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的5张“王牌”
2009-01-13于楠
于 楠
没有人能想到,12年前投资20亿元修建的大都会,现在买家出价80亿元,和记黄埔也不愿出手;也沒有人想到,12年来大都会的租金一涨再涨,国际品牌依然趋之若鹜……
2007年,大都会被评为重庆直辖1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综合商业地产项目”。
大都会为何受到如此追捧?
透过大都会的5张“王牌”,剖析其成功的秘密,或许能为走在十字路口的重庆商业地产,提供具有坐标意义的参考。
■ 地段第一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这是对商业地产投资考量的“李嘉诚思想”。
1993年秋天,李嘉诚悄然入渝。渝中半岛那些猫在半山腰的楼盘,很像香港早年倚山而筑的民居,这让他产生了故地重游之感。
怀旧之情,让李嘉诚坚定了到重庆发展商业的决心。
地段,是决胜商业的第一要素。地段好,意味着交通便利、配套齐备、人口密集,而这一切,正是商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和记黄埔在解放碑多个关口,放置了数台摄像机,统计来往车辆、流动人群等多种数据。经过半年考核,和记黄埔果断下叉,圈定解放碑依仁巷旧址。
1997年,重庆首个高品质Shopping Mall“大都会广场”面世。
面世时,其物业租赁价格才80—100元/平方米,但位于解放碑商圈核心区域的商业价值很快凸显,到2007年,其物业租赁价格已高达800—1200元/平方米——位列全重庆商业地产之首。
“重庆商业项目的一大问题,就是开发前没做前期市场调查,老板拍脑袋决策,不考虑位置和地点,导致产品脱离市场,不为国内外商家接受。”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孟卫东说。
这是和记黄埔开发大都会的第一张“王牌”。
■ 只租不售
只租不售,是和记黄埔开发大都会的第二张“王牌”。
与重庆商业地产开发商截然相反的是,大都会面世后,和记黄埔并没有追求眼前利益,将产权物业抛售,而是选择了“只租不售”的方式。
把烫手山芋抱在怀里,这种反常行为,当时被重庆地产界视为“离经叛道”。
和记黄埔其实是在放长线——“只租不售”是商业地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建立起来的成熟模式,在欧美发达城市,商业地产都采用这种模式。
“只租不售”既然是一种发展趋势,重庆肯定也会走上这条路,只是时间问题。
果然,因为产权物业被售卖,重庆很多商业项目陷入困境——成百上千的商铺,在业态和装修上各行其是,活脱脱一个“集市贸易”形象。而另一边,因为所有权在握,大都会在业态规划和整体装修上,格调高雅,统一有序。
重庆企业在做商业地产时急功近利,开发的物业大多零卖,这给商业组合带来致命打击。
不光是地产开发商,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商业运营商——这是否可成为重庆商业地产的一种借鉴?
■ 主力店先行
“单纯从商业管理的角度看,地段还不是第一要素。重庆那么多好地段,为什么最成功的标志性商业项目只有大都会?”香港智尊商业管理重庆公司副总经理刘维屏说。
商业组合的成功,这才是大都会崛起的秘密武器。
让主力店成为整个Mall的定海神针——这是大都会商业组合的核心战略。
主力店对其它散户具有很强的带动力、号召力。试想,如果连沃尔玛都入驻了这个购物中心,其它的散户还会犹疑吗?
“星星跟着月亮走”,这是一条定律。
“作为重庆最早的购物中心,23万平方米的卖场,如果没有主力店入驻是不可思议的。”刘维屏回忆说,“当初大都会就是以比较低的门槛,吸引了著名品牌太平洋百货入驻,才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太平洋百货落户,使大都会水涨船高——不断选择和淘汰商业物种,让最优秀的品牌汇聚于此。
“天价的租金,还得必须是IBM、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品牌,否则根本进不去,就是进去了,达不到一定盈利水平,也会被‘驱逐出境。”被大都会淘汰出局的某品牌总经理王华说。
■ 至尊物业
细节决定成败。作为商业卖场,物业管理也是成功运营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重庆大多数楼宇外立面3—5年都难得清洗一次,但大都会一直坚持3—5月就清洗一次的纪录。
大都会物业的细心和负责,是重庆很多商业企业没法比的。
下雨天,保安会细心地帮你把伞收好。节假日到来之前或收到下雨的天气预告,物管会来帮你关窗户……难怪很多品牌商说:“在大都会待过,再去其他地方,真的不习惯。”
在一些细节上,大都会物业确实让人感觉物有所值。地面每天用吸尘器清理,定期预约时间清洗地毯……所以很多人说:进大都会,你要有推门的勇气。无论一个多么随便的人,一旦踏进去,就会不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和举止。
这就是不一般的大都会,它能给进入的每一个人归属感和高雅感!
大都会的物业品质,让重庆本土的一些商业企业,够得学。
■ 设计领先
重庆大都会,这个出自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公司“胡黄周”之手的作品,其构思之深远、布局之得体,至今让重庆其他商业项目无法超越。
宽大而通透的结构、娱乐与餐饮的组合、购物与休闲的搭配,即使是以现在的眼光来评判,其购物环境仍是重庆甚至是西部的顶级。
1998年它荣获“鲁班奖”,2002年又获“詹天佑土木工程奖”,全国许多知名商业项目,如北京东方广场、深圳黄埔雅园等,均以其为参照。
与和记黄埔醉心于设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庆商业项目在设计上的大而化之——“重庆很多商业项目,面积、布局、结构等考虑极不周全,难以达到大牌商家的要求,比如三联为法国欧尚寻找场地,看了很多都不满意。”刘维屏说。
“大都会使用了12年,还如新的一般,这是为何?”刘维屏这样问过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专家,得到的回答是:施工方法先进,施工时就想到了维修。
直辖12年,大都会不但引领了重庆商业发展的新模式,还成为重庆商界的一个创富高地。它的崛起,带动了以其为标志的一个商圈的形成。
难怪成都人如此慨叹:一个重庆大都会,让成都商业落后重庆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