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总在生成后——利用各种因素促进动态生成

2009-01-14郑小平

商情 2009年29期
关键词:互动预设

郑小平

【摘要】教学有时可以简化为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通过动态促进生成,利用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源于对话的启迪、碰撞。只有深层次地对话,才有闪光的生成。然而灵感稍纵即逝,火花瞬间即灭,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捕捉焦点论题的意识和能力精心预设,为生导航交流互动,促进生成。

【关键词】预设 生成 互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学有时可以简化为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通过动态促进生成,利用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利用各种因素促进动态生成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精心预设,为生导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的起点。《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本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案预设中,必须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能力有必要估计。尊重学生的情感、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增加美术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顺应学生的学习要求,使教学成为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延伸和拓展,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比如在教学《美丽的花边》时,根据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蝴蝶,很自然地引入本课教学。上课伊始,师问:“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了画蝴蝶,假如我们把蝴蝶按一定的规律排列,会是什么样子?”根据学生的想象和回答,引出课题。随后教师又问:“花边就在我们身边,它太调皮了,爱玩做迷藏的游戏,躲在我们身边,你能找到它吗?”同学们的兴趣被激活了,很快找到衣服上有花边,裙子上有花边,窗帘布上也有花边……让学生体会到花边就在我们身边,美就在我们身边。从而燃起学习美术的欲望。

二、交流互动,促进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出许多问题,生成许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与利用。特别要关注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的一些奇思怪想,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加以放大,使之成为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案例:《钓鱼》

课是以魔术的形式导入的:

我面带微笑,亲切地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变个魔术看看,欢迎吗?”(学生纷纷鼓掌欢迎,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

师用一张彩色纸很快地撕出一条鱼。说:“怎么样,很厉害吧?”学生都带着钦佩的眼神看着我。这时,章云豪忽然叫了起来:“这样的魔术我也会变!”一句话,打乱了我的步骤。其他同学都盯着他看,有的说:“哪有那么简单!”我笑着对云豪说:“那你也来变变看,不过可不能跟我一样哦。”章云豪很自信地从物品筐中拿出小泡沫,用彩色笔一涂,钩上回形针,大声地说:“看,我变的泡沫鱼!”我马上大声的表扬了他:“哗!云豪你真棒!你的泡沫鱼比老师的彩纸鱼还要好看,因为它是立体的呢!”其他同学佩服地看着章云豪,鼓起了掌,云豪也满脸得意。这时李程程站了起来:“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呢!”“是吗?”我感兴趣地鼓励她“那请你来试一试吧。”李程程很快地从物品筐中拿出酸奶瓶,用纸一包、一卷,用彩色笔画上眼睛,在嘴巴的位置吸上两块磁铁。这是我起先没想到的。我高兴地竖起大拇指称赞她:“程程你可真聪明,这种方法老师都没想到呢,你却想到了,太了不起了。”很快,其他同学也想出了与众不同的方法:

生1:用纸对折,做的鱼就可以站立了。

生2:用矿泉水瓶来做更好。

生3:用糖纸来做闪闪发光的鱼又方便又好看。

生4:老师的小包包就是一条大鱼,我用磁铁来吸它。

……

评析:虽然学生打乱我的步骤,但是我抓住这一意外事件,使它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通过鼓励与学生互动,创设了有利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最后学生的想法五花八门,令我大开眼界。我发现学生是真正地在开动脑筋。

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源于对话的启迪、碰撞。只有深层次地对话,才有闪光的生成。然而灵感稍纵即逝,火花瞬间即灭,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捕捉焦点论题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智慧源于教师的“知识底蕴”和“精神底色”。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去正视理解学生的每一句话,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成功,乐于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三、捕捉意外,创造生成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预设的封闭的课程为开放的生成的”。在教学中常常会有教师意料不到的事件或事物出现,打乱我们的教学步骤,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这时,教师要发挥“信息重组者”和“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尊重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地使用意外事件,突破预定计划,让它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如:在教学《奇妙的爬行》时,学生正在讲各种会爬行的动物和昆虫时,王文妍突然叫了起来“老师,我这里有蜗牛。”课堂上一下子炸开了锅,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坐在附近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王文妍的桌子上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有的同学很着急,便站在椅子上,伸长了脖子不停地叫“在哪呢?在哪呢?”还有些急性子的迫不及待地跑过来,你扒我,我推他,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怎么办?我灵机一动,放弃了原来的预设计划,让文妍把蜗牛抓到实物投影仪上,请学生仔细地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并看清楚它是怎么爬的?让学生在探究后进行描绘,因势利导,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将课堂推向又一个高潮。在这节课上学生兴致高昂,气氛活跃,创作出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总之,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也是困扰教师的一个现实性课题。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主导和主体的创造性,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因为一个高效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正如布鲁斯所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因此,本人认为提前预设是必要的,但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控制课堂教学,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以学定教”。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精彩与灵动、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美术课堂。

猜你喜欢

互动预设
使用RAW预设调整你的照片
网购广告语中的汉俄语用预设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用互动方式打通两个舆论场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