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媒体不应再当“二传手”

2009-01-14喻国明

环球时报 2009-01-14
关键词:拟态媒介环境

喻国明

曾经看到一家报纸的宣传语:“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在国际新闻报道的领域中,常常是有新闻的地方没有中国媒体的身影。中国媒体的国际报道往往只是西方跨国媒体报道的“二传手”。

近来,加沙战火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是中国人了解加沙战况的全部资讯却几乎都来自西方媒体。再往前追溯,中国媒体关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报道,充其量也只是在西方媒体报道基础上的编辑。这种情况由来已久。没有第一手报道,没有我们站在新闻第一现场发出的声音,这意味着什么呢?往浅里说,这是我们国家传媒软实力还不行;而往深里说,这实质上是听由中国人的头脑被西方媒体“格式化”——至少在国际新闻的认知方面,情况是这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现在所面对的世界是媒介化了的社会。大约70多年前,美国著名专栏作家、舆论学者李普曼在其名著《舆论学》一书中指出:大众媒介时刻在向人们构建“拟态环境”。换言之,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物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在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在这种由媒体构建起来的“拟态环境”基础上,媒体决定人们关注什么问题,决定人们从哪种角度看待问题和用什么逻辑来分析问题。甚至在塑造人们的态度和观点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当我们缺失新闻来源“第一手”的把控能力时,便在相当大程度上失去了社会议程设置的能力、失去了对事件的解释权,并且最终让我们的人民无奈地接受西方媒体影响力的“格式化”。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能局限于西方媒体构建的“拟态环境”范围内。

问题的关键还不仅在于人们的认知层面。认知上的误导往往会进而导致“自我实现预言”的社会效应。有一个例子可以很清楚地说明认知出现偏差可能导致的后果。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一家经营状况良好的银行某一天偶然聚集了较多的人提款。于是有人据此做出一个判断:这家银行的经营出了问题。这本是一个虚假的情境定义,但却在储户中流传开来。结果,大家争先恐后地提款,致使这家银行真经营不下去了。由此看来,被别人控制着第一手信息有时候可能是危险的。

处于崛起进程中的中国比以往更需要了解关于外部世界的真相。我们并不排斥西方的社会分析逻辑,但我们更需要一种基于东方文明和智慧的思想方法。所有这一切,当然并不全部负载于媒体,但是,“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这是我们了解世界真相至为关键的第一步。▲(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拟态媒介环境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日语拟声拟态词及其教学研究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环境清洁工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漫观环境
你能找到它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