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2009-01-14齐卫红
齐卫红
摘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书。这对于提高人才素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书。这对于提高人才素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
一、加强朗读,以读传情悟道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因此,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小熊住山洞》一课,我在教学时就充分发挥了朗读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等,让学生自己感知、感悟,在读中领会了句子的含义,着重培养了语言感受能力,掌握了朗读技巧,提高了朗读能力,真正把阅读教学中“以人为本”落到了实处。特别是分角色朗读表演,启发学生注意自己担任的角色,读出不同角色语气的变化,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小黑兔和小白兔当时的心情。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的不同情感,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整堂课学生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朗读中充分感受小黑兔勇于向强者挑战,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精神,真正达到了在读中感悟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人教版教材从汉语拼音到识字到课文教学,乃至综合性练习,都设计配上了色彩鲜艳、内容有趣的情境图,教师们在教学中就充分运用这些情境图,为学生创设情境,入境悟情,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特别是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更为现代教学创造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明像入境,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动态的图与静态的文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媒体直接演示,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学习“黄河入海流”时,利用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较难观察到的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图、文、声立体输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使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里越来越明晰,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三、联系生活体验,体情悟道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相似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深入备课,挖掘情感教育素材
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情操的培养,教材就是最好的工具(特别是语文教材)。人教版教材中所体现的浓浓的人文气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着真善美的思想。如一年级语文教材下册所选的25篇课文,短小精悍,与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贴得很紧,充满了童心童趣。所选课文除了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和大自然的教育以外,更重视对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教育,旨在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品格,在学习知识中学会做人。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
五、课外延伸,巩固思想
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把课堂内外相结合。在课内学生学习了文中优秀人物的故事,在课外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语文活动,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如教了《雪孩子》《平平搭积木》《雪地里的小画家》等课文,结合学生实际,在课外要求学生读一些关于历史名人勤学苦练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学习他们好学上进的精神。此举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既让学生增长了不少知识,开阔了视野,又让学生受到了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等教育,深化了思想,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合适的思想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崇高的思想境界。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