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模式探索
2009-01-12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是推动现代农业进程,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云南省新平县农广校围绕水稻主导产业,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探索建立了农业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入户实施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实施模式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为增强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的规范化管理,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任务,新平县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主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分管农业副乡(镇)长组成,县农业局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县农广校,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2.明确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
确定县农广校为技术指导单位,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县农广校在全县农业系统招聘了10名专家成员和50名技术指导员。
3.科学遴选示范户
按照“自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优中选优的办法,每年遴选1000户示范户。
4.确定主推品种,推广种植技术
根据新平县水稻品种生产现状,确定中稻以冈优22、冈优527为主推品种,双季稻以冈优22、冈优527、冈优725为主推品种。同时,大力推广水稻种植技术,明确以下技术要点。一是适期播种,扣种稀播,培育带蘖壮秧,采用旱育或湿润育秧,亩播种量13~15公斤左右;二是合理密植,移栽规格为:3×6寸或4×5寸,每亩栽3万~3.3万丛;三是合理施肥,亩施纯氮12~15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氯化钾10~30公斤,基肥比例占50%~60%;四是科学管水,做到浅水勤灌、浅水插秧等;五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5.开展多形式技术培训
三年来,县农广校多次邀请省级专家、市级专家、县级专家对技术指导员开展相关政策及技术培训,并深入基层指导工作,提高了技术指导员的业务水平。
同时,对示范户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一是组织示范户统一到乡(镇)办参加培训,每乡(镇)每年集中示范户培训一期,由县级专家成员负责授课;二是技术指导员深入村办开展集中培训和入户分散培训,三年累计培训21000多人次,辐射带动30多万人次,发放《科技示范手册》、明白卡各3000份,发放技术资料40000多份;三是利用新平电视台农业科技栏目,举办电视专题讲座;四是结合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农村党员科技轮流培训、农村党员“双教员”制度和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加强对农户的培训。
6.建立核心示范区
为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在戛洒镇连续三年设立连片晚稻核心示范区,示范户75户,面积321亩;在平甸乡设立连片中稻核心示范区,示范户25户,面积100亩;示范区内安排主导品种展示、高产攻关田示范。
7.强化入户指导
在科技入户实施过程中,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员在备耕、播种和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中分阶段确定工作重点,及时深入乡(镇)、村、户开展入户指导工作,每年每位技术员深入农户指导6次以上,并与示范户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帮助其解决实际生产难题。
二、实施效果
1.经济效益
结合新平县实际,2006年分别对早、中、晚稻,2007年和2008年分别对中稻和晚稻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项目,三年全县累计示范面积9543.9亩,示范辐射面积114721.6亩,占全县水稻总面积的54.5%。根据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联席会议办公室《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测产工作方案》制定的测产办法,采取5点取样法,连续三年对有代表性示范户、辐射户、普通户分别按好、中、差进行测产,全县三年示范户共测产面积843.2亩,加权平均单产501.42公斤,示范户比普通户亩增61.03公斤;辐射户测产804.3亩,加权平均单产469.16公斤,辐射户比普通户亩增28.77公斤。
根据测产结果,按新平县当地水稻单价,2006年以1.4元/公斤,2007年和2008年以1.6元/公斤计算,全县累计新增水稻总产量365.3万公斤,实现增收565.5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1)项目覆盖面广,社会影响较大。结合新平县实际,每年选择有代表性的1000个农户为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20户周边农户,三年项目覆盖全县12个乡(镇),示范辐射户数三年平均占全县农户数的36.3%。
(2)构建了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长效机制。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为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3)树立了农业科技人员的良好形象。通过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对科技人员实行聘用制,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激情,更加明确了农业科技人员工作职责和目标要求,使得农业科技人员离农民更近,职责更明,责任心更强。同时,通过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转变了推广方式,贴近了农民,解决了农民生产中的难题,得到广大农业科技示范户的认可,在各级领导部门和广大群众中树立了农业科技人员的良好形象,凸显了农业科技人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不足之处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日后逐步解决。一是培育示范户面小,只占全县农户数的1.7%,辐射户占34.5%;二是个别技术指导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部分示范户文化素质低,小农意识强,只看重部分补贴,不能充分认识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的目的及意义。
云南省新平县农广校 高国富