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变“臭农村”的反思等
2009-01-13刘续成等
刘续成等
为了速成一个新农村建设样板,在没有达到环评要求的情况下,一个规模在全国数一数二的奶牛场,在上海某区仓促上马,结果弄得臭气熏天,苍蝇多得“伸手就能抓到”,使原本优美宜人的“新农村”变成“臭农村”。负责奶牛场建设的干部说,这个奶牛场是该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上面为了赶速度,在牛粪和污水等污染问题尚未找到解决办法前,就要求提前半年进牛,从而导致牛粪堆积如山。
老祖宗早就说过:“欲速则不达。”这是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要求速成,必然会得不偿失。推进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自然要积极进行,但完成这一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违背科学发展观,奶牛场虽然投产了,却把“新农村”变成了“臭农村”。
再说,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以增进农民的福祉为根本。如今这个奶牛场虽有助于增加GDP,但环境污染带来的后果,却是白米饭一上桌就爬满苍蝇。这样的发展,带给农民的,到底是“福”还是“祸”?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就没道理。违背科学规律的“硬发展”,必然会带来危害人民的“硬伤”。中央反复强调,干部要真心关心群众疾苦,以科学发展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那些习惯于在“硬发展”中制造政绩的干部,应该清醒了。
王木匠的“骗子定律”
■ 唐孝忠
一个叫王细牛的湖北木匠,花1万港元在香港注册了一个皮包公司,然后以投巨资建CBD为名,先后诈骗宁夏银川、内蒙古呼和浩特两市17亿元巨款。在这些地方,为了给他腾出“发展空间”,许多刚建成的大楼被炸掉了。一个子虚乌有的“港商”,要想证明他的身份,打几次电话就可以办到,为什么政府、银行、企业家会对这个骗子深信不疑?
王木匠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的“骗子定律”:“抓住领导的弱点,我就能搅动一座城市。”他的秘诀是先拿下政府官员,让其成为他行骗的道具。
官员为何会成为他的行骗道具?因为他抓住了一些官员的致命弱点——政绩饥渴症。为了追求GDP,一些官员热衷于上大项目、出大政绩。这种浮躁心理,为王木匠大施骗术打开了方便之门。
王木匠选择西北地区行骗,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干部有强烈的政绩饥渴症,反映到工作上,就是期望跨越式发展,求大手笔、要大动作。王木匠于是投其所好,以投巨资建CBD为名,一下子就触动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的神经,使他们陷入求大政绩的亢奮之中,王木匠要地给地、要贷款给贷款,特事特办,一路绿灯。
闹剧结束了,但王木匠的“骗子定律”依然值得各级领导干部自省。倘若一些领导干部仍不改变政绩观,仍然不能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尽管王木匠已锒铛入狱,但还会有“赵木匠”、“李木匠”继续招摇撞骗。
“愚公钻山”
是在扇谁的耳光
■ 亦锋
湖北省马蹄沟村离十堰市城区只有9公里,但由于大山阻隔,村民去十堰市区要3个多小时,大量柑橘无法运出,只能烂掉。于是,村领导带领村民花5年时间,用近乎原始的方法,打通了一条400多米长的隧道,马蹄沟村到十堰市区的路程缩短为半小时。
愚公移山是神话,但“愚公钻山”却是活生生的事实。马蹄沟村村民的精神让人感动,但这现代版的“愚公钻山”,却扇了当地政府一记耳光!据说这条隧道是靠村民集资挖通的,集资款包括很多老人的“棺材钱”。我们不禁要问,为改善农村交通,中央政府下拨款项无数,何以还要村民用“棺材本”挖隧道?其次,在“愚公钻山”的队伍中,为什么见不到各级官员?
反思之余,笔者认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既要充分肯定马蹄沟村村民“愚公钻山”的精神,但更要提醒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发展不能光靠老百姓发展,即便要“愚公钻山”,也不能光叫老百姓去当愚公。这是因为:为农民、市民提供包括交通等各类基础设施在内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天职;带领人民群众谋发展,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本分!?笊
(更正:2008年第10期27页《国宴“三菜一汤”告诉我们什么》一文作者应为“朱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