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动内需应从解决市场分割入手

2009-01-14洪振学

北方经济 2009年22期
关键词:行政经济

洪振学

摘要:内需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为应对经济危机,保持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和措施,效果开始显现。但作为长效机制,拉动内需不能依靠政府的深度干预,而是仰赖不断完善的市场体系。

关键词:拉动内需行政干预市场分割国退民进

今年以来,我国为应对经济危机,出台了一系列主旨在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短期效果明显,长期看可能弊大利小。如何拉动内需,是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拉动内需的长效办法是解决市场分割问题。

一、市场分割的含义

市场分割可这样定义:经济资源流动在不同群体、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形成阻碍,市场的整体性被破坏分割。这种阻碍可能来自制度、来自行政或文化习惯,这种阻碍禁锢着分工细化和交换顺畅,结果是社会总福利——经济利益和幸福感受——的巨大损失。

二、市场分割的表现

抛开全球性的国际大市场,就我国目前国内市场运行状况而言,市场分割明显存在。主要表现有:

(一)城乡市场分割

以户籍制度为屏障,城市与乡村被分割开。人才、资金、技术等经济资源不断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小城市流向大城市,由大城市流向国外,且呈现单向流动趋势,使农村的落后、贫穷相对加剧。

(二)行政区市场分割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进的。路径是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企业放权,以形成有效竞争,释放经济活力。由于改革“中埂”,形成了政府携辖内企业展开省际间、市际间竞争的格局,出现了诸如“家乡人喝家乡酒”的地方保护、你建港口我不能没有的重复建设、你优惠招商我招商更优惠的恶性竞争。例如:辽宁葫芦岛与所辖兴城市之间相距只有25公里,运输管理部门规定返程出租车载客属于异地营运,至少罚款2000元,这一制度于出租车主、乘客和资源节约、环境改善都有损害,唯一受益者是取得罚没收人的部门。从趋势看,行政权掌控的经济资源不减反增,行政区市场分割更加明显。

(三)行政期市场分割

我国的经济周期与行政周期存在高度的关联性,在近20年时间里,多数市地级党政一把手的变动,都伴随施政口号的改变,蕴涵着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调整。如辽宁阜新在近20年时间里就曾从振兴国企的“128”工程,到“农业强市”,再到“一抓五带”。而后又打造“玛瑙之都”,建设“液压之都”。有的乡镇今年要求农民种蔬菜,明年改水果,后年又是养奶牛。行政首长调整,发展战略调整,经济资源随之改变流程,使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作用受行政力钳制,在时间上割裂了市场发育。

(四)国有与民有市场分割

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民有经济以其占有30%的经济资源做出60%的经济贡献。但政府部门锁定民有经济不应僭越其补充地位,或出于丧失行政干预权力的担心,在政策取向上往往倾向国有经济。尤其是在这场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有经济愈加显示扩张之势,挤压着民有经济的生存空间。今年上半年全国信贷投放超过6.5万亿元,大部分流向了承担政府项目的国有大企业,民企得到资金不足10%。不对等的地位决定了国有和民有之间难有平等的机会,实质上形成了两级市场。

(五)内资与外资市场分割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陆续进入中国,为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我们提供了优惠的税收、廉价的土地,还有政府“特事特办”的政策便利。为分得外资优惠一杯羹,“假三资”企业、国产“洋品牌”不断涌现出来,竞争中内资相对外资处于劣势。例如合肥百货大楼与沃尔玛同时看好省内某市的一黄金地段,当地政府明示转让给沃尔玛。为吸引世界500强,各地都开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向其输送利益。

三、市场分割的成因

市场分割使有限的资源不能顺畅流转,提高交易成本,导致损失浪费、重复建设、效率低下,阻碍经济健康发展。市场分割的成因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

一个社会群体,必然带着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烙印,并对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大一统”政治思想和“官本位”的政治文化,造就了行政官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父母官理念,使得经济、文化依附于政治,难以相对独立地运行。一个行政区内,以行政官员为核心,统驭着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司法,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这就是地方保护分割市场的历史文化根源。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借鉴一切人类文明进行改革事业,但历史文化影响不可小觑。

(二)从经济理论角度分析

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全景式的布局和架构,更没有建立相应的思想理论做指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很多,出现了“返祖”——回归旧体制的动力和倾向。当凯恩斯思想中的国家干预及相应的积极财政货币政策与我国的行政意愿“不谋而合”时,行政力对市场更加深广的介入似乎有了权威理论支持。殊不知,凯恩斯是在自由市场经济运行近200年,缔造英国、美国等西方强国后,提出国家干预的。而我国经济一直处在集权计划模式之中,刚刚改革开放30年,尚未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刻的观念变革。

(三)从制度政策角度分析

为建构统一国内市场体系,消除市场分割,国家废止和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以消除不正当竞争,禁止地区封锁,协调区域间统筹规划。尽管如此。地方政府依旧因被动或主动原因以制度政策藩篱强化着市场分割。被动原因如考核地方政绩以GDP论诱导其进入“项目怪圈”,地方事权多而财力不济诱导多途径创收:主动原因是近年来权力与资本由交易向融合演进。各种资源掌控在实际控制人集体手中,为利益分割市场。

四、市场分割的治理

(一)重构平等自由理念

发展经济,推进社会文明,须激发民众创造性,解放生产力。民众的创造性来自平等的社会地位和自由的发展环境。城乡劳动者地位人格平等,差异在于技能与分工。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民企与国企、内资与外资除了以经营效果考量优劣,没有也不该有什么其他标签。做到这些,应淡化潜藏在人们心底的根深蒂固的等级性、身份论意识,抑制贫富差距拉大后这种意识的畸形放大。

(二)划定行政边界

政治、经济、文化可视为最大的社会分工,三者应成为相对独立的运行体系。经济运行应保持相对独立,在主体平等、规则透明、交易顺畅的市场竞争中追求经济利益:学术、教育、文艺应保持相对独立,以真理、人性为追求发现目标:政治以社会公平为追求目标,通过制度设计与推行来实现。政治项下的政府行政改革方向是划定边界,减职能,减机构,减人员,减开支,增强调控能力。行政边界的收缩给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更多的发挥空间,转移了系列矛盾,减轻了越来越高行政成本带来的税收负担。

(三)发展经济避免“速度依赖”

经济发展需要速度,但不是越快越好,尤其是当结构失衡时,高速度反而是灾难。中央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经济,但“好”需要相当长时间检验,“快”则是立竿见影,由此可见各地政府常常违背经济运行规律,热衷推动经济增长速度,教训越来越多。所以,必须把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速分开考察,把经济决策的短期绩效与长期成本合并考察,才能确切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节奏和力度。

(四)实现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相匹配

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事务多,财力小,促使其厚此薄彼分割市场,以攫取本位利益,满足开支需要。破解之法一是减事。如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可由大型、跨区域的农业经济组织来完成,社会救济可通过培植各种社会救助基金来部分实现。破解之法二是增财,如义务教育可由中央全额拨款解决,大型基础设施中央集中运作,地方配套的投入模式。

(五)破除权力与资本融合机制

制度和机制缺陷是腐败的陷阱。如果权力不是来自上级而是来自受众,如果权与责对称,腐败几率会大大减少。这一切改良务必依赖明晰严肃的制度,而不是靠行政官员的“个性方略”。

参考文献:

[1]陈德铭.对外开放和扩大内需的几个问题[J].经济要参,2009(21),

[2]唐岫立,政府背景项目贷款风险需关注[J].中国金融,2009(11),

[3]毕世杰.发展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行政经济
行政学人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行政学人
行政学人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