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死刑制度的存在与发展

2009-01-14于志勇

群文天地 2009年16期
关键词:刑罚法治法律

法律是一个社会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个社会的文化由于经济、政治等状况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面对这种多元并存的局面,我们应该如何取舍呢?千叶正士先生所提出的法律文化的同一性原理,给我们提供了一项重要的前提性原则。它是一个“使一个民族能够保持其法律中的文化的同一性”的前提性原则,维护着法律文化的同一性,也推进着它的构成变量的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正是从这一原理出发,面对当今世界废除死刑的潮流,我国刑法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规定,而是应该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取长补短,通过不同元素的配合,实现我国死刑制度的和谐发展。

一、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刑罚价值观的影响

重刑主义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首先,中国是一个地处东亚大陆的文明古国,特定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产生的文化就是一种靠天吃饭的农耕文化,这种文化孕育了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组织的出现,族长在其中拥有绝对的权威,进而产生了家产制的国家,这样产生的国家公权力必然高度发达,统治阶级会动用一切强力,一切残酷的刑罚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因此而制定的法律必然具有强制性特质。其次,部落间的征战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逐渐形成的另一重要渠道,通过战争征服者的权力不断提高,从而与被征服者形成了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对其进行残暴的惩罚,这样产生的法律必然具有专制性,残酷性等特征。再次,民间受原始同态复仇观念的影响,“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罪大恶极,死有余辜”等一系列“民间法谚”得到了民众的普遍的认同。所以,传统刑罚价值观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定势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所决定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而导致人们对物质利益获取的欲望极度增高,使得很多人为了物质利益铤而走险,从而财产型犯罪发案率偏高,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秩序,死刑的存在不仅对这部分人实行了惩罚,对其他的蠢蠢欲动者也起到了威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导致社会必然异常活跃复杂,人们在社会中互动时,难免会出现矛盾冲突,从而导致人身犯罪的频发。因此,整个我国社会还存在大量的不稳定因素,我国现阶段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死刑制度的存在。

二、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

法律是普适的,我们在保持本土法治民族特色的同时,还应符合“大道”,即人类法治文明的普遍价值与内在精神。因此,我国死刑制度在保持本民族法律文化同一性的同时,也进行了不断的发展、完善。

(一)“死缓”:我国的独特创造

死刑具有不可恢复性,人的生命一旦被剥夺,就不可能再恢复,因此,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的生命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死刑的适用上也作了严格的限制,而具有中国特色的死缓制度的创立则是这个限制的具体体现,我国现行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虽然,当前的国情决定我国仍需保留死刑制度,但人类文明在不断前进,死缓制度的创立正是文明前进的表现,它的创立正是符合了现代法律“以人为本”的内在精神。

(二)死刑执行方式的人性化

随着当今世界越来越重视人权的保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废止了过去一些比较野蛮的死刑执行方法,如斩首、石刑等。联合国《关于保护面对死刑的人的权利的保障措施》也明确规定:“判处死刑后,应以尽量减轻痛苦的方式执行。”因此,当今世界有许多国家采取了电刑、注射方式等执行死刑。我国1997年修订的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也吸收采用了注射方式等执行死刑的方法,第212条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方式等方法执行。”采用注射方式执行死刑是我国移植外国法律规定的一个具体体现,它不仅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文明的要求,而且符合现代刑法的刑罚理念,是死刑执行制度向文明化、人性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总之,我国死刑制度面对当今世界废除死刑的潮流,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保持本民族法律文化同一性的前提性原则下,还应符合法律的普适价值,与外来法律平等对话,取长补短,从而实现我国死刑制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千叶正士著.法律多元—从日本法律文化迈向一般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2]邓红蕾.多元一体 和而不同—论法治的共识效应[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作者简介:于志勇,男,汉族,山东潍坊人,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07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刑罚法治法律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刑罚现代化本体初论:目的与路径
断盐也是一种刑罚
政治法律
“人世”与我国法律观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