一定是金科玉律,但至少可以起到拓宽视野,起到脑力激荡的作用。至少外部专家能告诉你,哪条路是走不通的,在你前边已经有多少人走过,结果如何,哪条路值得去闯一闯。

惟其如此,外转内企业才不会在拐弯时被甩下山谷。

(作者系资深企业战略专家)

(编辑:余济非)

猜你喜欢

渠道商内销外销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
玩具产业需要拓展内销市场
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出口转内销“转”出新机遇
故宫博物院明清外销瓷收藏及影响
外贸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困难不少,电商平台已纷纷出招帮扶
如何打造渠道核心竞争力?
内销清淡 出口激增——二铵市场的冰火两重天
外销画中的十三行街道戏曲商铺考
渠道商出来混,迟早也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